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精选)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精选)

来源:世旅网
【达标检测16】----化学平衡图像问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的化

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AB)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A、B、C、D均为气体

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A、B或G、H进行可逆反应:aA(气)+bB(气)

gG(气)+hH(气);△H=QkJ/mol,图甲、图乙分别表示在虚线所示部位改变温度(T)或压强对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的影响(t表示时间),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A、开始时充入G和Ha+b<g+hQ<0 B、开始时充入G和Ha+b<g+hQ>0 C、开始时充入G和Ha+b>g+hQ>0 D、开始时充入A和Ba+b>g+hQ>0 3、可逆反应A(气)+2B(气)

nC(气),在不

同压强(P1、P2)下,测得C的体积分数跟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C)

A、P1>P2,n>3B、P1>P2,n<3 C、P1<P2,n>3D、P1<P2,n<3

4、如下图所示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

2Z(g)+W(s)△H<0的反应

程。若使a曲线变成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AD)

A、加入催化剂B、增加Y的浓度 C、降低温度D、增大体系压强 5、反应A(g)+B(g)

C(g)+D(g);△H>0分别在673K和

373K时进行,得C的体积分数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表示此反应的图象是(C)

6、在容器相同的五个容器中,分别充入同量的N2和H2,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反应:N2+3H2

2NH3,分别在同时刻测得其中NH3的体积百

分比,连成如下图所示曲线,不正确的叙述是(C)。 A、放热反应

B、E、F二点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H、I二点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G、H、I三点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7、反应:L(s)+aG(g)

b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

该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BD)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a>bD、a8、如图,条件一定时,反应2NO(g)+O2(g)2NO2(g)(正反应为吸热)中NO的体积分数与T变化关系曲线图,图中有a、b、c、d4个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A、aB、bC、cD、d

9、已知反应mA(g)+nB(g)

xC(g)

+yD(g),A的转化率RA与p、T的关系如图,根据图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A、正反应吸热m+n>x+y B、正反应吸热,m+nx+y D、正反应放热,m+n11、.如下图所示,反应2SO2(g)+O2(g)2SO3(g);△H<0,在不同温度下、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混合气体中SO3的体积分数φ(SO3)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C)

12、下图表示:x(气)+y(气)2Z(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变化过程中物质的浓度反应的时间变化关中t2→t3秒间的曲线变化是由于下列哪种改变所引起的(B) A、增大了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加了x和y的浓度 D、使用了催化剂

系.图条件的

A2(g)+3B2(g),△H>0下图所

13、图1表示mA(g)+nB(g)pC(g)+q(g);

△H=Q,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的2表条件

关系;图示在一定下达到平

衡(v正=v逆)后t时刻改变影响平衡的另一个条件重新建立新平衡的反应过程,判断该反应是(D )

图1曲线图图2

A、m+n>p+qC、m+n<p+q

曲线图

Q<0 Q<0

Q>0B、m+n>p+qQ>0D、m+n<p+q

14、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

不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AC)

A、4-3-2-1 B、1-2-3-4 C、3-4-2-1 D、1-2-4-3 15、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该反

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C) 16、合成氨密闭容器

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的反应:N2(g)+3H2(g)2NH3(g),673K,30MPa下

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 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n a · b · c e · NH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

17、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

1/2N2(g)+CO2(g)⊿H=-373.4Kj/mol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C)

ABCD

18、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D)

1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液体 D、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R(g)+2 L

20、下图Ⅰ、Ⅱ、Ⅲ分别代表反应①③、②、④,则Y轴是指(AD) ①N2(g)+3H2(g)

2NH3(g);△H=-Q

②H2(g)+I2(g)③CO(g)+2H2(g)④2SO3(g)2

2HI(g);△H=+Q CH3OH(g);△H=-Q

2SO2(g)+O2(g);△H=+Q

A、平衡混合气中一种生成物的百分含量 B、平衡混合气中一种反应物的百分含量 C、平衡混合气中一种生成物的转化率 D、平衡混合气中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

21、将3mol O2加入到VL的反应器中,在高温下放电,经t1s建立了平衡体系:3O2的是(C)

m m 2O3,

此时测知O2的转化率为30%,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m)跟时间(t)的关系

m m 22、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反应I:A

t B

t t C

t D

t t 3A(g)+B(g)反应Ⅱ:A(g)+B(g)

2C(g)

2c(g)

A、若反应I中△H<0,则T2>T1 B、若反应l中△H>0,则T20,则T223、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Y气体各2mol,发生可逆反应:X(g)+2Y(g)2Z(g),并达平衡,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度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Y的平衡浓度表达式正确的是(式中S是对应区域的面积)(B)

A、2-SaobB、1-SaobC、2-SabdoD、1-Sbod

24、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逆反应X+YZ+W,下,增大压强,反应

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25、经一定时间后,可逆反应aA+bBcC中物质的

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B)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6、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

2AB(,△H<0(正反应放热),3g)

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C)

27、下图表示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过程中某一反应物的v-t图像,我们知道v=△c/△t;反之,△c=v×△t。请问下图所示v-t图像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的意义是(B)

A、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物的浓度 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生成物的浓度 C、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物实际减小的浓度 D、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物实际增大的浓度

28、用纯净的CaC03与l00mL稀盐酸反应制取C0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C0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 A、OE段表示的平均速率最快

B、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min) C、OE、EF、,FG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 率之比为2:6:7

D、F点表示收集到的C02的量最多 29、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

平衡。在仅改变某

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D)

A、图Ⅰ是加入适当催化剂的变化情况 B、图Ⅱ是扩大容器体积的变化情况

C、图Ⅲ是增大压强的变化情况 D、图Ⅲ是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30、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的是(BD) ABCD

3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aX(g)+bY(g)nW(g);ΔH=Q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作

2AB3(g),△H<0,下列图像不正确

2XY(g);ΔH<0,达到甲

出了如下曲线图:

其中,ω(W)表示W在反应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t表示反应时间。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分析可能正确的是( D ) ....

A.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2>P1,a+b<n B.图Ⅲ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Q<0 C.图Ⅱ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n<a+b

D.图Ⅱ可能是在同温同压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1使用的催化剂效果好

32、已知反应:2SO2(g)+O2(g)2SO3(g) ΔH<0。某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O2置于10 L

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由图甲知,A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4mol/L

B、由图甲知,B点SO2、O2、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1∶2 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可以用图乙表示 D、压强为0.50MPa时不同温度下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则T2>T1

二、填空题

1、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里SO2、O2、SO3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2SO2+O2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加催化剂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 ②升温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

③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 ④增大O2的浓度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 答案

2SO3(正反应放热)

2、下图中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t1℃和t2℃时,反应 mA(g)+nB(g)

pC(g)+qD(g)从开始到平衡后,反应混合物

中A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据下图可知: (1)t1℃t2℃(高于或低于),原因是 (2)此反应是热反应,原因是。

答案.(1)低于t2℃时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短,说明t1℃(2)吸因温度升高后A的质量分数减小,即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3、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

2SO3,△H<0达到平衡时,

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c~d处.。

答案.升温减小v SO3浓度

v V 4、一密封体系中发生下列反应:V N2+3H22NH3放热反应,下图是某

V V V V 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 V 0 abcd V 回答下列问题: 0 abcd t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

(2)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发生了变化? (3)下列各时间段时,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

A.t0~t1B.t2~t3 C.t3~t4D.t5~t6

答案:(1)可看出t0~t1、t2~t4、t5~t6时间段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升高温度、加了催化剂、降低压强(3)A

5、气态可逆反应mA(g)+nB(g)pC(g)+qD(g),符合下图,试用“>”或“<”填(1)~(3)题.

(1)温度T1T2. (2)压强p1p2. (3)m+np+q.

(4)正反应为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答案(1)>(2)< (3)>(4)吸热

6、已知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92.4kJ·mol-1,下列各图表示上述可逆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及改变某一条件后建立起新的平衡过程的曲线:

(1)加入稀有气体后的平衡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低温度后的平衡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系加压后的平衡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升高温度后的平衡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减小生成物浓度后的平衡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加入催化剂后的平衡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DFABEC

7、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B(g)判断:

(1)到新平

升温,达衡的是

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根据下列图像

_________,新平衡中C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

(2)降压,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A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少C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增加A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此时B的转化率__________,A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

(5)使用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A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C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答案:(1)B;减小 (2)C;减小 (3)E (4)A;增大;减小 (5)D;不变;不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