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劲松一中
王晓彦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北京市劲松一中的物理教师王晓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下面根据我编写的教学设计,把我对本节课几方面的认识作一个说明。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1、教材分析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电路部分的重要规律之一,让学生完整经历探究七个环节的电学实验。
而本节课又是第一个
2、学情分析
我区是在初三开始学习电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学生已多次经历;学习了电路和电流的概念、串、并联电路,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②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分析归纳出串、
并联电路再连接、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
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说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能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2、3、
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及连实物图。会识别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过程
分为五大部分:(一)引入(约5min)
首先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
学生能够说出,小彩灯电路一般是串联的,家庭电路、马路路灯等都是并联的。L1L2
然后我给学生展示串联电路示教板,问学生:你觉得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怎样的?你的猜想依据是什么?
学生可能说灯泡亮的电流大,也可能说电源正极电流大,或者说电流一样大。到底那种猜想是准确的呢?怎样才能科学的判断出电流的大小?学生能够想到要使用电流表进行测量。
(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设计实验电路
(约15min)
接下来,就让学生设计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中有下面几种情况:1)关于测量几个点:
有的学生设计测量两个点,有的学生设计测量三个点。
经过讨论,学生认为:电流有可能在电路中间发生变化,所以还是测量三个点的电流比较全面。
2)关于使用几块电流表:
有的学生设计的,是使用一块电流表分三次测量,有的是同时使用三块表。这两种设计方案都是可行的,所以我将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使用一块表分三次测量,另一组使用三块表同时测,当然这些表要事先经过筛选,将读数有偏差的表剔除。
3)关于如何选择电源: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电压的概念,为防止烧坏小灯泡,电源的输出电压由教师控制台统一控制在4V,学生控制台的输出电压也只能是4V了。
4)关于器材的选择:
器材分为三大组,每组三个灯泡,有的规格相同,有的规格不同。要求学生先使用L1、L2进行测量,再更换其中一盏小灯泡进行第二次测量。
这样三组之间的灯泡亮度情况各不相同,更换灯泡后,学生自己也能观察到:虽然两次电路电流大小发生变化,但同一电路电流大小是相等的。
确定实验方案之后,让学生设计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
12
A点电流IA/A
B点电流IB/A
C点电流IC/A
2、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时提醒学生:
检查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是否接对量程选择是否合适, 及时记录数据……
,
3、交流、分析和结论
实验完毕后,让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探究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灯泡亮度相同,三个点电流相同;②灯泡亮度不同,三个点电流相同;
③更换灯泡之后,电流大小发生变化,但三个点电流仍然相同。综合这些情况,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三)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约15min)
探究完串联电路后,让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来设计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的实验方案。
1、设计实验电路
实验设计中有下面几种情况:1)关于测量几个点的电流:
有的学生设计测量两条支路的电流,有的学生设计测量两条支路以及干路电流。
经学生讨论确定:应将并联电路分成三部分去研究,即:干路,两条支路。2)关于电流表放在什么位置:
学生设计的电路中,可能有的将三块电流表都靠近电源正极,有的都靠近电源负极,在此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提醒,交流探究结果时再让学生关注这一点。
3)关于电源的选择:
由串联改为并联,应将电源的输出电压调整为2.5V。确定实验方案,让学生设计实验表格。仍然要求:改变灯泡规格测两组数据。
实验次数
12
A点电流IA/A
B点电流IB/A
C点电流IC/A
2、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时,帮助连接并联电路有困难的同学连接好电路。
同时提醒学生关
注以下方面:
①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②开关试触,选择合适的量程;③及时记录测量数据。
3、交流、分析和结论
实验完毕后,学生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
由于刚才“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受这一结果的影响,一部分学生会得出电流等不等的关系,但大部分同学能总结出“干路电流等于两支路电流和”。
没有发现这一规律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提示下,再次分析数据,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学生的探究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支路电流相等;②支路电流不同;
③干路电流大于各支路电流④干路电流等于两支路电流和;
⑤更换灯泡后,支路与干路电流发生变化,但干路电流仍等于两支路电流和;
此时再让学生观察自己电路中电流表的位置,看看对探究结果有没有影响。学生观察后得出:
⑥电流表靠近电源正极还是负极不影响探究结果。
综合这些情况,学生可以总结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
(四)实验评估,联系实际(约5min)
实验完毕后,让学生对这两个实验进行评估,有没有设计不全面的地方。
由于刚才只是探究了两个灯泡串、并联的规律,多个灯泡串联,比如说小彩灯,或者家庭电路中多个用电器并联,电流还是这样的规律吗?
这两个实验,由我进行演示。简单介绍一下:我这里有一块数字仪表,它能在不断开电路的情况下就测出家庭电路中的电流。测量原理由于学生学习的知识有限,所以就不讲了。
然后,我用这块钳型数字表测量小彩灯各处的电流,用实物投影放大示数,学生可以看到,多个灯泡串联,规律也是一样的。
对于家庭电路中多个用电器并联,也可以进行测量。
此时,学生就能更深刻的认识到,不管是两个还是多个用电器串、并联,不管是实验室的电路还是生活中的电路,电流规律都是这样的。并且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约5min)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回顾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写成数学表达式。
在串联电路中, I=I1=I2=……=In在并联电路中, I=I1+I2+……+In
(2)方法方面:学生意识到,不能仅凭表面现象的判断就下结论,需要科学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的数据作为依据。
另外,要让学生知道:任何规律的得出,都不是简单的靠一两个实验,而应该全面的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多次实验。本节课只是通过一两个实验来简单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方法,但科学家在总结这些规律时是经过了大量的实验之后才得出的。
布置作业:
①用仿真物理实验室模拟多个灯泡串、并联,验证电流大小的规律。(注:仿真物理实验室可形成可执行文件,制,导线可以任意连接和删除。)
让学生拷回家,器材可以任意复
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自己教学设计的简单介绍,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导。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