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复习一(医学院本科医学免疫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从每题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以下哪组成分主要参与固有性免疫 ( D ) A.B细胞、DC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 C、APC、T细胞 D、NK细胞、溶菌酶 E、补体、抗体
2、胸腺与下列哪项无关? ( E ) A、是机体的中枢免疫器官 B、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C、能产生胸腺激素 D.诱导大量未成熟胸腺细胞凋亡 E、是抗体形成细胞发育的场所
3、对于人而言,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同种异型抗原? A 动物免疫血清 B HLA C 自身抗原 D 类毒素 E H-2分子
4、抗原表面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 B ) A 高变区 B 表位 C 互补性决定区 D 超抗原 E 独特型决定簇 5、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
是 ( B ) A、IgG1,IgG2,IgG4,IgM B、IgM, IgG1,IgG2,IgG3 C、 IgG,IgA,IgE,IgM D、聚集的IgG4,IgA,IgE E、IgG4,IgA,IgE,IgD
6、Ig分类的依据是 A、VL的免疫原性不同 B、VH的免疫原性不同 C、CL的免疫原性不同 D、CH的免疫原性不同 E、CL及CH的免疫原性不同 7、能促进IgE类抗体产生的免疫分子
是 ( C ) A IL-12 B 补体 C IL-4 D TNF E IFN 8、人类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由于下列哪种补体成分缺陷所致? ( A )
A C1INH(C1酯酶抑制物) B I因子 C H因子 D P因子 E C4bp 9、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成分
是: ( E ) A C3a、C4a B C3a、C5a C C3b、C5b D C2a、C3a、C4a E C3a、C4a、C5a 10、下列不属于细胞因子的
是? ( B ) A 白细胞介素 B 调理素 C 干扰素 D 红细胞生成素 E 集落刺激因子
11、细胞因子的特点不包括: A、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B、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多效性
第1页
( B ) ( D ) ( D )
C、作用具有重叠性和网络性 D、主要是在局部起持久作用 E、主要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
12、以下哪类细胞表面无经典的MHC-Ⅰ类分子分布? ( B ) A 血小板 B 成熟的红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胸腺细胞
13、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 A ) A、TC淋巴细胞 B、NK细胞 C、巨噬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 E、B淋巴细胞
14、Th1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是 ( E ) A、IL-2、IL-4、IL-10 B、IL-3、IL-4、IL-5 C、IL-4、IL-5、IL—10 D、IL-4、IFN-γ、TNF-β E、IL-2、TNF-β、IFN-γ
15、下列哪个分子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受体?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28
16、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主要由下列哪对分子结合后提供 A CD2与LFA-3 B LFA-1与ICAM-1 C CD40L与CD40 D CD28与B7 E CD4与MHCⅡ类分子 17、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是 ( D ) A、CD44 B、CD34 C、CD56 D、CD117 E、CD16
18、关于树突状细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一群不均一的细胞 B 是体内功能最强的APC C 能激活初始T细胞 D 朗格汉斯细胞也是DC E 吞噬能力很强
19、活化T细胞表达的抑制性膜表面分子是 A、 CTLA-4 B、 CD94/NKG2A C、 CD28 D、 FcεR-Ⅰ E、 IL-2R
20、关于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 A、 具有免疫特异性,只对特定抗原不应答 B.一般情况下不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整体功能 C.不同于免疫缺陷
D.不同于药物引起的免疫抑制 E.只能在中枢免疫器官内发生
21、以下哪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属于Ⅲ型超敏反应? A 过敏性休克 B 急性细胞性移植排斥反应 C 血清病 D 接触性皮炎 E 新生儿溶血症
22、GVHR常见于下列哪类器官移植? A 骨髓移植 B 肝移植 C 肾移植 D 角膜移植 E 皮肤移植
23、 TSA是 A、细胞癌变过程中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
B、非肿瘤细胞所特有,在正常细胞上也有微量表达的抗原物质
第2页
( C ) ( D ) E ) ( A ) ( E ) ( C ) A ) ( D ) ((
C、是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 D、是仅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抗原物质 E、有明显的病毒特异性
24、ABO血型鉴定属于 ( A ) A 凝集反应 B 沉淀反应 C 免疫荧光法 D ELISA E 放射免疫测定法
25、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可从母体获得的Ig是 ( C ) A、 IgG和IgM B、 IgD和SIgA C、 SIgA和IgG D、 IgM和IgE E、 IgE和IgD
26、IFN-γ能抑制下列哪类细胞的活性? ( E ) A 单核细胞 B 巨噬细胞 C NK细胞 D TH1细胞 E TH2细胞
27、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的是 ( D ) A、免疫耐受 B、超敏反应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免疫缺陷 E、免疫排斥
28、关于CTL的细胞毒作用,不正确的叙述是 ( C ) A 有连续杀伤性 B 有MHC-Ⅰ类分子限制性 C 释放溶酶体酶杀伤靶细胞 D 释放穿孔素致靶细胞膜穿孔 E 可通过Fas / FasL诱导靶细胞凋亡
29、在阴性选择中,被删除的细胞是 ( C ) A、不能与MHC/肽有效结合的DP细胞 B、与MHC/肽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
C、与MHC/自身肽有高亲和力的SP细胞 D、不与MHC/自身肽发生结合的SP细胞 E、与MHC/自身肽有低亲和力的SP细胞
30、下列英文缩写含义正确的是 ( B ) A .EPO- 血小板生成素 B .IL- 白细胞介素 C .SCF- 肿瘤坏死因子 D .TNF- 集落刺激因子 E .CSF- 干细胞生长因子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 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耐受、免疫调节
2、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五类,其中 IgG, 可通过胎盘, IgM, 可作为感染早期诊断
指(IgE)与I型超敏反应有关,最早产生的是(IgM)。
3、 在T细胞协助下,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称为(TD-Ag)。 4、 T细胞在发育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了(MHC限制性), 通过阴性选择获得了(自身耐受性之后),发育为成熟的T细胞。
5、 根据T细胞的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Tc)、(Tr)、(TH ) 。 6、(骨髓造血微环境)和(胸腺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的必要条件。 7、 补体参与了(II)型和(III)型超敏反应。
8、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相应抗体 结合后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沉淀)反应。
第3页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ADCC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与NK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Fcγ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导致靶细胞溶解
2、 CK(cytokine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多功能小分子蛋白质。
3、 HSC:造血干细胞,指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分化成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能力。
4、 PRR(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即表面模式识别受体,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并结合在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5、TCR:T细胞抗原受体,在T细胞表面能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试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比较项目(分)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主要激活物 IC 病原体甘露糖 细菌脂多糖等 主要参与成分 C1-9等 MBL SP C3,C5-9 C2-9等 B、D、P因子等 C3转化酶 C4b2b C4b2b C3bBb C5转化酶 C4b2b3b C4b2b3b C3bnBb 作 用 在抗体形成后发 在感染早期即 在感染早期即 挥作用,参与特异 发挥作用,参 发挥作用,参 性免疫应答。 与非特异性免 与非特异性免 疫应答。 疫应答。 2、 用所学的免疫学知识,阐述如将A型血输入B型血受者体内,会发生什么反应?说明其机制。
答:在红细胞上有固有的血型抗原,而血清中有天然的血型抗体, 当A型血输入B型血受者体内时,特异性的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的作用下,引起溶血反应,属于II型超敏反应(2分),机制如下:
天然的血型抗体与红细胞膜上血型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以下方式产生溶细胞作用:①激活补体,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使细胞渗透性溶解;另外在活化的过程中的裂解产物如C3a C5a ,可吸引白细胞集聚到反应部位,释放溶酶体酶,是靶细胞溶解。②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抗体与细胞上的抗原结合后,可降低靶细胞表面电荷的排斥力, 使抗体Fc段易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作用;也可通吞噬细胞膜上C3b受体发挥免疫粘附作用杀伤靶细胞。③ADCC作用,抗体IgG Fab段与靶细胞抗原结合后,其Fc段与NK等细胞上的FcR结合,促进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引起靶细胞溶解(5分)。
第4页
3、 在我国计划免疫中,新生儿出生后1天需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个月和6个月后需要再次接种,为什么?
答:这是根据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2分),所进行的计划接种。
初次接种乙肝疫苗时,只产生低效价、低亲和力、维持时间短的IgM类的抗体。通过初次接种后1个月和6个月要再次接种,可刺激机体产生再次应答,产生高效价、高亲和力、维持时间长,量高,以IgG类的抗体为主的抗体。从而使机体获得较强的抗乙肝病毒感染能力(6分)。 诱导期 抗体效价 抗体持续时间 抗体主要类别 抗体亲和力 抗体的量 初次应答 1-3周 低 短 IgM 低 低 再次应答 2-3天 高 长 IgG 高 高 4、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有何区别?
答: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属于人工自动免疫,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属于人工被动免疫(3分), 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 项目 接种物质 接种次数 生效时间 维持时间 主要用途 人工自动免疫 抗原 1-3次 慢 (2-3周) 长 (数月--数年) 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 抗体 1次 立即 短 (2-3周) 治疗和紧急预防 分 1 1 1 1 1 5、何谓调理吞噬作用?请从两方面说明。
答:调理吞噬作用是指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能产生调理吞噬作用的物质称为调理素。(2分)
1)、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IgG、IgM的Ig 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γR、FcμR结合,通过抗体的“搭桥”使颗粒抗原被固定于吞噬细胞表面,可降低与吞噬细胞间的静电斥力,促进吞噬细胞的活化,增强其吞噬作用。(3分)
2)补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b、C4b)与细胞或其他颗粒性物质结合,在靶细胞(或免疫复合物)与吞噬细胞间作为桥梁使两者连接起来,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3分)
或 通过免疫粘附发挥的调理吞噬作用: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C3b或C4b粘附于具有CR1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复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
第5页
医学免疫学复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免疫是指( )
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B.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
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 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过程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能力
2. 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 )
A.人ABO血型抗原 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C.类脂 D.眼晶体蛋白 E.破伤风类毒素
3.T细胞有下列哪些膜分子( )
A.PHA和LPS B.CD56和CD16 C.SmIg和CD2 D.SPA和ConA E.CD2和CD3 4.能与MHC‖类分子的非多态部位结合的膜分子是( ) A.CD2 B.CD4 C.CD8 D.CD3 E.抗原多肽
5、关于模式识别受体(PRR)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表面的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B、同一类型的固有免疫细胞可表达不同的PRR,识别特性也不同 C、可分为膜型和分泌型
D、主要包括清道夫受体、甘露糖受体和Toll 样受体 E、特异性识别病原体表面的抗原决定基
6.以下关于T细胞活化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TCR识别抗原肽-MHC复合体 B. 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应受体的结合发挥重要作用 C. 不受MHC限制 D. 细胞因子可以促进T细胞充分活化 E.第二活化信号缺失,可使T细胞无能
7.肿瘤细胞的“漏逸”是指( )
A.在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下,某些肿瘤抗原表位减少或丢失,从而逃逸免疫系统识别 B.肿瘤细胞分泌高水平唾液多糖,可“覆盖”抗原
C.由于肿瘤细胞的迅速生长超越了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限度,致使宿主不能有效地清除大量生长的肿瘤细胞。
D.血清中存在的封闭性抗体与肿瘤抗原结合
E.血清中存在的分泌性抗原与肿瘤抗原竞争同TCR结合
第6页
8.I型变态反应各种生物活性介质的效应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引起平滑肌收缩 B. 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强 C. 增加 IgG4的产生 D. 引起粘膜腺体分泌增加 E. 活化血小板使之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
9. 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于( ) A.Rh 母亲所生的Rh胎儿 B. Rh母亲所生的Rh胎儿 C.Rh+ 母亲所生的Rh+胎儿 D. Rh- 母亲所生的Rh+ 胎儿 E.以上均不对
10. H-2复合体位于小鼠的第( )号染色体? A . 1 B. 7 C. 17 D. 6 E. 15
11.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病因是:( )
A.MPO缺乏 B.CIINH缺乏 C.NADH/NADPH缺乏 D.MHC-I类分子缺如 E.MHC-II类分子缺如 12.能与SRBC结合的细胞是( )
A.T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 13.慢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
A.CD4T细胞/巨噬细胞 B.抗ABO血型抗体或HLA-I类分子抗体 C.NK细胞 D.抑制细胞的活化 E.对HLA抗原的耐受 14.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 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所需离子相同
C.C3转化酶的成分相同 D.激活物相同 E.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的作用相同
15. 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未成熟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则发生耐受 B.先出现轻链重排,再重链重排
C.重链或轻链基因重排失败的B细胞将被丢失 D.SDF-1是早期B细胞趋化的重要因子
E.在轻链基因重排中,先由λ链重排,λ链重排失败后才开始κ链基因的重排 二、填空题
1.骨髓中淋巴细胞的祖细胞及前体细胞,一部分进入(胸腺)发育为(T细胞)。另一部分在(骨髓)里分化为成熟(B细胞)和(NK细胞)。
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抗原可分为(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
3.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是 ,初次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是 。
4.HLA-Ⅰ类分子的主要功能是提呈(内源性抗原)给CD8+Tc细胞,HLA-Ⅱ类分子的主要功能是提呈(外源性抗原)给CD4+Th细胞
5. 骨髓微环境 和 胸腺微环境 是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的必要条件。 6.Ⅱ 型超敏反应主要是由 IgG和IgM 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的参与下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7.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有(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有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它们相比,主要是前者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分子。
+--
+
-
第7页
8.激活性受体带有 ITAM ,招募 PTK ,启动激活信号的转导;抑制性受体带有ITIM ,招募PTP,启动抑制信号的转导。
9.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其特点是常有明显的(病毒)特异性,缺乏个体和组织特异性,但免疫原性较 (强)。
10. 自然主动免疫是指机体受(感染)后建立的特异性免疫,自然被动免疫包括胎儿或新生儿经(胎盘)和(母乳)从母体获得抗体。 三、名词解释
1.TD-Ag 2.ADCC效应 3.CK 4.APC 5.TCR复合体 四、问答题
1.简述固有免疫及其组成。 2.简述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3.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4.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5.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一、选择题答案:
1.B、2.A、3.E、4.B、5.E 6.C、7.E、8.C、9.D、10.C 11.B、12.A、13.A、14.E、15.B
二、填空题答案:
1.胸腺、T细胞、骨髓、B细胞、NK细胞
2.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 3.IgM、IgM、 IgG
4.内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 5.骨髓微环境、胸腺微环境
6.IgG、IgM、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
7.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MHCⅡ类分子
8.ITAM、PTK;ITIM、PTP 9.病毒,强
10.感染、胎盘、母乳
三、名词解释答案
1.TD-Ag:胸腺依赖抗原,必须有Th细胞的辅助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2.ADCC效应: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借助所表达的IgG FcR与靶细胞表面IgG的Fc段结合,从而直接杀伤靶细胞。
3.CK: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高活性、多功能、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质。
4.APC: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5.TCR复合体:由TCR分子和CD3分子组成,识别抗原肽,并负责传递APC递呈的抗原肽信号。
四、问答题答题要点
第8页
1. 固有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免疫力,通过遗传获得,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广, 反应迅速,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组织屏障: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等 固有体液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2.简述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1)特异性结合抗原:是由重链及轻链的CDR共同构成与抗原的表位互补结合的构象。其结合的特异性由免疫球蛋白V区的氨基酸组成及空间构型决定 。
(2)激活补体:IgM、IgG1-3 ®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凝聚的IgA或IgG4 ® 激活补体替代途径 (3)通过与细胞FcR结合发挥生物效应:
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 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R结合,促吞噬;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IgG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借助所表达的IgG FcR与靶细胞表面IgG的Fc段结合,从而直接杀伤靶细胞
3)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 4)人IgG的Fc段与SPA结合
(4)选择性传递:IgG通过胎盘;sIgA穿过粘膜
3.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主要激活物 IC 病原体甘露糖 细菌脂多糖等 主要参与成分 C1-9等 MBL SP C3,C5-9
C2-9等 B、D、P因子等 C3转化酶 C4b2a C4b2a C3bBb
C5转化酶 C4b2a3b C4b2a3b C3bnBb
作 用 在抗体形成后发 在感染早期即 在感染早期即 挥作用,参与特异 发挥作用,参 发挥作用,参 性免疫应答。 与非特异性免 与非特异性免 疫应答。 疫应答。 4.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致敏阶段:变应原初次刺激机体→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IgE 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胞表面FcεRI 结合→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发敏阶段: 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 Fab特异性结合(变应原-IgE-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 →局部或全身发生过敏反应。 5.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比较: 项目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第9页
注入物质 抗原 抗体
次数 1-3次 1次 生效时间 2-3周 立即 维持时间 数月-数年 2-3周
主要用途 预防 治疗和紧急预防
免疫复习一(医学院本科医学免疫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从每题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以下哪组成分主要参与固有性免疫 ( D ) A.B细胞、DC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 C、APC、T细胞 D、NK细胞、溶菌酶 E、补体、抗体
2、胸腺与下列哪项无关? A、是机体的中枢免疫器官 B、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C、能产生胸腺激素 D.诱导大量未成熟胸腺细胞凋亡 E、是抗体形成细胞发育的场所
3、对于人而言,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同种异型抗原? A 动物免疫血清 B HLA C 自身抗原 D 类毒素 E H-2分子
4、抗原表面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 B ) A 高变区 B 表位 C 互补性决定区 D 超抗原 E 独特型决定簇 5、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
是 ( B ) A、IgG1,IgG2,IgG4,IgM B、IgM, IgG1,IgG2,IgG3 C、 IgG,IgA,IgE,IgM D、聚集的IgG4,IgA,IgE E、IgG4,IgA,IgE,IgD
6、Ig分类的依据是 A、VL的免疫原性不同 B、VH的免疫原性不同 C、CL的免疫原性不同 D、CH的免疫原性不同 E、CL及CH的免疫原性不同 7、能促进IgE类抗体产生的免疫分子
是 ( C ) A IL-12 B 补体 C IL-4 D TNF E IFN 8、人类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由于下列哪种补体成分缺陷所致? ( A )
A C1INH(C1酯酶抑制物) B I因子 C H因子 D P因子 E C4bp 9、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成分
是: ( E ) A C3a、C4a B C3a、C5a C C3b、C5b D C2a、C3a、C4a E C3a、C4a、C5a
第10页
( E ) ( B ) ( D )
10、下列不属于细胞因子的
是? ( B ) A 白细胞介素 B 调理素 C 干扰素 D 红细胞生成素 E 集落刺激因子
11、细胞因子的特点不包括: ( D ) A、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B、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多效性 C、作用具有重叠性和网络性 D、主要是在局部起持久作用 E、主要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
12、以下哪类细胞表面无经典的MHC-Ⅰ类分子分布? ( B ) A 血小板 B 成熟的红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胸腺细胞
13、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A、TC淋巴细胞 B、NK细胞 C、巨噬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 E、B淋巴细胞
14、Th1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是 A、IL-2、IL-4、IL-10 B、IL-3、IL-4、IL-5 C、IL-4、IL-5、IL—10 D、IL-4、IFN-γ、TNF-β E、IL-2、TNF-β、IFN-γ
15、下列哪个分子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受体?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28
16、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主要由下列哪对分子结合后提供 A CD2与LFA-3 B LFA-1与ICAM-1 C CD40L与CD40 D CD28与B7 E CD4与MHCⅡ类分子 17、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是 ( D ) A、CD44 B、CD34 C、CD56 D、CD117 E、CD16
18、关于树突状细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一群不均一的细胞 B 是体内功能最强的APC C 能激活初始T细胞 D 朗格汉斯细胞也是DC E 吞噬能力很强
19、活化T细胞表达的抑制性膜表面分子是 A、 CTLA-4 B、 CD94/NKG2A C、 CD28 D、 FcεR-Ⅰ E、 IL-2R
20、关于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 A、 具有免疫特异性,只对特定抗原不应答 B.一般情况下不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整体功能 C.不同于免疫缺陷
D.不同于药物引起的免疫抑制 E.只能在中枢免疫器官内发生
21、以下哪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属于Ⅲ型超敏反应? A 过敏性休克 B 急性细胞性移植排斥反应 C 血清病 D 接触性皮炎 E 新生儿溶血症
第11页
( A ) ( E ) C ) ( D ) E ) ( A ) ( E ) ( C ) ((
22、GVHR常见于下列哪类器官移植? ( A ) A 骨髓移植 B 肝移植 C 肾移植 D 角膜移植 E 皮肤移植
23、 TSA是 ( D ) A、细胞癌变过程中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
B、非肿瘤细胞所特有,在正常细胞上也有微量表达的抗原物质 C、是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 D、是仅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抗原物质 E、有明显的病毒特异性
24、ABO血型鉴定属于 ( A ) A 凝集反应 B 沉淀反应 C 免疫荧光法 D ELISA E 放射免疫测定法
25、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可从母体获得的Ig是 ( C ) A、 IgG和IgM B、 IgD和SIgA C、 SIgA和IgG D、 IgM和IgE E、 IgE和IgD
26、IFN-γ能抑制下列哪类细胞的活性? ( E ) A 单核细胞 B 巨噬细胞 C NK细胞 D TH1细胞 E TH2细胞
27、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的是 ( D ) A、免疫耐受 B、超敏反应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免疫缺陷 E、免疫排斥
28、关于CTL的细胞毒作用,不正确的叙述是 ( C ) A 有连续杀伤性 B 有MHC-Ⅰ类分子限制性 C 释放溶酶体酶杀伤靶细胞 D 释放穿孔素致靶细胞膜穿孔 E 可通过Fas / FasL诱导靶细胞凋亡
29、在阴性选择中,被删除的细胞是 ( C ) A、不能与MHC/肽有效结合的DP细胞 B、与MHC/肽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
C、与MHC/自身肽有高亲和力的SP细胞 D、不与MHC/自身肽发生结合的SP细胞 E、与MHC/自身肽有低亲和力的SP细胞
30、下列英文缩写含义正确的是 ( B ) A .EPO- 血小板生成素 B .IL- 白细胞介素 C .SCF- 肿瘤坏死因子 D .TNF- 集落刺激因子 E .CSF- 干细胞生长因子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 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耐受、免疫调节
2、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五类,其中 IgG, 可通过胎盘, IgM, 可作为感染早期诊断
指(IgE)与I型超敏反应有关,最早产生的是(IgM)。
3、 在T细胞协助下,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称为(TD-Ag)。 4、 T细胞在发育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了(MHC限制性),
第12页
通过阴性选择获得了(自身耐受性之后),发育为成熟的T细胞。
5、 根据T细胞的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Tc)、(Tr)、(TH ) 。 6、(骨髓造血微环境)和(胸腺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的必要条件。 7、 补体参与了(II)型和(III)型超敏反应。
8、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相应抗体 结合后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沉淀)反应。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ADCC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与NK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Fcγ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导致靶细胞溶解
2、 CK(cytokine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多功能小分子蛋白质。
3、 HSC:造血干细胞,指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分化成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能力。
4、 PRR(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即表面模式识别受体,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并结合在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5、TCR:T细胞抗原受体,在T细胞表面能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试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比较项目(分)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主要激活物 IC 病原体甘露糖 细菌脂多糖等 主要参与成分 C1-9等 MBL SP C3,C5-9 C2-9等 B、D、P因子等 C3转化酶 C4b2b C4b2b C3bBb C5转化酶 C4b2b3b C4b2b3b C3bnBb 作 用 在抗体形成后发 在感染早期即 在感染早期即 挥作用,参与特异 发挥作用,参 发挥作用,参 性免疫应答。 与非特异性免 与非特异性免 疫应答。 疫应答。 2、 用所学的免疫学知识,阐述如将A型血输入B型血受者体内,会发生什么反应?说明其机制。
答:在红细胞上有固有的血型抗原,而血清中有天然的血型抗体, 当A型血输入B型血受者体内时,特异性的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的作用下,引起溶血反应,属于II型超敏反应(2分),机制如下:
天然的血型抗体与红细胞膜上血型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以下方式产生溶细胞作用:①激活补体,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使细胞渗透性溶解;另外在活
第13页
化的过程中的裂解产物如C3a C5a ,可吸引白细胞集聚到反应部位,释放溶酶体酶,是靶细胞溶解。②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抗体与细胞上的抗原结合后,可降低靶细胞表面电荷的排斥力, 使抗体Fc段易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作用;也可通吞噬细胞膜上C3b受体发挥免疫粘附作用杀伤靶细胞。③ADCC作用,抗体IgG Fab段与靶细胞抗原结合后,其Fc段与NK等细胞上的FcR结合,促进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引起靶细胞溶解(5分)。
3、 在我国计划免疫中,新生儿出生后1天需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个月和6个月后需要再次接种,为什么?
答:这是根据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2分),所进行的计划接种。
初次接种乙肝疫苗时,只产生低效价、低亲和力、维持时间短的IgM类的抗体。通过初次接种后1个月和6个月要再次接种,可刺激机体产生再次应答,产生高效价、高亲和力、维持时间长,量高,以IgG类的抗体为主的抗体。从而使机体获得较强的抗乙肝病毒感染能力(6分)。 诱导期 抗体效价 抗体持续时间 抗体主要类别 抗体亲和力 抗体的量 初次应答 1-3周 低 短 IgM 低 低 再次应答 2-3天 高 长 IgG 高 高 4、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有何区别?
答: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属于人工自动免疫,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属于人工被动免疫(3分), 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 项目 接种物质 接种次数 生效时间 维持时间 主要用途 人工自动免疫 抗原 1-3次 慢 (2-3周) 长 (数月--数年) 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 抗体 1次 立即 短 (2-3周) 治疗和紧急预防 分 1 1 1 1 1 5、何谓调理吞噬作用?请从两方面说明。
答:调理吞噬作用是指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能产生调理吞噬作用的物质称为调理素。(2分)
1)、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IgG、IgM的Ig 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γR、FcμR结合,通过抗体的“搭桥”使颗粒抗原被固定于吞噬细胞表面,可降低与吞噬细胞间的静电斥力,促进吞噬细胞的活化,增强其吞噬作用。(3分)
2)补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b、C4b)与细胞或其他颗粒性物质结合,在靶细胞(或免疫复合物)与吞噬细胞间作为桥梁使两者连接起来,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3分)
第14页
或 通过免疫粘附发挥的调理吞噬作用: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C3b或C4b粘附于具有CR1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复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
医学免疫学复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免疫是指( )
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B.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
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 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过程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能力
2. 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 ) A.人ABO血型抗原 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C.类脂 D.眼晶体蛋白 E.破伤风类毒素
3.T细胞有下列哪些膜分子( )
A.PHA和LPS B.CD56和CD16 C.SmIg和CD2 D.SPA和ConA E.CD2和CD3 4.能与MHC‖类分子的非多态部位结合的膜分子是( ) A.CD2 B.CD4 C.CD8 D.CD3 E.抗原多肽 5、关于模式识别受体(PRR)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表面的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B、同一类型的固有免疫细胞可表达不同的PRR,识别特性也不同 C、可分为膜型和分泌型
D、主要包括清道夫受体、甘露糖受体和Toll 样受体 E、特异性识别病原体表面的抗原决定基
6.以下关于T细胞活化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TCR识别抗原肽-MHC复合体 B. 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应受体的结合发挥重要作用
第15页
C. 不受MHC限制 D. 细胞因子可以促进T细胞充分活化
E.第二活化信号缺失,可使T细胞无能 7.肿瘤细胞的“漏逸”是指( )
A.在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下,某些肿瘤抗原表位减少或丢失,从而逃逸免疫系统识别 B.肿瘤细胞分泌高水平唾液多糖,可“覆盖”抗原
C.由于肿瘤细胞的迅速生长超越了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限度,致使宿主不能有效地清除大量生长的肿瘤细胞。
D.血清中存在的封闭性抗体与肿瘤抗原结合
E.血清中存在的分泌性抗原与肿瘤抗原竞争同TCR结合
8.I型变态反应各种生物活性介质的效应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引起平滑肌收缩 B. 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强 C. 增加 IgG4的产生 D. 引起粘膜腺体分泌增加 E. 活化血小板使之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
9. 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于( ) A.Rh- 母亲所生的Rh- 胎儿 B. Rh+ 母亲所生的Rh- 胎儿 C.Rh+ 母亲所生的Rh+胎儿 D. Rh- 母亲所生的Rh+ 胎儿 E.以上均不对
10. H-2复合体位于小鼠的第( )号染色体?
A . 1 B. 7 C. 17 D. 6 E. 15
11.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病因是:( )
A.MPO缺乏 B.CIINH缺乏 C.NADH/NADPH缺乏 D.MHC-I类分子缺如 E.MHC-II类分子缺如 12.能与SRBC结合的细胞是( )
A.T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 13.慢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
A.CD4+T细胞/巨噬细胞 B.抗ABO血型抗体或HLA-I类分子抗体 C.NK细胞 D.抑制细胞的活化 E.对HLA抗原的耐受 14.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 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所需离子相同
C.C3转化酶的成分相同 D.激活物相同 E.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的作用相同
15. 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未成熟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则发生耐受 B.先出现轻链重排,再重链重排
C.重链或轻链基因重排失败的B细胞将被丢失 D.SDF-1是早期B细胞趋化的重要因子
E.在轻链基因重排中,先由λ链重排,λ链重排失败后才开始κ链基因的重排
二、填空题
1.骨髓中淋巴细胞的祖细胞及前体细胞,一部分进入(胸腺)发育为(T细胞)。另一部分在(骨髓)里分化为成熟(B细胞)和(NK细胞)。
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抗原可分为(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
3.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是 ,初次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是 。
第16页
4.HLA-Ⅰ类分子的主要功能是提呈(内源性抗原)给CD8Tc细胞,HLA-Ⅱ类分子的主要功能是提呈(外源性抗原)给CD4Th细胞
5. 骨髓微环境 和 胸腺微环境 是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的必要条件。 6.Ⅱ 型超敏反应主要是由 IgG和IgM 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的参与下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7.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有(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有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它们相比,主要是前者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分子。
8.激活性受体带有 ITAM ,招募 PTK ,启动激活信号的转导;抑制性受体带有ITIM ,招募PTP,启动抑制信号的转导。
9.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其特点是常有明显的(病毒)特异性,缺乏个体和组织特异性,但免疫原性较 (强)。
10. 自然主动免疫是指机体受(感染)后建立的特异性免疫,自然被动免疫包括胎儿或新生儿经(胎盘)和(母乳)从母体获得抗体。
三、名词解释
1.TD-Ag 2.ADCC效应 3.CK 4.APC 5.TCR复合体 四、问答题
1.简述固有免疫及其组成。 2.简述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3.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4.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5.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一、选择题答案:
1.B、2.A、3.E、4.B、5.E 6.C、7.E、8.C、9.D、10.C 11.B、12.A、13.A、14.E、15.B
二、填空题答案:
1.胸腺、T细胞、骨髓、B细胞、NK细胞
2.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 3.IgM、IgM、 IgG 4.内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 5.骨髓微环境、胸腺微环境
6.IgG、IgM、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
7.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MHCⅡ类分子
8.ITAM、PTK;ITIM、PTP 9.病毒,强
10.感染、胎盘、母乳
三、名词解释答案
1.TD-Ag:胸腺依赖抗原,必须有Th细胞的辅助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2.ADCC效应: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借助所表达的IgG FcR与靶细胞表面IgG的Fc段结合,从而直接杀伤靶细胞。
第17页
+
+
3.CK: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高活性、多功能、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质。
4.APC: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5.TCR复合体:由TCR分子和CD3分子组成,识别抗原肽,并负责传递APC递呈的抗原肽信号。
四、问答题答题要点
1. 固有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免疫力,通过遗传获得,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广, 反应迅速,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组织屏障: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等 固有体液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2.简述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1)特异性结合抗原:是由重链及轻链的CDR共同构成与抗原的表位互补结合的构象。其结合的特异性由免疫球蛋白V区的氨基酸组成及空间构型决定 。
(2)激活补体:IgM、IgG1-3 ®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凝聚的IgA或IgG4 ® 激活补体替代途径 (3)通过与细胞FcR结合发挥生物效应:
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 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R结合,促吞噬;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IgG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借助所表达的IgG FcR与靶细胞表面IgG的Fc段结合,从而直接杀伤靶细胞
3)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
4)人IgG的Fc段与SPA结合
(4)选择性传递:IgG通过胎盘;sIgA穿过粘膜
3.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主要激活物 IC 病原体甘露糖 细菌脂多糖等 主要参与成分 C1-9等 MBL SP C3,C5-9
C2-9等 B、D、P因子等 C3转化酶 C4b2a C4b2a C3bBb C5转化酶 C4b2a3b C4b2a3b C3bnBb
作 用 在抗体形成后发 在感染早期即 在感染早期即 挥作用,参与特异 发挥作用,参 发挥作用,参 性免疫应答。 与非特异性免 与非特异性免 疫应答。 疫应答。 4.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第18页
致敏阶段:变应原初次刺激机体→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IgE 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胞表面FcεRI 结合→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发敏阶段: 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 Fab特异性结合(变应原-IgE-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 →局部或全身发生过敏反应。 5.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比较: 项目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注入物质 抗原 抗体 次数 1-3次 1次 生效时间 维持时间 主要用途
2-3周 数月-数年 预防 立即 2-3周 治疗和紧急预防 第1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