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0记承天寺夜游 2教学设计

10记承天寺夜游 2教学设计

来源:世旅网


10 记承天寺夜游 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 在读中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3. 学习作者在遭遇人生困境时仍能保持的豁达的心态。

教学重点:

简洁朴素的语言中深蕴的意味。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查阅资料,了解苏轼生平及《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27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是我们非常熟

悉宋代的文学家。

二.走近苏轼:

介绍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才华横溢的苏轼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对这篇文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不过,对于这个评价我们不少同学在初读课文时是持有疑义的,甚至有同学说是因为这文章是苏轼写的,有名人效应了才被评为“精品”的。是这样的吗?就让我们精读这篇文章,看看它是否当得起“精品”二字吧!

三、一读课文,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并注意正音及停顿。

2、学生齐读,要求字正腔圆地读。

3、谈所得:(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借助文下注释,串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相与步于中庭”。

4.小结:通过初读,我们发现这篇短文字约意丰,记游所必须交代的人、事,仅用最简略、经济的语言加以表述,其余的却不再添枝加叶。看来确实当得起“精品”二字。

四、二读课文,析妙句:

1、男生读课文,要求节奏分明地读。

2、析妙句:(1)既为赏月,作者如何写月色?女生齐读文章描写月色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借助文下注解释句。

4、谈所得:这个写景的句子妙在何处?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突显月色的清明。

5、小结:“月色如水”这比喻并非自苏轼开始,但是苏轼化明写为暗写,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到月色清朗。难怪被称为“精品”了。

五、三读课文,品感情:

1、 齐读课文,要求带点感情地读。

2、设问:(1)经过前两次分析,我们发现这篇短文确实有值得称道的地方。那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这篇短文所蕴含的情感意味了吗?作者在这篇短文中流露出什么情感了呢?

(2)借助文下注解释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小结:罹,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本是抑郁,但是作者在抑郁之中却能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张怀民一起有赏月的欣喜,又表现了作者一向旷达的胸襟。末尾处有两个反问,一句含蓄的议论却是意味深长。我们至此不得不服,为什么这短短的八十几个字的文章会被称为“精品”了!

六、四读课文,知作者:

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身临其境地读。

2、拓展延伸: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其实始终都是在写人,从文中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阅读以下诗句,让我们更加理解苏轼吧!

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小结:逆境中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豪放乐观!

3、评价:在为人上,他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他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他即使身处绝境,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七、作业:

1、 背诵默写这篇短文,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作业。

2、推荐课后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你是一个积极向上,有自信心的孩子。学习上有计划、有目标,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状态挺好;心态平和,关心、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尊敬师长。希望你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现状,争取做的更好。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你是一个积极向上,有自信心的孩子。学习上有计划、有目标,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状态挺好;心态平和,关心、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尊敬师长。希望你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现状,争取做的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