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dsg

dsg

来源:世旅网
1、下列应用中,不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范畴的有。( )

A、人们通过网络进行视频通话

B、科学家使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新型 制衣材料 C、小明使用手机软件,登陆QQ,和同学聊天

2、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到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促进了社会 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子商务配合先进的物流系统,给我们带来了网络购物的全新感受 B、 网上会诊成为一种新型医疗方式 C、 网络对青少年毫无益处 D、 网络远征教育成为终身的一种途径

3、纪录片“中国探月”在CCTV网站供世界各地网友点播观看,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 A、相对性 B、时效性 C、共享性

D、真伪性

4、现代信息技术以( )为基础

A、通讯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微电子技术 D、光电子技术 5、关于信息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传播和应用信息的技术和方法 B、信息技术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

C、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因此信息技术是二十一世纪才出现的 D、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1.[ 单选题 1 分 ] 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语言交流信息,此时语言是信息的( A )。

A 、载体 B 、价值 C 、传递 D 、时效

2.[ 单选题 1 分 ]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B )

A 、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B 、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与应用

C 、文字的发明与使用 D 、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5.[ 单选题 1 分 ] 我们鉴别信息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时效性和( C )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A 、共享性 B 、多样性 C 、信息的价值取向 D 、信息内容

10.[ 单选题 1 分 ] 可以用手写板向计算机中输入汉字,主要是采用了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B ) A 、微电子技术 B 、模式识别技术 C 、通信技术 D 、网络技术 27.[ 判断题 1 分 ] 网络陷阱的增多是信息技术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正确) 28.[ 判断题 1 分 ] 青少年使用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时,要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不传递虚假信息,不传播不健康的信息。 ( 正确 )

1.[ 单选题 1 分 ] 《三国演义》中有关“蒋干盗书”的故事说:在赤壁之战时,蒋干从周瑜处偷走了人家事前伪造好的蔡瑁、张允的投降书,交给曹操,结果曹操将蔡瑁、张允二人斩首示众,致使曹操失去了仅有的水军将领,最后落得“火烧三军命丧尽”的下场。这说明信息具有 (C) 。 A 、共享性 B 、时效性 C 、真伪性 D 、价值相对性

2.[ 单选题 1 分 ] 电子计算机技术和( D )技术的应用,使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递能

力得到惊人的提高。 A 、多媒体 B 、广播 C 、电视 D 、现代通讯

23.[ 单选题 1 分 ] 历史上的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主要体现了信息的哪个特征?( B )

A 、共享性 B 、真伪性 C 、价值性 D 、载体依附性 24.[ 单选题 1 分 ] 下面 (D ) 不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A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B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C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D 、越来越复杂的操作步骤 1.[单选题 1 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的是哪一项。( ) A、十字路口红绿灯发出的信号 B、电视机

C、电视里报道的新闻

D、股票操作软件中的K线表明的情况 5.[单选题 1 分]我要在上海买房子,但现在我却收到一条成都售房的短信,我应以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作为鉴别此信息的重点。( ) A、多样性 B、时效性 C、适用性 D、共享性

27.[判断题 1 分]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 正确 错误

2.[单选题 1 分]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不属于信息技术。( )

A、计算机技术 B、微电子技术

C、传感技术 D、纳米技术

2.[单选题 1 分]在驾校,学员在仿真汽车上模拟驾驶汽车。这里主要使用了( )。 A、网络技术 B、智能技术 C、多媒体技术 D、虚拟技术

1.[单选题 1 分]历史故事“增兵减灶”,体现了信息具有哪一方面的特征?( ) A、相对性 B、时效性 C、共享性 D、真伪性

2.[单选题 1 分]在驾校,学员在仿真汽车上模拟驾驶汽车。这里主要使用了( )。 A、网络技术 B、智能技术 C、多媒体技术 D、虚拟技术

3.[单选题 1 分]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不是信息采集工具。( )

A、照相机 B、扫描仪 C、打印机 D、麦克风

27.[判断题 1 分]网络陷阱的增多是信息技术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 正确

错误

1.[单选题 1 分]以下( )项所述不是信息。

A、通知:今天下午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举行篮球赛 B、全班的期中考试成绩

C、2012年5月16日《成都商报》

D、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高考改革方案

2.[单选题 1 分]现代信息技术以( )为核心。 A、通讯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微电子技术 D、光电子技术

10.[单选题 1 分]信息的集成过程,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 A、规划设计作品 B、确定作品主题

C、制作加工作品 D、测试发布作品

28.[判断题 1 分]如果需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他人的作品,应注明引用信息的来源、作者。( )

正确

错误

1.[单选题 1 分]历史上的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主要体现了信息的哪个特征?( )

A、共享性

B、真伪性 C、价值性

D、载体依附性

2.[单选题 1 分]2012年4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并成功组网,传回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这是( )的过程。 A、信息存储

B、信息加工 C、信息处理 D、信息采集

5.[单选题 1 分]某人手机收到一条信息:你的某银行卡被扣款若干元,你应该咨询的机构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

A、投资公司 B、本人工作单位 C、证券公司

D、发卡银行

27.[判断题 1 分]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 正确 错误

5.[单选题 2 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有关影响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促进科技进步

B、给人带来麻烦

C、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D、加速产业的变革

9.[单选题 2 分]原始获取的信息是零乱的、孤立的,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排序和整理,就是信息( )。

A、发布 B、加工 C、收集 D、获取

10.[单选题 2 分]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早间新闻 B、数码相机 C、上课铃声

D、报纸上的一则新闻

28.[判断题 2 分]对于信息的鉴别和评价,我们可以依信息的大小进行判断 正确 错误

9.[单选题 2 分]下列事例中,发生在“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时期的是( )。 A、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 B、电视、电话、广播的发明

C、毕舁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

D、我国著名学者王选院士主持研制了“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0.[单选题 2 分]学校运动会的宣传海报张贴出来后,同学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大家都知道了,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 A、传递性

B、可处理性 C、真伪性

D、时效性

15.[单选题 2 分]现代社会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包括通讯媒体、人们的实践活动和( )等。

A、计算机网络 B、公路交通 C、航空线路 D、铁路网络

5.[单选题 2 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应该限制青少年学习信息技术

B、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为了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要让青少年

随意上网。

C、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D、信息技术对人类带来不利影响的是电磁辐射。 9.[单选题 2 分]电报、电话等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它结束了人们单纯依靠烽火和驿站传递信息的历史,这是信息技术发展历史上第几次重大的变革。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10.[单选题 2 分]网络中的视频可以被很多人同时在线观看,体现了信息的( )。 A、时效性 B、传递性 C、共享性 D、价值相对性

28.[判断题 2 分]对获取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可以从信息的权威性方面进行判断 正确

错误

9.[单选题 2 分]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研究收集、识别、提取、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利用信息的技术 B、研究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分析信息的技术 C、研究收购、出售信息的技术

D、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递、变换、识别和利用的技术。 10.[单选题 2 分]学校的铃声信息不能表达下列哪一项的含义。( ) A、问老师问题 B、上课 C、下课 D、熄灯就寝

15.[单选题 2 分]信息的价值鉴别和评价可以从( )、信息的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三个方面进行。

A、可见性

B、信息来源 C、大小

D、数量

5.[单选题 2 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有关影响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促进科技进步

B、给人带来麻烦 C、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D、加速产业的变革

9.[单选题 2 分]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或在报纸电视上也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10.[单选题 2 分]“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体现了信息具有哪一方面的特征?( ) A、真伪性 B、时效性 C、可处理性 D、相对价值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