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英语公示语的翻译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英语公示语的翻译

来源:世旅网
2012年3月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Mar.2012 第28卷第3期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Vo1.28 No.3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英语公示语的翻译 刘亚兰.贺继宗 摘要: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是社会语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达到传达信息的功能.公示语该应具有关学特 征,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易于记忆,乐于遵循。公示语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在再现原文内容的同时兼顾其美学效果。本 文从翻译关学角度,结合实例探讨英语公示语翻译的关之所在。 关键词:英语公示语;翻译美学;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6531(2012)03—0049—03 一、公示语 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宣传号召性五种突出的应用功 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警告、标 能。广泛使用名词、动词、动名词、词组、短语、缩略语、文字 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与标志组合、现在时态、祈使句、规范性和标准性语汇,以及 (王颖,吕和发,2007:13)。通俗地说就是在公共场所写给公众 部分本土色彩浓厚的语汇,构成英语公示语的独特语言风格。公 看的语言文字,这类文字的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公共设施、公共 示语翻译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国际化进程程度,展现igA' ̄市的 交通、旅游景点、机构名称、服务设施、街头路牌、标语口号、 整体素质。 商店招牌,以及其他公共场所为了方便公众而出示的提示性语言 二、翻译美学 等等都在其列。公示语作为一种特定功能的文本形式,具有指示 翻译美学是运用美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探讨 (三)源于漂泊羁零的感喟叹惋 展了其悲秋意识。杜甫怀着对秋日特有的敏感,去感悟生命与人 与之前的两次漫游相比,杜甫在西南的1 1年生活可谓流离 生,感悟隐伏在时代底层的衰飒气息,这种感悟与其孤独、悲凉 转徙,劳苦忧患,尤其是夔州时期最为孤独。一方面,中国人 境揉合在一起,构成其深沉激越的悲秋意识的基石。 “重土难迁”的恋乡情结十分浓厚,而夔州时的生活习惯和文化 四、结语 观念的差异使诗人总有一种客寓意识,内心无法认同夔州这个新 夔州诗体现了杜甫对悲秋文学的继承与发展,是诗人晚年生 家园,只是以远客的身份在此逗留。生活时而安定时而漂泊,毫 命精神的物化,也是其对生命凋零的深切哀叹,对人生和历史的 无保障,诗人一直忙于生计却又拙于生计。另一方面,杜甫第一 深沉思考。诗人借着夔州秋日的萧瑟,以及众多具有“悲戚”、 次远游时曾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一起畅游齐鲁,访道寻友, “悲郁”、“悲愁”情绪的秋意象的使用,抒发了其自身和国家的 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而在夔州这段人生苦旅中,他却遭遇了严重 悲伤与愁绪,吟唱着一个疴瘭民瘼的“士”对个体生命、生民命 的情感危机,既无知心朋友相伴,亲人又难以团聚,官场上的社 运的沉思。悲秋诗中所透露的忧患意识、美学追求以及悲凉的低 交活动也很少参加。在这种孤独彷徨的心境下,诗人最易敏感于 吟,形成并且强化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整体风格,给人以凝 衰败、凋残的秋色,增添更多的触动和伤怀,同时,萧瑟风雨也 重、深沉、千回百折之感,也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心性和“诗 被赋予浓郁的冷色调,凝结成诗人心头酽得化不开的悲秋情结。 圣”称誉的深刻内涵。通过对杜甫夔州诗悲秋意识的分析,对于 因此,孤独落寞成为夔州诗悲秋意识的又一来源。 我们了解一代“诗圣”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源于时事艰危的婴心忧虑 参考文献: 杜甫向来以深沉博大的仁爱精神和忠直坚贞的品性被人称 [1](英)戴维・洛奇.二十世纪文学评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赞,夔州诗中,上至国家社稷,下至黎民百姓,杜甫的婴心忧虑 1987:108. 处处可见。诗人对当时军政大事的关注和评议的诗篇很多,如在 [2】尚永亮.生命在西风中骚动——中国古代文人与自然之秋的双 听闻河北诸道节度使相继入朝时,一气呵成写下诼闻河北诸道 向考察[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旬十二前,体现了他对河北形势变化的密 [3】封野.杜甫夔州诗疏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28. 切关注;吐蕃退兵后,诗人迫切期待朝廷与吐蕃重新构成稳定和 [4】卢国琛.杜甫诗醇[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 睦的关系,作为匠 ; 《白帝>一诗真实地反映了战乱致使巴 [5]王嗣爽.杜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79. 蜀地区民不聊生的景象。杜甫始终以家国天下为关注对象,这些 [6】徐国荣.中古感伤文学原论:汉魏六朝文士生命观及其文学表述 诗作彰显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这种悲剧意识的产生,也 [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 是由于他对儒家思想——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赵海菱.杜甫与儒家文化传统研究[f -山东:齐鲁书社,2007:1. 下的执着追求的结果”P】。而强烈的忧患意识又进一步深化和扩 责任编辑:贺春健 刘亚兰/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新疆乌鲁木齐831000);贺继宗/昌吉学院科研处教授(新疆昌吉831 lOO)。 49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帮助译者了解翻译审美活动的一般规 象、可读性强。英语公示语自然与独特的结构就是一种类型的形  “一字结构”的形式美,如, “Explosives”(易爆 律,提高语际转换能力和对译文的审美鉴别能力。翻译与美学的 式美。例如,物品)、“Pohonous'’(有毒物品)、“Closed”(关门)等。这种语 结合,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西方国家的翻译研究在运用现代语言学原理之前,早在 言的形式美在于用极简洁明快的语言快速传递信息,让人一目了 Littering” 1800年前,翻译就与哲学一美学“联姻”,从西塞罗到马丁・路 然、警悟顿起;“No字结构”的形式美,如,“No 禁止乱倒垃圾)、“No Scribbling”(禁止乱涂乱写)和“No Park— 德和歌德,都以辞章美学论翻译。古罗马的著名哲学家、修辞大 (Ilg”(禁止泊车)。这种形式结构严谨、规范、被广泛采用;被动 师公认为是西方翻译美学的第一人。他认为在翻译中,理想的可 ildren Not Admited” (儿童不宜)、 以模仿,但受理念支配,过于僵滞的仿制则会令翻译前功尽弃。 结构的形式美,如,“Chih1ess Suspended”(暂停营业)和“All reserved”(全已预定)。被 他崇尚“意义对意义”的翻译,而不是字比句次的“词对词”的 “Bus翻译。这一思想成为后来翻译研究中的主要争论:直译和意译。 动语态通过客观的表达,展示委婉的功能和语用的策略,尽显形  “Departure Lounge” 霍拉斯继承了西塞罗的译学观点,主张意译,倡导斯多葛式的淡 式美的魅力;名词短语结构的形式美,如,候机大厅)、“Reception Desk”(接待处)和“Domesitc Arrivals” 薄美和泰勒斯的自然美。18世纪末的泰特勒根据古典文艺美学, (国内到达),这类公示语的译文排列整齐、含义明确、形式完 提出了翻译的三原则: (一)翻译应完整无误的传达原作的思 ( 想; (--)译文的行文风格与表达方式应与原文的特色无异; 美。(三)译文的谋篇造句应流畅自然,一如原作。从他的观点可以 得出好的译文应该体现原文的特点。在2O世纪上半叶,法国的 (二)内容美 内容美的意思是所指和指的统一,也就是说译入语必须准确 翻译批判家Valery提出了在翻译中原文的精神应该传递,译文 传达原语的所指意义,这是保证传达原文内容美的前提。译者应 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真值的美的感知这一观点。 该将文本中形象化、情感化,人性化、委婉化,甚至诙谐幽默的  “Watch your 到了2O世纪5O、60年代,翻译开始由哲学美学向现代语言学转 艺术因素进行适量、有机、定度的处理。例如,tep”(小心台阶)、 “Mind your head”(小心碰头),能体现出公 变,并出现了很多译论家以及译学思想。但这一时期更多的是从 s 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翻译,所以确切地说,经典翻译理论是西方翻 示语翻译的内容美,让游客有一种美的感觉。又如,“老、弱、病、残、孕专座”相对应的英译为“Courtsey Seam”(陈小蔚, 译美学的仅有的部分。 在中国,翻译美学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 2006:10)。该译文采用概译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涵盖了原文 期,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论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佛经 的内容。 的翻译也始终使围绕着如何使文和质相统一,如南朝的刘勰提出 了以“文附质”,以“质待文”的原则,即将二者的总体观照下 (三)音韵芙 语音是语言承载审美信息的基本手段之一,而音律和音韵是 置“质”于主导地位,也就是内容略优于形式。文质统一一直是 构成语音层审美的基本要素。语言正是具有与音乐相似的音律与 在那一时期译论的核心,直到1894年马建中提出了他的翻译观 音韵,才别添一番情趣。公示语的音韵美就在于其语言节奏明 点:善译,他认为译者首先对原文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包括逻 快。发音响亮,富有音韵的和谐与流畅,给人以听觉上的美的享 辑、精神和语言特点,然后以一种很自然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受。译者应尽量把这些美学特质译出来,以使简短的公示语读起 但在随意改变文体和思维方式。1898年严复在饫演论》中提 来富有节奏和韵律,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从而引起受众的注意 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也是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译 和兴趣,并有效起到公示作用。译者可运用头韵、尾韵、叠韵等 论。到了20世纪50年代,傅雷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将“神”与 手段来再现其音韵美。例如,提醒司机不要酗酒驾车的公示语 “形”引入译学,提出了“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的观点。之后, “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译文为: “Drink and drive COSt your 钱钟书在 沐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化”的文学翻译标准。 life”(林姣姣,2009:133)。该公示语原文在音韵上运用了对仗的 “化”的境界是使译文既没有因语言习惯差异而露出的生硬牵强 手法,结构对称,工整,有很强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在 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 三、公示语翻译的美学特征 译文处理中,译者考虑目的语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特点,在内容上 与原文保持了要求一致,并且具有与原文相似的美学效果。“小 翻译是审美主体(译者)通过审美中介(译者的审美意识) 草青青,足下留情”这样一则公示语原文在形式上对仗,都采用 将审美客体(原文)转换为另一种审美客体(译文)的一种审美 四字结构,音韵和谐,其译文“The grass SO fair,needs your 活动(傅仲选,1993:175)。可以说,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活 crae”(吴伟雄。2004:31),也体现了富有美感的韵律。 动中蕴涵着一定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是译者在做翻译时,将自 (四)意蕴美 己的审美感受结合翻译技巧表现出来的。从翻译美学角度来看, 意蕴美是以形象之“物”来展示作者之“意”,可以诱发读 公示语的翻译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只是将公示语的翻译与美学结 者的感受力、想象力和悟性。唤起读者的审美激情,产生审美的 合,目前很少有人进行这样的探讨和研究。而成功的公示语翻译 心灵效应(时晓莹、时晓婷,2007:10)。换言之,译者应该将 应该是语言学、美学和心理学的完美结合。鉴于此,笔者欲从翻 文本中形象化、情感化,人性化、委婉化,甚至诙谐幽默的艺术 译美学角度,通"z-,LS ̄析实例来探讨公示语翻译的美学特征。 (一)形式荚 因素进行适量、有机、定度的处理。如, “请勿吸烟”被译为 “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o与“No Smoking”和“Smoking 形式美即外在的形式之美,包括语言的音、词、句以及结构 Stricdy Prohibited”相比,这是一条充满了委婉、人性美的英语 的美之体现,这种美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形式美的译文生动形 公示语;汉语公示语中大量采取命令式祈使句,直白、强加性的 50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禁止用语尽管有着凝练简洁、醒目易懂的特点,但往往给人以严 滑)、 “stafrordy”(员工专用,闲人免进)、 “No scribbling”(禁 肃、刻板、居高临下的味道,有时并不符合英语国家的语用原则 止乱写乱画)等等。 (陈淑莹,2006:22)。英语的交际中更加注重礼貌原则或者语言 (六)风情美 的意蕴美,给外国友人一个美的享受和体验。在全疆各地到处都 风情指的是风土人情(僻溯)。新疆聚居着13个主体少数 有类似这样的公示语: “花木有情,请注意爱护”,译文五花八 民族,如维吾尔、哈萨克等,而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背 门,如“Love lfowed,please note the love”、“爱护花草”被译 景、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从美学的角度研究新疆少数民族风 为“Care f0r lfower”等等,这些公示语含有各种各样的翻译错 情,对美学研究而言也是一种特殊的拓展和延伸。从实际而言。 误,就更谈不上语言的意蕴和艺术的美了,甚至会令人大跌眼 让世界了解新疆独特的民族风情,让新疆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 镜。我们不妨借鉴或者参考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植物园里的 的意义。 一条公示语“Please ve me a chance to grow”。这一语言艺术之 (五)简约美 在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的坎儿井风景区, “葡萄晾房”被译 美,怎能让游人忍心践踏花草呢? 为“Grape air—drying house”(“葡萄晾房”是新疆维吾尔民族独 有的葡萄加工场地,充分体现出风情美的特色。);吐鲁番地区 简约起源于现代派的极简主义。有人说起源于现代派大师, 吐鲁番市的葡萄沟风景区, “达瓦孜”被译为“Dawazi”(“达瓦 德国人米斯・凡德罗。他提倡“Less is more”观点。在满足功能 孜”是新疆南疆维吾尔族传统的民间高超的杂技表演节目——高 的基础上做到最大程度的简洁。由此可以看出,简约风格就是简 空走钢丝),译文采用音译法,可在后面加上注释来体现出这种 单而有品位。简约不但可以用在建筑、装潢等领域,还可以拓 特有的民族民间体育的魅力和美。 展、应用在公示语翻译方面。简约是一种美,一种清新的美、一 四、结语 种自然的美、一种纯朴的美、一种雅致的美和一种人性的美。公 汉英公示语翻译不是简单的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示语在学术界被公认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本身就具备着简 除了需要对公示语语体特点的掌握,译出正确的译文,更需要从 约美这种特质和特点,如具体体现在结构的简约美、词的简约美 美学的角度,把公示语作为审美客体,结合目标语的语言特点和 等方面。 源语言的文化特征,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最大程度的体现译文 1.结构的简约美。英语公示语的结构一般以短语和祈使句为 的美之所在。在这一层次上,公示语不但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在 主。这种结构简短明快、含义清晰、一目了然,能够凸显出简约 定程度上,还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味。 一 美的特质和特点。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 参考文献:等是短语的主要表现形式。 “未经许可车辆不得入内”、 “总 【1】贺继宗公共英文标识语翻译 vI】.昌吉学院学报,2007,(4). 2】陈淑莹.标识语英译的语用失误探析Ⅱ】.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 台”和“高高兴兴出门,安安全全回家”可以译成名词短语 [“Au出ofized cad o y”、 “Reception” (比“Reception Coun ̄r” (1). 31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更简约)和“Good luck”(更加符合西方的表达方式); “景区禁 【41林姣姣.翻译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公示于汉英翻译Ⅱ】_广西民族 止抽烟”、 “此处禁止钓鱼”被分别译为动词短语“No smok- 【2009,(6). ing”、“Fishingprohibi ̄dhere”;“失物招领”、“(厕所)有人” 大学学报,51刘宓庆潮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和“请看管好你的财物”可以译为形容词短语“Lost and found”、 [6]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Occupied”和“Beware oftheR”;介词短语有“Out oforder” [(机器故障,停止使用)、“Not through”(此路不通)和“For stuff only”(游客止步)。 时晓莹,时晓婷.从美学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Ⅱ】.美中外语,2007, (1 o). 81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2词的简约美。公示语简约之美也体现在用词上。遣词造句 [简约之至、言简意赅、惜墨如金、一字传神。它是以最简洁的形 司,2007. 91吴伟雄.跳出标语译标语,现场见效最相宜一一中文标语英译的 式、相当普通的语汇、最精练的手法、表现出非常深度的内涵。 [自然、清新、优雅、精炼是词之简约美的特质和标签。 “一字 语句特点与现场Ⅱ】.上海翻译,2006,(2). 1O】吴伟雄.谈涉外活动中诗词佳句汉英翻译的现场效果Ⅱ】.上海 公示语”和“两字公示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字公示语: 【2004,(1). “Caution”(注意安全)、“Danger”(危险)、“Information”“问 科技翻译,1 1】陈小慰新编使用翻译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讯处”、“E】【it”(安全出口)、“Gent’s”(男厕所)、“Welcome” 【(欢迎您的到来)、 “Slow”(减速行驶); “两字公示语”,如, “20%o ’ (八折优惠)、Hands off【请勿手摸)、 “Wet lfoor”(地 责任编辑:姚旺 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