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在病情观察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践行标准化护理程序,然后从患者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观察中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上来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6%,要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差异显著(P<0.05);从心力衰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来看,对照组患者平均得分
(83.65±4.12)要低于观察组患者平均得分(93.54±3.62),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病情观察中,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能够较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标准化护理程序
心力衰竭患者是当前我国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类重症疾病,其主要由于患者心脏病变引起心排出量下降,进而导致心排血功能受损,影响到身体组织、器官的灌注效果,带来淤血等症状。因为心力衰竭患者往往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危急特点,如果抢救不及时,或者是临床护理工作不当,都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是死亡现象。基于此,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在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病情观察和护理时必然面临更高要求,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探讨,本文即针对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相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平分布在36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56.29±7.21)岁,所有患者均临床确诊为心力衰竭病症。将该12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病情观察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抢救以及临床护理中均遵循心内科相关标准和规范,针对患者临床表现予以及时护理和应对。
观察组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病情观察时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其中比较关键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如下:
抢救护理。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抢救是比较关键的一环,尤其是对于一些危重症患者,更是需要采取及时科学的抢救程序,确保患者能够度过危险期。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重点根据医生的相关诉求给予标准化配合,要求能够对于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观察和评估,在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生命体征的基础上,对于患者的病情状况做到准确掌握,进而辅助医生进行及时抢救。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重点规范自身各项护理行为,尤其是在心电监护、给氧以及静脉通道构建中,更是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关注,要求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控制,避免在该方面出现严重偏差问题。
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在恢复意识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必要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对于自身病情以及相关治疗方案具备大致了解,促使患者明确自身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的配合措施,努力赢得患者的认可,确保患者具备更高依从性,解决患者方面认知不当带来的一些不良行为反应。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掌握和应对,因
为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在恢复意识后,都容易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或者是焦虑情绪,进而也就很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恰当适宜的心理疏导方式,利用相关心理学知识,促使患者能够具备更为稳定的心理状态,能够在面临抢救或者其它护理措施时能够给予更高配合度,具备良好的临床状态。
环境护理。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还需要关注所处环境,力求为患者营造最为理想的环境条件,解决环境中存在的各方面隐患问题。比如针对重症监护室需要进行定期消毒,营造理想的无菌环境;针对患者所用的各类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护理,确保其能够更好服务于患者,可以提供充分支持;确保重症监护室的湿度、温度以及空气流通性等都能够符合患者需求。
1.3观察指标和统计学分析
为了探讨标准化护理程序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择了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个观察指标。其中临床疗效主要评估患者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治疗效果,分为明显好转、显效和无效三类,其中明显好转和显效患者人数在总患者人数中的占比为总有效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患者出院时针对护理状况进行总体评估,以满分100分打分,取各组平均数做对比。
本研究临床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主要涉及卡方检验和平均数差异t检验,显著性水平采用0.05。
2结果
从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上来看,对照组患者中明显好转以及显效患者所占比例要明显低于观察组,且差异显著;从两组心力衰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来看,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得分要低于观察组,且差异显著。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护理效果对比结果
组别
明显好转
效
显效
无有效率
P
护理满意度
t P
对照组
35
11
4
176.66%
<0.05
83.65±4.12
11.27
93.54±3.62
<0.05
观察组
46
10
4
93.33%
3讨论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心力衰竭患者在抢救以及临床护理中往往面临较高难度,临床护理工作压力较大,任何细微偏差或者关注不到位的问题,都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后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针对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时,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具备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无效率,同时还有助于赢得患者的高度满意,成为未来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的重要临床护理模式。
基于此,为了更好提升标准化护理程序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观察和护理中的作用价值,必然需要针对相应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必要培训和指导,要求其能够对于标准化护理程序具备充分了解和认知,可以准确掌握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具体要求,进而结合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的实际状况,采取最为适宜科学的护理方法,避免因为护理人员方面的隐患问题,导致临床护理效果受损。
参考文献
[1]李慰.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16):156.
[2]蔡晓林,涂忠宇,秦娟,杨锦慧,陈宇,贺鑫.多学科护理对CCU心力衰竭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07):887-888.
[3]骆惠芬,李顺然,郑晓丹,张贺琼,伍雪华.CCU老年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标准化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J].名医,2020(10):202-203.
[4]陈景林.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3):34-35.
[5]宫琦.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12):1553-1554.
[6]单书会,周静.强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病科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心理月刊,2019,14(23):1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