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曾经是常被用于教育儿童爱惜粮食的启蒙诗句。可是现在,很多富裕起来的人已经忘却了这首从小背熟的诗的精髓。随之而来的便是无穷的浪费:有的人为面子请客,耍派头摆阔气,点了满满一桌子菜;有的人吃公家的,点菜越多越好;学生食堂剩饭剩菜多得惊人……。
说到节约粮食,大家也许会说:我们早已远离食不果腹的年代,还有谁会在意粮食的由来,还有谁会在意随手丢弃的粮食?然而,事实是让人担忧的。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粮食供应日益紧张,许多偏远贫困地区的人们,生活水平极其低下,那里的孩子连米饭都吃不上啊!但我们生活水平好的地区的人们,每天大鱼大肉,每天都把吃不完的饭菜倒进垃圾桶,难道在你们倒剩饭剩菜的时侯,就没有想到过那些贫困孩子没有饭吃,饿肚子的情景?如果想到了,你们还会那么铺张浪费吗?
俗话说:勤能补拙,省能补贫;精打细算,油盐不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然而,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在为一餐饭而辛苦奔波?还有许多人正因饥饿而在死亡的边缘上挣扎?以前我总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浪费,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所以吃东西常常挑三拣四,吃不完就随手扔掉。可是自从我在电视里看到了很多非洲难民因饥饿瘦骨嶙峋、饥不择食,最终
饿死在街头那惨不忍睹的情景时,我才突然觉得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大房子住,上学放学都有汽车接送……正因为生活条件太好了,所以我们才养成了浪费粮食的坏毛病。掉了几颗饭粒又如何,吃不完也觉得无所谓。你可知道,一粒米需要多少汗水和辛劳才能换来;农民们需要多少惆怅才能换来秋收的喜悦!
日省一把米,月节一斤粮。凡事贵在坚持,节约从点滴做起。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尽自己的一分力量,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乱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不浪费、不摆阔,打包回家不丢人,只有没意识到节粮重要的人才会恬不知耻地取笑你,那是多么可悲的人啊!
节粮省粮,重在心,意在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