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1课 神鸟

第1课 神鸟

来源:世旅网
第1课 神鸟

2009年3月19日 13:33

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到第页,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帮助学生认识7个生字:“伶、俐、婉、贼、澈、淙、袱”;会写“伶、俐、婉、唉、傍、贼、吩、咐、燥、澈、袱、蛇、救”13个生字;掌握“伶俐、婉转、唉声叹气、傍晚、吩咐、口干舌燥、清澈、包袱、毒蛇、搭救”等词语。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是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幻灯片。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都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集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没有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2、小组讨论。 抓住要点:

(1)神鸟老老实实让可汗捉住,又约定“既„„也„„”; (2)讲的故事中狗、猫、乌鸦的遭遇都令人惋惜与同情; (3)可汗被打动,叹了气; (4)神鸟逃脱。 三、思考、交流。 1、课后练习2。

(1)分别谈谈你对猎人、农妇、阿尔拜,以及对狗、猫、乌鸦的看法。 (2)这样好的狗、猫、乌鸦为什么遭到了错杀?

(明理: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

2、“唉,算了吧,确实没办法捉回它了”可汗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就回家了,从这个结尾你看出了什么?

(1)可汗也富有同情心。

(2)神鸟确实聪明,它知道凡是有同情心的都会被这样的故事打动,一定会发出同情的叹息声的。

(3)告诉人们:要做善良的人。 四、拓展。

完成课后带★号的选做题。

(明确:故事不仅仅是使人知道神鸟是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鸟,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包含在小故事里的。) 五、练习。 指导课后练习3。

1、读句子,想想“既„„也„„”在句子中表示什么意思。 2、选词填空。

既„„也„„ 既„„又„„ (1)这棵老槐树( )高大( )粗壮。

(2)要完成这项任务( )要有周密的计划,( )要有切实的措施。 (3)这个机器人( )可以招待客人,( )可以和人谈话。 3、用“既„„也„„”写一句话。 相关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