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 平 县 实 验 小 学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活页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 崔金红 执教人 课题 19、天火之谜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 教 学 环 节 一、 精读细品,嚼文悟情。
自读自悟法 教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预 设 1、课文写了田老师上课的情景,尤其是田老师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得作者“我”至今难忘(在课题“难忘”下加着重号)。这些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重点词句,并用笔画下来。 3、交流。 (1)循情──读词悟句 。 A、你划了哪些重点词语,为什么这样划?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读。 B、如果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读,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出示书后练习第2题,指名学生先填后读。 C、重点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设疑:40年前的小学生是这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的,而40年后的刘绍棠已经年过半百,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 学 生 活 动 预 设 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齐读课题。 速读课文,按要求阅读。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同桌互读。 指名朗读。 指名填空,朗读。 学生思考,暂不作
(2)探文──读文悟理 A、自读三到五自然段。 B、交流:田老师的课上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田老师编的故事,有趣的小诗,田老师教课的方法等) C、再读,读好印象深刻的地方。 D、品悟: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3)入景──读图悟景。 A、读图。(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田老师的语文课,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这引人入胜的课堂。 B、自读第六自然段,交流阅读感受。 C、田老师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给了作者怎样的影响呢,谁来介绍作者? (4)入境──读恩悟情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a.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这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抓住“种子”引导学生理解。) b.现在谁说说40年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 这时的老师已经退休在家,背也驼了,人也老了,成了普通的一个老人。我遇到了这个老人老师是怎样做的呢? 我和老师会说些什么呢? 谈着谈着,作者心中就涌起了感情的波涛,他深深感谢老师在自己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看着老师,想起了第一堂课的情景,想起了四年中老师对自己的教诲,再也忍不住了说: C、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答。 学生自由读。 同桌讨论交流 同桌赛读。 讨论交流。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做记号。 小组赛读。 学生介绍,互相补充。 学生默读,思考。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学生交流。 拓展延伸,学生进行大胆想象。 学生相互交流。 同桌讨论; 自由练读;
二、朗读全文。 三、作业:
D、小结板书。这就是田老师给我的教诲之恩,它使我终生难忘,正如课文中所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必做题: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完成语文作业本4、5、6题 选做题: 一、填合适的成语。 1、读了《迷人的张家界》我仿佛( ),完全陶醉在奇山秀水之中了。 2、奶奶摇着蒲扇,( )地给我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3、“( ),( )” 是说培养人才不容易,也是长久之计。 二、将赞美老师的名言警句写完整。 1、学而不厌,( ) 。 2、春蚕到死丝方尽,( )。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4、随风潜入夜,( )。 挑战读,相互点评。 学生按要求分层完成作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