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

来源:世旅网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

第一章 国际贸易的优势

1. 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和企业。

2. 专业化是使人们能够提供其最擅长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人之间划分工作和生产流程,也称为劳动分工。

3. 专业化生产的主要特点:

(1) 雇佣的每个员工能够做他们最擅长的工作;

(2) 在不断地重复一项任务中掌握熟练技术;

(3) 减少对工具的需求成本,可以购买专业的机器设备;

(4) 无需转换流程,节约时间;

(5) 能;

与学习全部流程相比,工人只需学习部分流程,花费更少的时间来掌握专门的技

(6) 雇主能更准确地估计生产成本和产量。

4. 如果企业通过提高产量,那么单位成本和平均生产成本都能降低,这些成本优势被称为规模经济或大规模生产经济。

5. 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经济、管理经济、商业经济、风险承担经济和研发经济。

6. 第一产业集中在自然资源的开发;第二产业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集中在服务业。

7. 绝对优势是指利用同样数量资源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商(国家)可以生产出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更多的特定商品。

8.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阐述道:“一国将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比较优势最大或相对劣势最小的产品;而进口比较优势最小或相对优势最大的产品。”这意味着国家不应该为满足全部需求而进行生产,应该集中化生产和利用国际贸易来代替。即首先判断一国在生产哪种商品或提供哪种服务方面效率更高;其次,该国应该集中生产该种产品或提供该项服务,并使其产量最大化;最后,每个国家应该按照一个公平的汇率自由贸易。

9. 国际贸易的制约因素有:

(1) 约束国际贸易的战略性因素。个别政府或许在制定国内生产产品的决策时并不与

国际贸易理论相一致;

(2) 约束国际贸易的政治因素。有些国家之间彼此结成联盟,当然这些联盟没有必要

一定是正式的。联盟国成员之间建立了亲密关系,而有些国家却永远不能成为同盟。

第二章 国际收支

1. 国际收支平衡表用于记录一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所有外部交易。它经常以一个年度作为计算周期,当然出于对比的目的会将一年分解为不同的时间段。

2.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两个部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经常项目记录了一国进口或出口的所有商品与服务的货币价值。经常项目分成两部分:有形贸易收支和无形贸易收支。

2. 广为接受的计算贸易条件指数的公示是:

贸易条件指数=单位出口价值/单位进口价值*100

3. 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计算是基于某一特定时期内的价格得出的,这一特定时期即为基期。

4. 由于贸易条件对一国有利而导致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这种货币就是硬通货。需求增加意味着货币的对外价值上升。

5. 无形贸易中的利息、利润和分红包括:

(1) 政府支出与收入;

(2) 国外投资汇回的利润和对所有权属于外国的国内资产的支付;

(3) 来自本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的利润和支付出国外子公司的货币;

(4) 对国外公民的支付和本国公民在国外的收入。

6. 无形贸易中的服务包括:政府支出及外国政府获得的收入;海上运输;民用航空;旅游服务;金融服务。

7. 资本项目主要是指在资产和负债上发生的交易,包含了资产的不断转手,例如那些处于投资目的而进入或离开某国的机器、工厂及货币流。如果某国的公民购买了其他国家的股票和股权,或外国的土地、工厂或机器,都将计入资本项目。

8. 国际收支=(所有出口商品和服务的销售额+任何其他流入该国的货币额)-(从海外进口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花费额+任何其他流出的本国货币)

9. 国际收支平衡出现问题的原因包括:进口增加;出口下降;相较于出口,进口增加更快(相较于进口,出口下降更快)

10. 政府减少进口的措施:

(1) 提高进口商品或服务的关税。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税赋,使得商品价格提高,产

品的需求减少,从而降低进口。

(2) 设定产品的进口配额;

(3) 政府间的要求。一国政府要求他国政府限制出口额,并施以潜在的威胁,即若无

视这一要求则该国将会对他国采取严厉的行动;

(4) 外汇管制。限制个人和企业持有外币,会大大阻碍进口产品进入该国。当政府限

制消费者获取外币的能力时,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从而使进口量减少。

(5) 实物管制,国家通过法令限制特定商品的进口,为了迎合政府的政策需要,可以

扩大限制列表中商品的范围。

政府调控出口的措施:

(1)出口补贴。政府可以通过向国内一些企业发放补贴规避冲突,从而鼓励这些企业出口产品。通过出口补贴政策,使出口量上升。

(2)出口管制(降低出口的措施)。政府通过出口配额或者对出口商品征收出口税的措施来降低出口。

11. 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趋于平衡,一般指基本平衡,因为纵观世界各国(地区)政府的外贸政策实践,绝对平衡几乎不存在。

12. 平衡项目是指被引入收支平衡表中的一个项目,用于确保收支表的全面平衡,通常应用于出现错误或者信息遗漏的情形。

第三章 汇率的决定因素

1.汇率是一种价格,即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制度的变革历程为:易货制-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

2.货币的价格是在外汇市场上形成的,一种货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决定了它的价格。一个国家的货币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外顾客想要购买的该国出口产品的数量。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取决于该国国内顾客购买的进口产品的数量。

3.金本位制是一种参照一定量黄金决定汇率的固定汇率体制。即每个国家的货币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形成了政府的固定汇率。金本位制的运作机制:每个国家都会宣布其货币相对于一盎司黄金的价值,这样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就形成了。

4.当一个国家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

(1)发生国际收支赤字的国家将不得不用黄金解决赤字问题;

(2)这将意味着该国持有的黄金数量减少,当公民想要用货币兑换黄金时,政府可能没有足够的黄金,银行无法履行职责,这会导致固定汇率失效;

(3)一个国家货币储备的减少会影响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这样可能会导致贸易衰退;

(4)国家货币量的减少会导致价格水平下跌。

5.固定汇率体系是指汇率不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而是由政府确定的。浮动汇率体系的汇率完成由需求和供给决定,不受政府的干涉。

6.如果一种货币的价值不断突破其上限,它就被称为硬通货。

7.货币贬值成功的要求:进出口产品的需求是有弹性的;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出口弹性与井口弹性之和大于1

8.货币贬值需要考虑的其他条件:

货币贬值前征询贸易伙伴国的意见,消除对方通过其货币贬值来报复的可能性;

货币贬值可能会导致出口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因此在出口贸易中需要有足够的后备能力,以应付增产需求;

如果货币贬值导致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这将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如果增加的生产成本转化为出口的价格,则出口需求量可能会下降;

若一国货币贬值导致进口产品与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大幅度变化,那么可能会导致其贸易伙伴出现严重的问题。

9.汇率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包括:营销决策、生产决策、财务决策和货币投机

10.如果投机者认为,货币的价格走势很可能是上升的,这时的市场称为牛市。相反则称为熊市

11.如果某个国家的利率上升,而其他所有国家利率保持不变,那么投机者就有可能通过向高利率货币转移而获得好处。就有必要通过购买高利率国家的货币而实现在高利率国家存款这就增加了对该国货币的需求量,导致汇率上升。通常以这种方式转移的钱被称为热钱。

12.汇率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营销决策:

营销经理关注汇率的原因是本币价值的坚挺会对出口商造成影响。汇率的变化,关系营销成本的变化。汇率的变化会对商品的相对价格产生影响,会影响销售收入。假如本币坚挺,则出口困难,就必须调整营销策略。

生产决策:

1)公司可以把生产基地重新选址在货币比较弱势的国家,因为初始投

资相对便宜,这样的国家是廉价出口的优良基地;

2)汇率的变化会影响进口原材料的价格,这可能会迫使企业寻找替代

材料或其来源。

财务决策 :

财务经理密切留意汇率的原因:汇率能够影响金融融资、跨境资金汇款、以及财务业绩报告。

货币投机:

在外汇市场中,人们可以购买和销售世界上所有贸易国的货币,进而进行货币买卖挣

取利润。

第四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营销环境

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第五章 国际市场调研

国际市场营销调研、国际市场细分和选择

第六章 国际营销组合

国际产品策略、国际定价策略、国际促销组合、国际分销

第七章 国际市场营销战略、计划和控制

企业战略、制定市场营销计划、国际市场营销的控制与协调

第八章 前沿问题

1.区域集团是指在同一区域内,不同国际主体之间为了在各种各样经济事务中进行合作而达成的协议。

2.如果每个国家都同意通过彼此之间形成联盟来发展贸易,那么贸易集团就形成了。

3.贸易集团的优势包括:

(1)创建后的集团比各个成员国自身的经济实力都要强,因而能够与更强的一些单个国家相抗衡;

(2)创立后的集团内各个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给彼此带来了利益,各成员国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以及由于企业产出增长而带来的规模经济;

(3)区域内单个国家可能无力支持发展某一特定行业,但是如果各个国家携手合作就会造就特定产业,这将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4)贸易增长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以及更高的生活质量,而更大程度上的自给自足将改善各成员国的收支平衡。

4.世界上的自由贸易区主要有: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南亚自由贸易区(SAFTA);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GAFTA)

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同意货物自由流通,也就意味着将不会有国家对来自其成员国的货物征收关税或设置配额。

5. 关税同盟是成员国间的贸易没有征收内部关税,各成员国分别执行与非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政策。

6. 共同市场旨在协调、规范有关贸易的各种规章,使成员国间物品、劳务和资产都可

以自由流动,同时也包括成员国政府之间互相协调方针政策。欧洲联盟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共同对外关税是与共同市场中一体化程度相关联。

7. 经济联盟是共同市场的更高阶段。

8. 政治联盟:如果国家间的政治理念相似,或者说他们有长期合作的传统,即使他们不是邻国,他们也可以形成联盟或达成协议。

9.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包括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政治联盟。

10. 欧洲联盟(委员会、部长理事会、议会和法院)

1948年,比荷卢联盟;

1952年,加法、意和联邦德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6年,签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现称欧洲联盟。

欧盟常见的贸易壁垒的规定包括:物理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税收壁垒;公法壁垒。

11. 关税壁垒

1962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

1986年提出,1993年1月1日生效,单一欧洲法;

1995年,比荷卢法德葡-申根协定;

1972年,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

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年欧盟成员国签订,以促进成员国经济一体化为目标,采用单一的货币。并详细说明怎样实现目标,还竭力制定统一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强调司法领域和国内事务方面的紧密合作);

1995年,欧元。

12.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其目的是通过降低各国政府设置的贸易壁垒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国际性组织。世贸组织成员有义务逐步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为外国公司提供交

易权,并且改善其在外国投资的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