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的必要性及其措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与农村道路、农村供电等同属农村公共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为了促进农村发展,本文阐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的主要特征,对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的必要性以及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
标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征;设计;必要性;措施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于农村发展非常重要,并且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以及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都离不开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因此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特征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公益性特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公益设施,服务对象是农村群体,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补助经费给予扶持;(2)群众性特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遍及各乡村,与所有农民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项群众性极强的事业,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3)垄断性特征。饮水安全工程受地形、水资源等地理条件限制,多数具有垄断性,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不适合让私人垄断。
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的必要性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对新农村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是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并且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水源保护意识、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工程设计不完善以及缺少对水质的检测等,因此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非常有必要。
1、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的措施
科学选取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一般以水井、河水、水库水、小溪水等为主。其各个水源点都有其利用标准和水质标准。一般情况下,在对水源区的设计上,水库水的调用要充分考虑水量平衡,合理安排水资源在灌溉、饮用等方面的用量。小溪水、河水的调用要科学筑坝,尽量安排好上、中、下游河段的水量,做好水质保护。
2、严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道敷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配水管道敷设时,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结合农村的实际(地理、气候及运行情况等)进行设计,从而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并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网在用水区域中应合理分布,尽量缩短路线,要求与农村的规划建设相符;如果农村规模小,可采取树
枝状管网模式,如果农村规模较大且具备一定条件,可采取环状管网布置模式,或是结合环状与树枝状进行合理布置。
3、严格水质检验,保障饮水安全。具体表现为:(1)相关部门加强水质的检测工作,确保村民用到安全的饮用水。加大对水质监测的投入力度,满足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发展的需求;同时确保水质监测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從而保障农民饮用到安全放心的水。(2)加强有关管理部门和村民的水源保护意识,并且划定饮用水源的保护区域以及制定出相关的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强化对饮用水源周边污染物的处理,减少和限制对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严禁村民随意向饮用水源扔垃圾或者是有毒、有害的物体,从而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
4、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的目标就是满足农民的用水需求,为农民提供充足、安全的饮用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保障农民的用水需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以及人口稀少的村庄,不需要进行管网入户,而是要应适当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为村民挖深井,从而确保村民不论是在干旱时期或是洪涝时期,都有安全、充足的饮用水。二是对于一些引山泉水的工程,要切实做好干旱时期的应急预案,可以在附近的挖深井,从而使村民在枯水期能够有充足的引用水。
5、合理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的确定要结合区域实际科学考察,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根据水利部发布的《村镇饮水安全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工程规模的定量要根据当地实际用水需求列项,按最高日用水量进行计算。而其中的饮水安全列项应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其他未预见用水量。规划还明确指出:在确定饮水安全规模之前,应综合考虑现状用水量、用水条件及其设计年限内的发展变化、水源条件、制水成本、已有饮水安全能力、当地用水定额标准和类似工程的饮水安全情况。 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饮水安全现状、规划区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口分布状况、用水需求、区域水资源分布条件、自然条件、饮水安全现状等各项因素,综合分析,统筹规划。
6、确定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形式。在农村集中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模式下,供水规模较大,其成本相比分散饮水安全来讲总体要低,净化装置更为高级,水量和水质也能有稳定的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用户输水管网的建设耗费成本、人力、物力,前期投入较大。在分散饮水安全模式下,供水规模较低,人均投入工程成本要更高,净化设备难以配齐,水质水量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在突发的旱季,一些分散供水户会因为水源的限制而导致储水设备干涸,断水的情况时有发生。要提高工程的规划管理,就要促进供水模式的合理搭配。参考水利部发布的《村镇饮水安全工程技术规范》,在水源水量充沛,在地形、管理、投资效益比、制水成本等条件适宜时,应优先选择适度规模的联片集中饮水安全工程。对于靠近城镇的郊区等距城镇饮水安全管网较近的地区,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取管网延伸工程。但当水源水量受限等其他条件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可选取分散式单村饮水安全工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农村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决定了其饮用水安全相对较差,因此为了保证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和用水健康,需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保障饮水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覃育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4
[2]陈晓宇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初探[J].科技与资讯,2016
[3]艾英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