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考试范围: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一节;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I卷 选择题(50分)
一、 单选题(本题有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选
出符合
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夜
晚
,
我
们
所
见
的
满
天
繁
星
绝
大
多
数
( )
A.彗星 B. 行星 C. 卫星 D. 恒星 2.( )
① 卫星 ② 流星体 ③ 返回地面的天宫二号 ④ 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A.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下列天体系统中,不球.包.括.地( )
A.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4.
太
阳
活
动
对
地
球
的
影
响
,
正
确
的
( )
A.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B.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 C. 为生物繁衍生长等提供能量 D. 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5.
地
球
是
太
阳
系
一
颗
特
殊
的
行
星
,
体
现
( ) A.地球上有大气 B.有液态水的存在
C.地球上有生命 D.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 6.下列对图1中的描述错.( )
A.A、B、C、D四点角速度相等 B.B、C点所在经线时间为6点
C.图中线速度最大的是C点 D.图中所示的晨昏线为晨线
误.的
下
列
物
质
属
于
天
体
的
是
是
是
是
在
是
7.图2中,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 )
8.
地A.恒星日 9.
当
135
⁰
E
( )
A.9时
B.11时
C.13时
D.15时
球
自
转
的
周C.恒星年
正
午
时
,
北期
是
1
( )
B.太阳日 处
于
D.回归年 京
时
间
个
是
10.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且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该地为 ( )
A.北纬23°26′ B.南纬23°26′ C.赤道 D.北纬66°34′
2016年10月20日4点51分,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发生4.4级地震,结合图3完成11-12题。
11.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
A.A点
B.B点C.C点D.D点
A
1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的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40⁰N上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澳大利亚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芒市昼夜平分 D.昆明昼短夜长 13.
下
列
关
于
热
带
的
叙
述
中
,
错.
误.
的
是
( )
A.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 B.全年昼夜等长
C.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D.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 14.
在
赤
道
上
,
下
列
现
象
符
合
实
际
情
况
的
是
( )
A.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B.有昼夜长短变化
C.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最小值各出现一次 15.
地
球
上
一
年
内
昼
夜
变
化
最
大
的
地
区
是
( ) A. 赤道地区 B.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 D.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16.
下
列
关
于
四
季
更
替
的
描
述
,
正
确
的
是
( )
A.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终年最大,昼夜长短变化也最大,四季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C.高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很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也很大,季节更替不明显 D.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多,季节更替不明显
读图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7-20题。
17.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各圈层的温度不同 B.各圈层的压力不同 C.各圈层的活跃程度 D.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18.图中显示,地下( )
A.横波、纵波都变快 B.横波、纵波都变慢 C.横波变快,纵波变慢 D.纵波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19.
地
壳
内
部
圈
层
中
,
厚
度
最
大
的
(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20.
A.地壳 21.
在
高岩 温
浆
B.地幔上部 、
高
压
条
件
下
形
成
的
岩
石
的
发
源
( )
C.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 D.地核 ( )
A.花岗岩 B. 玄武岩 C. 石灰岩 D.大理岩 22.
有
地
球
历
史
“
书
页
”
之
称
的
( )
A.花岗岩 B. 玄武岩 C. 石灰岩 D.大理岩 23.下列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 )
A.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了地表的形态
C.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D.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 )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C.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D.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25.关于内外力作用的描述,错.(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 B.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 D.外力作用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读图6,完成26题。
误.
的
,
错.误.的
3000KM
处,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变化是
是
地
是
是
是
24.有关中国西南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正确的是
是
26.图中的地貌名称为 ( ) A.
风蚀柱B.沙丘 C.冲积扇 D.河口三角洲
27.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 ) A.水汽 B.臭氧C.氮气 D.二氧化碳 28.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主要是受( ) A.太阳辐射的影响 C.地面辐射的影响
B.大气辐射的影响 D.大气逆辐射的影响
29.四幅图中,正确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0.右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的是 ( )
A.A B.B C.C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的选项,请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选对一个得一分, 一个都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31.有关岩石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侵入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B.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顶部。 C.地壳就是整个岩石圈 D.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 32.
沉
积
岩
具
有
以
下
哪
个
特
D.D
点
( )
A .具有气孔 B.呈现层理结构 C.常含有化石 D.质地坚硬
33. 图7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 )
动方向。B、C、D、E四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4.
地
球
上
四
季
更
替
的
直
接
原
因
(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5
.
若
黄
赤
交
角
变
为
25
°
,
( )
A.热带和温带范围将比现在缩小 B.热带和寒带范围将比现在扩大 C.北温带和南温带范围将比现在缩小 D.寒带和温带范围将比现在缩小 36.
关
于
地
球
公
转
周
期
的
叙
述
,
正
确
的
( )
A.1个恒星日 B.1个回归年
C.1个恒星年 D.365日6时9分10秒
37.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应空气流动的是 ( )
是
则
是
赤道
甲 乙 丙 丁 A.甲 B.乙 C.丙 D.丁
38. 下图中所示的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向斜成岭 B.该地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C.②地有可能找到石油 D.②处比③处岩石坚硬
39.图9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中,主要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甲 B.乙 C.丙 D.丁 40.
下
列
岩
石
属
于
岩
浆
岩
的
( )
A.玄武岩 B.板岩 C.大理岩 D.花岗岩
第II卷非选择题 (5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7个小题,共50分) 41.读图10“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的中心天体活动的标志为:光球层中的 ,色球层中 ,人们肉眼看到的光亮表面,
是
是层。
(2)图中字母B代表的行星是,因 适中,能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适量; 适中,形成包围地球
的大气层;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 42. 读图11“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EF为晨昏线中的_____(晨线、昏线),此时昆明的季节为 。 (2)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点的地方时为 时。
(3)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为 。
(4)A、 B、C、D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 43. 读图12“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表示的是北半球的 (节气),
时间约为(日期)前后。
(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
地区是 ,
出现极昼的范围为。
(3)图中A,B,C,D四点,白昼最长的是点,昼夜等长的是点,A点地转偏向力偏向(左/右)。
44. 读图1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图14“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
(1)请在图14中的相应位置用短线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时,时间为月初,接近图14中的点,节气为。
(3)2017年11月16日,我校正在进行期中考试,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3中的点
问
题。(9分)
和点之间,芒市的昼夜状况为,未来1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将向移动(南/北)。芒市的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 。
45. 图15“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5分)
(1)图中甲、乙、丙代表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其中丙为变质岩,甲为_____岩,乙为_____岩。
(2)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地质作用,其中①代表的是___,②代表的是___,④代表的是___。
46. 图16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16甲、乙、丙三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2)图16甲处的地貌是,成因是;
(3)如果修建遂道、水库等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图中的 。 (4)图16构造中,可能找到天然气的是,可能找到地下水的是。 (5)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受到哪种影响( ) A.风力堆积严重 B.风力侵蚀严重 C.流水堆积严重 D.流水侵蚀严重
47. 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D表示 。
(2)晴天时,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作用均较弱。昼夜温差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由此推断,能资源丰富。
(3)近200年来,由于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温室效应日益明显。
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期中考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D 11 D 21 D 31 AC 2 B 12 A 22 C 32 BC 3 A 13 B 23 A 33 BD 4 A 14 A 24 C 34 BC 5 C 15 D 25 B 35 BC 6 B 16 B 26 C 36 CD 7 B 17 D 27 B 37 BD 8 A 18 D 28 C 38 AC 9 B 19 D 29 D 39 AD 10 A 20 B 30 B 40 AD 二、双向选择题(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有 4 个小题,共30分) 41(7分)
(1) 黑子 耀斑 光球
(2) 地球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地球的体积与质量 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 42(7分) (1)晨 冬季 (2)(23⁰26′S,60⁰E) 12 (3)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D
43(7分)
(1)夏至 6月22
(2)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 北极圈内 / 北极地区 / 66⁰34′N—90⁰N) (3)B D 右
44(8分) (1)略
(2)1 丁 冬至
(3)c d 昼短夜长 南 昼变短夜变长 45(5分)
(1)岩浆岩 沉积岩
(2)冷却凝固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46(10分) (1)甲 乙
(2)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 (3)丙 (4)甲 乙 (5)D
46(10分)
(1)太阳辐照 大气逆辐射 反射 (2)保温作用 大 太阳 (3)二氧化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