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千亿资本再造存储芯片中芯、新芯组建国家队

千亿资本再造存储芯片中芯、新芯组建国家队

来源:世旅网
千亿资本再造存储 中芯◆新芯组建国 在1200亿元大基金落地的9个月之后, 投资。近日,知名调研机构TrendForce发布报告称: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被中国政府选为 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的首要重点区域,未来武汉新芯将募集约240亿美元打造中国的存储芯片产业基地。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 “中国政府对于存储芯片产业的发展已经密集讨论了接近两年,最近已基本 敲定‘在武汉塑造存储芯片产业龙头’,但官方暂未公布这一消息。”知情人士称,中芯国际、武汉 新芯将联合打造存储芯片国家队,预计需要募资总额250亿美元左右, “国家大基金领投,中芯国际、 湖北省,以及一些社会资本都会投资。” 目前,中芯国际、武汉新芯均未对该报告作出回应。 存储器的空白 2O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公布中国芯片产业的15年规 划;2014年10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公司成立,超过1200亿元政策基金落地。 与此同时,紫光集团、中国电子、长电科技等公司相继通过数十亿美元的收购大手笔布局,跻身 芯片国家队,而Intel、高通、Ti等国际芯片巨头也通过投资、成立分公司等方式加入了中国芯片产业 的总动员。 但是,密集的产业运动似乎忽略了比重最大的一个领域一一存储芯片。 根据国内知名分析机构赛迪顾问提供数据,2014年,中国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0393.1亿元(约 1690.4亿美元),占全球芯片市场50.7%。其中存储芯片市场规模达 ̄U2465.5亿元,占国内市场比重 23.7%,其比重超过CPU、手机基带芯片。赛迪顾问集成电路咨询事业部总经理饶小平指出:“中国存 储芯片产业基本空白,几乎100%依赖进口。” 2014年,我国芯片产业进口2176亿美元,仅次于原油进口的2283亿美元。 知名芯片分析机构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曾撰文《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文中指出: “三星、美光、东芝、海力士等企业垄断的存储器市场高达800亿美元,而中国每年进口的存储芯片就 达600亿美元。” 但是,存储芯片投资巨大,三星、美光、东芝、海力士等企业每年的资本支出都在数十亿、百亿 美元级别,这种投资规模让中国企业望而却步。过去多年间,国内部分企业曾尝试通过国际并购的方 式进入存储器产业,但均以失败告终。 国家统筹 “2013年,中国政府计划扶持集成电路产业之初,武汉新芯就已经向政府建议,通过国家扶持, 建立中国的存储产业。”知情人士透露,“当时,武汉新芯计划募资超过100亿美元,建设高端生产 线。” 武汉新芯成立于2006年,是湖北省与武汉市耗资百亿元打造的重大战略投资项目,由湖北省科技 投资集团100%控股。目前,武汉新芯主要为存储芯片设计公司制造NOR Flash存储芯片,累计出货量超 过10万片,拥有一定技术积累。 知情人士介绍: “当时,除了武汉新芯之外,中芯国际也计划在北京建设存储生产线。当时,中 芯国际得到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中芯国际当时计划募集资金额度略低于武汉新芯,但也超过100亿美 嚏! L也再・11・ 【动态】 元。”中芯国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 除了北京、武汉之外,上海、合肥两地也均曾向政府 上海市武岳峰基金在今年3月出资约6.4亿美元收购了美巨 联电子签署合作协议,计划一期投资3000万美元,致力 海,均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吸引芯片产业公司。 不过,顾文军曾在其文章中指出:“我们的存储芯 入高昂,而这不是某一个地方政府能够承担的责任之重, 绍,三星在西安 资金支持投 建设存储生产线,总投资额超过150亿美元,目前已经投资了50亿美元, “如果不统筹全国资源来做,没有哪个 企业、地方政府能够独立完成这件事。” “或许是出于这些考虑,政府要统筹各地政府、两大集团,在武汉新芯现在的基础上打造中国存储产业基 地,否则根本无法与三星、美光竞争。”前述知情人士称: “两家公司的募资计划合并到一个平台,原本负责 在北京筹建存储基地的中心国际首席运营官赵海军,将担任领军者。”根据中芯国际、武汉新芯原计划,两家 公司募集资金总额或超过25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新芯、中芯国际的渊源也是促成此次“国家统筹”的关键。武汉新芯成立之初,武 汉政府就采取了与中芯国际“代管合作”的投建模式。即由武汉政府出资,并承担投资风险,中芯国际负责技 术和管理输出。武汉新芯现任CEO杨士宁、COO洪讽均曾在中芯国际担任高管,武汉新芯管理层大多出自中芯国 际。 “下一步,中芯国际与武汉新芯有可能还会有更进一步的资本合作,比如收购、合并。”该知情人士介 绍,今年5月,武汉市政府领导曾与中芯国际高层会谈,与后者讨论深度合作事宜。合理的管理变革是两大公司 下一步发展的基础。 国际竞争 存储产业的龙头己初步落地,但今后的成长之路上,它该如何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2014年,美光销售收入160亿美元,单月存储芯片产能23万片:三星收入高于美光,单月存储芯片产能超过 40万片。 饶小平分析指出: “在这种竞争中,如果月产能达不N5万片级别,根本不可能盈利。”根据公开资料显 示,目前武汉新芯最大单月产能6万一7万片,但因为目前新芯主要生产需求量较低的NOR Flash存储芯片,实际 单月产能仅为2万片左右,未达赢利点。 显然,武汉新芯需要扩大生产线,同时需要通过提升技术实力引入更多客户。2015年2月,国际知名存储 公司Spansion宣布与武汉新芯达成合作,开发与生产3D NAND闪存技术,已经签署共同开发和交叉授权协议。根 据全球调研机构TechNavio预测,得益于物联网、车联网的发展, ̄U2018年3D NAND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80%。但 是,双方第一款3D NAND产品需要在2017年面世。除此之外,武汉新芯还与IBM达成合作,获得了后者的制造技 术授权。 中国市场对于全球芯片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随着中国政府扶持本土芯片产业,国际巨头也紧盯着中 国的市场变动。饶小平分析指出: “中国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关系正在变化,对国际公司而言,与中国企业合作 是最佳途径:而中国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合作中扶持本土产业链。”关于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谈判,势必会 成为接下来的焦点。 除此之外,未来的市场竞争也不难预见。“中国入局,势必引发国际巨头的产能扩充,以及市场的价格波 动。”顾文军预测,中国的存储芯片很可能七八年内都看不到盈利的希望。“这个资本投资巨大、回报周期特 长的高难产业需要的不只是巨额资本,还包括坚定的成功信念、集中力量发展的决心。” ・12・电子世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