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寒节气与习俗

小寒节气与习俗

来源:世旅网
小寒节气与习俗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丑月的开始。

所谓小寒,意思是说天气寒冷,但是还没有冷到极点。冬至是北半球太阳光斜射最厉害的时候,那为什么不是最冷的节气呢?这是因为冬至节气以后,太阳光的直射点逐渐北移,太阳照射的时间渐渐长了,但是北半球已经积累了寒气,长夜的寒冷多于白天的热量,太阳带来的光热入不敷出。因此冬至之后,北半球的温度还在持续降低,小寒、大寒就成为一年中最冷的两个节气。民谚说:“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

小寒是十二月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我国古代把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锥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鸲”为鸣叫的意思,锥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正是在小寒节气内。“小寒”一过,正式进人“出门冰上走”的四九寒天。小寒时节,我国东北北部地区的平均气温

在零下30℃左右,甚至会低至零下40-50℃,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零下20℃,纯粹就是一个冰雕玉琢的世界。而在华南北部最低气温一般都在零下5℃以上,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是少见。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北纬45度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零下20℃左右。北纬40度左右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零下10℃上下,都处在严寒时节。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此线以南已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这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大都在5℃左右,虽然田野里仍是一派生机,但偶尔遭遇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在南方地区,梅花已经开始打苞开花。

很多人认为小寒节气没有大寒节气那么冷,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万物敛藏,想要做好小寒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也就是说小寒养生在于一个“藏”字。

小寒是一年之中天气最冷的时段,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气寒冷,则胃肠病、关节痛、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都容易发生,所以保暖是第一要务,可以说,从头到脚容易受凉的部位都要倍加呵护。

饮食方面,由于气候寒冷,脾胃功能减弱,小寒进补宜温补,可适当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葡萄干等,进食以细软为宜,粥、面条、

热牛奶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尽量选择蒸、煮、烩、炖等烹饪方法,以减轻胃肠负担。切不可大鱼大肉,生冷无忌。

小寒后天气寒冷,适当的体育锻炼、户外活动,能强身健体、增强身体御寒能力。同时,不同的人群进行体育锻炼时也应注意适当的方法。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练的慢跑、跳绳。传统的太极拳、踢毽等活动也适合冬日进行。锻炼时间尽量选择日出之后,因为日出后气温升高,人体内的血液,得到温暖则易于流动。

现代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无规律,情绪不稳定,长此以往,对胃部的刺激最大。尤其在冬季,胃部本身就容易发病,应该少摄取辛辣、酸性食物。饮食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进食时要细嚼慢咽,进食要有规律,并戒除烟、酒,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以防刺激胃黏膜导致溃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