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用,其抗精神病效果得到广泛认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物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药效时间较慢、极易使患者产生强烈刺激,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不适用于对患者的长期治疗。奥氮平是一种抗精神分裂的常用药物,对阻断脑边缘系统D2-R通路具有选择性,促进前额叶皮质中的DN/EN释放[6];由于该药物对黑质纹状体D2-R通路的阻断作用不显著,降低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将丙戊酸钠与奥氮平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既提升了治疗效果,又可降低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服用丙戊酸钠治疗,试验组服用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远远高于参照组的72.50%;且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远远低于参照组的25.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狂躁发作患者丙戊酸钠与奥氮平联合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君.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狂躁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6):138-139.
[2]姜岩琳.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狂躁发作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
国伤残医学,2016,24(10):48-49.
[3]林贤颖,王勇,陈志民,等.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狂躁发作患者
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160-161.[4]廖小华,彭洁.喹硫平与丙戊酸钠治疗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狂躁发
作的对照研究[J].北方药学,2016(2):88-89.
[5]罗家佳.碳酸锂和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狂躁发作的效果对比[J].医
药前沿,2015,5(32):136-137.
[6]万芳.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盐酸齐拉西酮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狂躁
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7,4(21):63.
(收稿日期:2019-03-28)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脂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赵
莉
余
淼
杨威
刘
芳
(恩施市中心医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血
选择2016年8月—
标可对血管内壁通透性造成影响,导致管壁内聚集总胆固醇,促进动脉粥样化斑块形成,加重病情发展[2]。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可有效改善和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其中瑞舒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血脂代谢速度提高[3]。本文对我院92例冠心病患者展开研究,进一步探讨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收
清炎症因子、血脂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9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脂指标及凝血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功能。
【关键词】冠心病凝血功能
DOI:10.19435/j.1672-1721.2019.16.019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多表现为心肌细胞坏死和缺氧,易引起胸痛、心前区不适、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引起心绞痛,影响患者预后[1]。有关研究指出,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与血清甘油三酯(TC)、胆固醇(TG)等指
2254作者简介:赵莉,女,本科,主治医师。
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40岁~77岁,平均年龄(50.84±6.93)岁;病程2年~10年,平均(6.81±2.78)年;基础疾病:糖尿病23例,高血压17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0岁~78岁,平均年龄(50.86±7.02)岁;病程2年~11年,平均(6.83±2.81)年;基础疾病:糖尿病22例,高血压18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
[4]
心血管疾病患者逆转斑块他汀类药物治疗专家共识》标准;入
瑞舒伐
他汀治疗冠心病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脂及凝
瑞舒伐他汀
炎症因子
血脂指标
院前4周未使用降脂或影响脂质代谢药物。排除标准:严重器质疾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或感染性疾病;不耐受本试验药物;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恶性肿瘤。
1.3
方法
入院后2组均采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常
基层医学论坛2019年6月第23卷第16期
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辉
临床与实践
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mg/次,1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37)治疗,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次,1次/d。2组均治疗6个月。
1.4
评价指标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集2组治疗前及
治疗6个月时空腹外周静脉血4mL,静置20min,离心处理(3000转/min)10min,取上层血清,保存在-20℃冰箱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及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IL-6水平。血脂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C及TG水平。凝血功能:采用Thromboscreen400C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及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试剂,测定
表1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P
例数4646
IL-6(ng/L)治疗前19.32±7.8519.49±7.680.1050.917
治疗后11.27±6.377.35±5.243.2230.002
t5.4018.856
P0.0000.000
(x±s)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hs-CRP(mg/L)治疗前8.35±1.498.32±1.560.0940.926
治疗后4.15±1.132.23±0.928.9370.000
t15.23322.807
P0.0000.000
TNF-α(mg/L)治疗前334.78±17.29329.78±19.46
1.3030.196
治疗后243.21±15.48103.26±17.64
40.6780.000
t26.76158.493
P0.0000.000
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5义。
22.1
结果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2组治疗前TNF-α、IL-6及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脂指标2组治疗前TC及TG水平比较,差异无
表2
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及TG水平均低于治疗
(x±s,2组治疗前后血脂脂标对比mmol/L)
t9.46320.047
P0.0000.000
TG
治疗前3.59±0.593.62±0.640.2340.816
治疗后1.89±0.431.07±0.2810.8390.000
t15.79324.758
P0.0000.000
TC
治疗前6.37±1.276.23±1.320.5180.606
治疗后4.23±0.862.09±0.6713.3140.000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P
例数4646
2.3凝血功能2组治疗前FIB、APTT及PT比较,差异
表3
PT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PT(s)
治疗前12.14±2.4512.11±2.540.0580.954
治疗后13.54±2.7917.29±3.096.1090.000
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IB低于治疗前,APTT及
FIB(g/L)治疗前4.18±0.754.21±0.740.1930.847
治疗后3.57±0.641.95±0.4613.9410.000
APTT(s)治疗前20.14±3.5420.09±3.570.0680.946
(x±s)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t3.51012.187
P0.0010.000
t2.0968.783
P0.0390.000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P
例数4646
t4.19617.592
P0.0000.000
治疗后23.21±4.7631.32±5.137.8600.000
3讨论免疫反应,还可引起肝脏细胞生成血浆凝血因子,促进血栓形成;hs-CRP是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炎症标志物;TNF-α对炎症细胞活性有促进作用,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壁,加速斑块破裂[6]。TG、TC增加是血管内皮细胞斑块生成的必要条件,而FIB增加及APTT和PT降低是凝血功能异常的主要表现,引起抗凝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过度活化状态,造成血栓形成,加重病情发展[7]。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6、hs-CRP、TNF-α)水平及血脂(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FIB水平较低,APTT、PT较长,表明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脂异常状态及
2255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且常伴高脂血症,而血液长时间处于高脂质的环境中,将造成冠状动脉直径变小,促使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加重,引起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心血管内科治疗中常用药物,可促进血管扩张,有效保护内皮细胞功能[5]。
炎症反应、血脂代谢异常和凝血功能异常与冠心病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IL-6、hs-CRP及TNF-α等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可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而IL-6可刺激和参与
基层医学论坛2019年6月第23卷第16期
临床与实践
凝血功能。阿托伐他汀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激活,减少体内活性氧生成;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调节神经内分泌,抑制心室重构。但该药单独使用易抑制线粒体功能,影响心肌活动,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瑞舒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药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低亲油性、低代谢率及与细胞色素P450间相互作用低等特点,可通过竞争性抑制方式,保证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转运,降低TC、
9]TG的合成和释放,减少形成血栓和斑块[8,;同时瑞舒伐他汀可
[3]王鹏,严妍,于文君,等.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
疗效与安全性对比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2):169-172、202.
[4]医学论坛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逆转斑块他汀类药
物治疗专家共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1):58.[5]强灿灿,张涛,谭利国,等.他汀类药物对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6,11(11):1597-1601.[6]王迪.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炎性状态的影响[J].河
北医学,2014,20(2):344-346.
[7]沈建中,田然,甄俊峰.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安全性研究[J].中
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6):723-725.
[8]赵云峰,刘琨,尹德录.长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升主
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10):1199-1201.
[9]张利萍,肖琴,周良琼,等.hsCRP对冠心病患者行瑞舒伐他汀治疗
预后的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7):694-696.
[10]张理科,陈宇.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安
全性比较[J].中国药房,2016,27(12):1611-1613.
(收稿日期:2019-03-10)
降低炎症细胞因子生成,减少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避免发生血栓形成;此外,瑞舒伐他汀不仅具有抗炎和降脂的作用,还可缓解过度活化的凝血系统,减轻血管内附着的血栓形成物,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改善患者病情。
[10]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凝血功能。
参考文献
[1]蒋晓发.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
疗效分析[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7,38(3):108-111.
[2]孙小军.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病人血清炎症因子、血脂及凝血功能
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3):3035-3038.
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治疗肝硬化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王大海
肖嘉新
(福建省省立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治疗肝硬化的临
选取
期的肝脏功能未出现明显异常,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隐匿,但疾病发展到失代偿期后,则会出现明显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损害,并且可引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等并发症[2]。目前的研究认为,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在肝硬化的病情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黏膜屏障通透性增高会导致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易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等,并且可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加重肝脏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的损害[3],因此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谷氨酰胺是一种人体含量丰富的条件必需氨基酸,不但能为蛋白质、氨基酸的合成提供氮源,而且在氧化后还可以释放能量,为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益生菌是有益于其宿主健康的微生物,可有效调节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对肠黏膜屏障有保护作用。本研究分析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治疗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
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其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肝、利尿、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
76.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B、AST、ALT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与对照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治疗
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功能
安全性
益生菌
谷氨酰胺
临床疗效
肝
DOI:10.19435/j.1672-1721.2019.16.020
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肝组织弥散性纤维化[1]。肝硬化患者在代偿
作者简介:王大海,男,本科,副主任医师。2256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硬化;②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恶性肿瘤者;②消化道出血者;③合并心、脾、肺、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合并有感染者;⑤合并有严重精神疾病者;⑥存在药物禁忌证者;⑦近2周
基层医学论坛2019年6月第23卷第1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