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童年絮味

童年絮味

来源:世旅网
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一单元“比较 探究”

课题:《童年絮味》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2.9.20

作者姓名:石中超

单位:滕州市南沙河中学

《童年絮味》(1课时)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解决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理解作者对纯真童心的赞美和对童年往事的珍视 。

3、体会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评价任务: 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和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学生自由发言)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 知新学

一、处理字词(投影显示字词) 读准字音并了解意思。(学生识记) 鬈曲 箧 雷霆万钧 百无聊赖 啜 叱 .....譬如 驯良 肆无忌惮 噙 撅 不可一世 ......二、作者

舒婷,当代女诗人。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三、课文主题解读:本文是一篇富情趣的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度过的充满笑声而又略带辛酸的童年时光,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与今天的孩子们对比,引起人们的思考。 四、课文导读

(一)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都写到了童年的哪些事情。 (自学思考,在此基础上合作讨论,小组展示)

①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 ②多姿多彩的大自然 ③初学识字自得意

④自编小辫美极了 ⑤家教严历成习惯 ⑥左邻右舍关系密 ⑦乘凉还有小表妹 ⑧夏秋冬季我都爱 ⑨如今给儿买雨鞋 2、再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童年的玩具风波。

第二部分(第3—6段):写多彩充实的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第7—9段):写童年的伙伴。

第四部分(第10—13段):写童年的四季生活。 (二)课文重点难点解读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作者生活的时代是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物质条件差,那时的孩子们少玩具生活较苦。但他们却同样的热爱生活,追求快乐,以艰苦的环境里照样玩得丰富多彩。他们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从不缺玩伴他们可以享受漫长的暑假,健康成长。而今天的孩子们,物质生活优越,他们有大量的玩具与玩伴,往往被封锁在单元里与电视电脑为伴,或是被各种兴趣班占去了课余时间,这是现在孩子们的痛苦之处。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应该给他们真正减负,把假期和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与玩的关系,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她今后有何影响?

作者爱劳动的习惯与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关,作者很小的时候就自己洗衣服,洗自己的碗,还要接受外婆的严格检查,渐成习惯,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时常陶醉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直到长大后,这个好习惯仍伴随着她。

3、通过学习,看作者的童年,再看我们今天的生活,你有什么感受?谈一谈,与大家分享。

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学习。

4、感受、体味本文语言的活泼、风趣,选择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五、总结本课内容。 六、布置作业

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比较探究中的一篇自主阅读课文,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并由此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即可。在课上,主要采用我校的教学模式“学教2:1”,以学生为主体,自学、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课上表现积极,勇于表现,教师注重点拨,引导,很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本节课主要是比较作者童年生活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懂得珍惜幸福生活,所以在字词、作者情况、结构层次等环节上,简单处理,重点放在比较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让学生在比较中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不足之处:对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的比较,过于简单,学生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分,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泛泛而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点拨学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