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

来源:世旅网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点缀(zhuì) 颤抖(chàn) 告罄(qìn) 诲人不倦(huì) B.钦佩(qīn) 忏悔(chàn) 胸脯(pú) 忧心忡忡(zhōng) C.毋宁(wù) 修葺(qì) 折损(zhé) 仙露琼浆(qióng) D.愧怍(zuò) 负荷(hé) 羸弱(léi) 悲天悯人(mǐn)

2 . ( )是聋子,听不到任何声音。 A.蝉

B.蜜蜂

C.园蛛

D.蜘蛛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扬州企业提供了更多商机。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一带一路提供商机”。 B.“最新作品 服饰文化 历经沧桑 鉴真东渡” 解说:这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对于 盛开 历史 璀灿” 解说:这四个词语的词性各不相同。 D.“目、山、休、牛” 解说:这四个汉字都是象形字。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风拂(fó)过,两池涟漪,表情各异,一面蛾眉忧戚,一面笑靥(yè)如花。

B.那山,那岭,那树,那林都银装素裹,分外妖娆(ráo)。于巍峨中见清秀,于险峻中见超逸,站在银峰之巅,眺望浩瀚的雪海,你会马上被自然创造的奇迹迷住,沉醉其中。

C.主流意识并不是一种脱离群众,冠冕(guān miǎn)堂皇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与时具进,与国家和人民同进步的价值观念。

D.它们聚众而长,所以赢弱的芦苇能在风中飘曳(yè),能在浪里独领风骚,就是因为这种品质,互相依靠,它们

第 1 页 共 11 页

才由弱变强。不轻易折(shé)伏!

5 . (题文)选择关联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是的,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A.只要 就

B.既然 就

C.无论 也

D.如果 仍

6 . 梁山好汉中有一位因脸上长了一大块青色胎记,让人觉得威狠如兽, 他的战斗力和林冲不相上下,他叫( ) A.吴用

B.杨志

C.武松

D.李逵

7 .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

(情境)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龙塔参观。在龙塔的二楼,有专门关于黑龙江方言的讲解区。你的同学小李认为黑龙江方言太土气了,没什么可发扬光大的,于是你对小李说: A.你的想法是不对的,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热爱自己家乡的方言。 B.不喜欢方言就是不热爱家乡,看来你就不该在这儿生活。

C.方言使人感到亲切,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值得我们发扬和推广的。 D.方言有特殊的韵味和感染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8 . 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姿态优美) B.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尸骨)

C.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偷偷地笑) D.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幽默,好玩)

9 .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某种令人惊骸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明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B.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徒的雁群暄嚷着发出邀请。 C.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D.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

第 2 页 共 11 页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空间太阳能电站

①近来中国首部硬核科幻片《流浪地球》持续热播,片中关于太阳先于地球毁灭的下场颇让人关注。太阳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根源。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更好地“享用”来自太阳的恩赐,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就是选项之一。

②太阳能是典型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只要太阳不毁灭,太阳能将永远用之不竭、整个地球表面每年可获得的太阳能发电量为114×1015kW·h,大约相当于当今世界能耗总量的100倍。在当前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逐渐走向枯竭的背景下,太阳能毫无疑问是未来能源的主要形式。那当前太阳能利用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③问题出在今天所有的太阳能的利用设施都是建立在地球地面上,上面还覆盖着厚厚的大气层、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能,30%被大气层反射,23%被大气层吸收,只有47%能到达地球表面,我们在地面上加以利用的太阳能其实已经被打了五折。

④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能不能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建设太阳能电站,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呢?毕竟,大气层外每平米面积每分钟接受的能量大约1367w,是地表的一倍多,而且建设在外太空的空间太阳能电站不受白天黑夜影响,可以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下。

⑤在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研究上,中国再次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已在内陆城市重庆启动建设。中国科学家计划,首先在2021年至2025年建设中小规模中流层太阳能电站并发电。下一步是在2030年开始建设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届时,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国家。

⑥这毫无疑问是人类能源史上一次伟大的突破,如果取得成功,将彻底突破地球能源的困境,解决当前的化石燃料带来的污染问题。为人类社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发展空间

⑦但是,有人对此计划提出质疑,比如,在外太空的发电站如何能把电能传输到地面呢?

⑧事实上,关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研究已经在同步开展、比如微波输能技术,这种技术应用了电磁波能量可以通过天线发送和接收的原理,将微波聚焦后定向发射出去,在接收端通过整流天线把接收到的微波能量转化为直流电能。比如,科学家利用电磁场的谐振进行电能传输就取得了突破。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0 . 文章开头提到《流浪地球》有何作用?

第 3 页 共 11 页

11 . 分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2 . 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看法。

(材料)建造“太空三峡”最现实的难题就是经济费用。据专家预算,太空电站预计要花费8万亿元,相当于上百个三峡电站的成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秋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

第 4 页 共 11 页

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⑩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

⑪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⑫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⑬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⑭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 ⑮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副刊》2019年05月18日,有删减)

13 . 结合文意,请简析“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 14 . 品味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15 . 阅读全文,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第 5 页 共 11 页

A.文中“回”字用双引号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拾漏”用双引号是特定称谓。 B.文章双线交织,虚实结合,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

C.第⑧段插叙,再现父亲清除青苔的情景,体现父亲对青苔的喜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D.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构思精巧,请言含蓄隽水,富有表现力。

16 .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 . 读美文,抒情怀,结合文意,请写出你人生经历中,遭遇挫折时,伴你成长,给你力量的三句名言或诗句。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①,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②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④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王冕读书》)

(注释)①已:止,罢。②已而:过后。③曷:何,怎么,为什么。④依:投靠。⑤恬:安然。 18 .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相委而去(_____) (2)与友期行(_____) (3)夜潜出(_____) (4)琅琅达旦(_____)

19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第 6 页 共 11 页

A.太丘舍去/冕因去 B.元方入门不顾/窃入学舍 C.未若柳絮因风起/冕因去 D.下车引之/父怒挞之

20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21 . (甲)文主要表现元方_______的特点。(乙)文主要表现王冕_______的品质。

四、句子默写

22 . 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3)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 (6)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8)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第 7 页 共 11 页

23 . 上片哪个词写出了词人对春寒的讨厌?下片哪个词写出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绪?

24 . 这首词被入选50首最凄美的宋词,请你说说缘由。

六、作文

25 . 作文

活在当下是一种姿态,昨日的坎坷磨难已经过去,昨日的成功也已成为历史,明天的美梦还在远方,明天的挑战留给明天去应对。把握当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般乐观地生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般虚心地成长,“博学而笃志”般踏实地前行,让一切都慢下来,不负韶华,无愧生命。

请以“此时,我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第 8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二、现代文阅读

1

2

第 9 页 共 11 页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作文

1

第 10 页 共 11 页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