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主 题:江山如画 课 时:共2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及解读
(1)累计理解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水平。会使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实是对学生朗读上的习惯培养,四下学生在朗读上应注重语气、语调的培养。“体会词句”是让学生知道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意图,既理解文本内容,又能理解语言,继而积累语言。
2.教材分析
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个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实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二)学习目标表述: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理解并积累词语。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习过程预设
学习过程 学学习习 目环标 节 务 学习任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提示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揭示任务1:学找出中习心句,方理解意法,目从标中1: 心 句入手学课文 任务2:活动二:思考:文章围围绕中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心句,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了解内读后讨论交流 容,理和桂林的了漓江的水绕中心句写(1)课文围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能明确: 用。 思,再理解学习。 说作“甲”的意相交流思,说意:先学懂生生互出并划出中心句。 方法理解句活动一:学生默读课文,找抓关键词的(2)用下。 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清思山。 (2)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读后讨论交教师课路。 流,明确: 上指(1)是用“比较”的任务3:方法写出漓导。 围绕中活动三:默读思考:从哪些江的水“甲心句,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天下”。 学习词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2)漓江的句,领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水有“静、悟感(检测目标一) 清、绿”三个特点。 (3)个别读,引读,读出感情。(4)书面完情。 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一张表格。 活动一:思考:从哪些自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学“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目标第任务1: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三思考感写的?(检测目标二) 2: 节悟。 课活动二:讨论:与开头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 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重点领活动一:正确流利地朗会目意标思3: 作 用 再读任务2:活动一:听全文录音。 有感情 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教师指导 点句。 学习重三) 任务1:读课文第三段。(检测目标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 导。 朗读指合实行论。 导,结自学后讨教师引课文 朗读课文 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三、作业设计:1、背诵全文。
2、仿写片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