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50分)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中只有1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分)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使用了大量新材料,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
B
C
D
速滑冰刀中的钛合金“飞扬”火炬中的聚硅氮烷树脂颁奖礼服中的石墨烯发热材料可降解餐具中的聚乳酸材料
A.AB.BC.CD.D
2.(2分)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
A.Cl-的结构示意图:
B.2-甲基丁烷的结构模型:
C.NaCl的电子式:
D.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3.(2分)下列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H2SO4>H3PO4C.热稳定性:H2S>H2O
B.电负性:S A.呼吸面具中用Na2O2吸收CO2并供氧:2Na2O2+2CO2═2Na2CO3+O2B.自然界的高能固氮:N2+3H2 高温、高压催化剂 2NH3 C.加热Fe和S的混合物生成黑色固体:2Fe+3S=Fe2S3 D.硝酸保存于棕色试剂瓶:4HNO3 光照 4NO↑+3O2↑+2H2O 5.(2分)下列各组中的微粒互为同系物的是( )A.O2和O3B.12C和14C C.CH3CH2CH2CH3和(CH3)2CHCH3D.乙烷和丁烷 6.(2分)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Na与H2O的反应B.Al与盐酸的反应C.NaOH与盐酸的反应 D.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7.(2分)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的有机物,极难溶于水B.有刺激性气味 C.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D.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8.(2分)用于鉴别甲烷与乙烯的最佳方法是( )A.观察颜色 B.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9.(2分)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4+Cl2 光照 →CH3Cl+HCl B.CH2=CH2+Br2→CH2BrCH2Br 浓硫酸 C.CH→ 3CH2OH170℃CH2=CH2+H2OD.乙烯与氢气生成乙烷 10.(2分)下列关于Cu-Zn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铜片上有无色气体生成 B.锌片做负极,电极反应式是Zn-2e-═Zn2+C.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中c(H+)减小 ) D.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11.(2分)室温下,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实验现象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NO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试管中剩余的无色气体是未溶解的NO2 C.取试管中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是因为NO2与H2O反应生成了酸D.向试管中再缓缓通入一定量的O2,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12.(2分)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H3分子呈三角锥形,极易溶于水B.NH3易液化,可用做制冷剂 C.NH3与HCl反应产生白烟,NH4Cl属于共价化合物D.烧瓶中溶液红色不变时NH3+H2O⇌NH3•H2O⇌NH + 4 +OH-达平衡13.(2分)关于乙烯分子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乙烯的电子式为 D.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 14.(2分)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SO2的性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①中铜丝上下移动可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B.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C.③中石蕊溶液变红说明SO2溶于水显酸性 D.④为浸有H2SO4的棉团,用于吸收尾气 15.(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 B.温度和催化剂都是通过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某种催化剂对某一反应可能是活性很强的催化剂,但对其他反应就不一定有催化作用 D.活化能的大小不仅意味着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的难易,也会对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产生影响 16.(2分)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NB.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C.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17.(2分)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氢气反应过程如下: ①Cl2→Cl+Cl ②Cl+H2→HCl+H ③H+Cl2→HCl+C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反应物的能量低于产物的能量 B.②中断开H-H键吸收能量,生成H-Cl键放出能量C.③中断开的化学键属于非极性键 D.①、②、③中原子的稳定性均强于相应分子 18.(2分)取一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如图所示),放在光亮处,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气体颜色逐渐变浅②气体颜色逐渐变深③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滴④试管内壁无变化⑤试管中有少量白雾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19.(2分)测量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NO、NO2)含量的方法如下:i.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NO2分解为NO和O2 ii.再利用O3与NO反应,产生激发态的NO2(用NO2*表示),当NO2*回到基态NO2时,产生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可获知NO 的浓度,二者呈正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态NO2与NO2*具有的能量不同 B.NO2在大气中形成酸雨:4NO2+O2+2H2O═4HNO3C.O3与NO发生反应:NO+O3═NO2*+O2 D.测得荧光强度越大,说明汽车尾气中NO含量越高 20.(2分)甲烷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以KOH为电解质溶液,分别向两极通入CH4和O2,即可产生电流,其电极反应分别为:CH4+10OH--8e-═CO 2− +7H2O;O2+4e-+2H2O═4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 A.CH4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工作时溶液的pH上升 C.理论上每消耗1molCH4,需要2molO2参与反应 D.分别将1molH2和CH4做燃料电池的原料,产生电量甲烷多 21.(2分)我国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实现CO2和H2反应得到CH4,部分微粒转化过程如图(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②吸收热量 B.过程③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结合过程③,过程④的方程式为*C+*OH+5H→CH4+H2OD.整个过程中制得1mol CH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ol 22.(2分)某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SO2的性质。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甲中紫色褪去:5SO2+2MnO−+2H2O═2Mn2++5SO2−+4H+ 4 4 B.乙中蓝色逐渐变浅:I2+SO2+2H2O═2I-+SO 2− +4H+4 C.丙中产生少量白色沉淀:Ba2++SO2+H2O═BaSO3↓+2H+D.丁中可能的反应:SO2+2OH-═SO 2− +H2O3 23.(2分)“中国芯”的发展离不开高纯单晶硅.从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制取高纯硅涉及的主要反应用流程图表示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晶硅可用作光导纤维B.流程中HCl和H2可以循环利用C.反应①②③均为置换反应 D.反应①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比为1:2 24.(2分)用如图装置探究铜与硝酸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装置 步骤 操作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使浓硝酸滴入试管 现象 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注射器内剩余的水被 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② 推动注射器活塞使部分水进入试管 “吸入”试管;铜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蓝,试管内气体逐渐变 为无色 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③ 拉动注射器活塞吸取少量无注射器中无色气体变红色气体;拔下注射器,再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空气 棕色 ① A.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B.②中注射器内剩余的水被“吸入”试管的原因可能是NO2与H2O反应导致压强减小C.③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②中Cu与硝酸反应生成了NOD.待②中反应停止后,向试管内滴加少量稀硫酸,有气体产生 25.(2分)H2O2是重要的绿色消毒液和氧化剂,研究其分解反应有重要意义。在含有少量I-的溶液中,H 2O2分解的机理是:ⅰ.H2O2+I -═HO+IO-;ⅱ.HO+IO-═HO+O↑+I-。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 22222 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I-改变了H2O2分解的路径,曲线②为含有I-的反应过程B.反应ⅰ和ⅱ均为放热过程C.反应ⅰ的反应速率比反应ⅱ慢D.I-不能改变总反应的能量变化 二、(填空题共50分) 26.(3分)补齐物质与其用途之间的连线。物质A.浓硫酸B.二氧化硫C.碳酸氢钠D.氧化铁 用途a.作干燥剂b.作红色颜料c.作漂白剂d.作膨松剂 27.(6分)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①②③属于同种反应类型.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D的结构简式: 。 (2)写出②④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②④ ,反应类型:,反应类型: 。。 。 (3)A可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反应的方程式为 28.(4分)一定温度下,在1L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NO2,发生反应:2NO2(g)⇌2NO(g)+O2(g),经过一定时间后,测得混合气中NO2浓度为0.06mol⋅L-1,O2的浓度为0.12mol⋅L-1,且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1)平衡时,NO2的分解率为 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3)上述反应速率图象如图,在t1时刻,向体系中再充入1molNO2,t1时正逆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在图中标出示意图 .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 (保留1位小数).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29.(14分)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为原料制备粗二氧化锰颗粒的过程如图1: (1)浸出 ①通入SO2浸出锰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研究表明,Fe3+可催化浸出效果,其催化过程如下:过程Ⅰ:2Fe3++SO2+2H2═2Fe2++SO过程Ⅱ:••••••过程Ⅱ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浸出液中 n(SOn(Mn 2− +4H+4 。 。 2+ 2−)4比值明显大于1,可能的原因是 ) (2)净化、分离 软锰矿浸出液中的Fe3+、Al3+可通过加碱转化为沉淀去除,分离出清液的方法是 (3)热解 在一定空气流速下,相同时间内MnCO3热解产物中不同价态Mn(Ⅱ、Ⅲ等代表锰元素的化合价)的占比随热解温度的变化如图.MnCO3热解过程中涉及如下化学反应: 。 ⅰ.MnCO3(s)⇌MnO(s)+CO2(g)ⅱ.4MnO(s)+O2(g)═2Mn2O3(s)ⅲ.2Mn2O2(S)+O2(g)⇌4MnO2(s)①为了增大产物中MnO2的占比,可以采用的措施是 (答出两条)。。 ②温度升高,产物中MnO的占比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4)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2H2O═Zn(OH)2+2MnO(OH)。①电池的负极为 。 。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30.(11分)如图是自然界中氮循环的示意图. (1)N2的电子式是 ,氮气在常温下稳定,很难与O2反应,说明断开其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填“增大”或“降低”)。 (填“大”或“小”)。 (2)“雷电作用”中氮元素发生了 (3)氮循环中,过程①②均会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4)长期饮用硝酸盐含量超标的水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某课题组在一定温度下,用铁粉降解水系中的NO,将之转化为N2。编号H+浓度(mol/L)反应时间NO初始浓度NO终了浓度 33ⅠⅡ c(H+)≈1×10-6c(H+)≈1×10-3 − 3 − − −3 2424 100100 。 910 ①根据Ⅰ、Ⅱ可知,NO降解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②Ⅱ中,NO降解的速率为 −3 −3 mol⋅L-1⋅h-1。(列式即可) 。 ③Ⅱ中,铁粉还原NO的离子方程式是 31.(12分)某小组进行实验:向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碘化钾、淀粉和硫代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变蓝.查阅资料知体系中存在两个主要反应:反应ⅰ:H2O2+2I-+2H+═I2+2H2O反应ⅱ:I2+2S2O 2−2−═2I-+S4O36 (1)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反应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所用试剂浓度均为0.01mol/L).a.向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 b. ,溶液立即褪色。 溶液,溶液几秒后变为蓝色。 (2)探究c(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所用试剂除H2O以外,浓度均为0.01mol/L) 实验序号 试剂 H2O2/mL Ⅰ5 Ⅱ H2SO4/mLNa2S2O3/mLKI(含淀粉)/mL H2O/mL 4830 283 将上述溶液迅速混合观察现象溶液变蓝所需时间为t1秒溶液变蓝所需时间为t2秒①实验Ⅱ中H2O2为 mL,H2O为 mL。 ②对比实验Ⅰ和实验Ⅱ,t1 t2(填“>”或“<”)。 。 2− 浓度的变化表示) (3)结合(1)中现象解释溶液混合后一段时间才变蓝的原因 (4)利用实验Ⅰ的数据,计算反应ii在t1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用S2O mol/(L⋅s)。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