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孟子看来人有“四心”即“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故选A项;庄子、道德经为道家著作,韩非子为法家著作,BCD排除。所以答案选A。 【答案】2.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明,孟子和苏格拉底都认为人性本善,在此基础上他们都认可教育对人的作用,B项正确。AB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排除;D也是二者的共同点,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3.B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维护“周礼”的确是一种落伍的思想,不过题目所要求我们分析的是孔子较为矛盾的言行,既然连孔子本人都在做的过程中舍弃周王室,那么就意味着周王室所代表的奴隶王朝的覆亡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故B正确。A是表象;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已成为社会主题是在战国时期,排除C;D说法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
【答案】4.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借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不难判断。从题中所给信息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孔子的地位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只有A项更能说明孔子“命运”。故答案选A。B项错误,无法体现孔子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对待;C项错误,历史是过去的人和事,但是却和现实紧密相连;D项错误,是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 【答案】5.A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官方意识形态受到挑战,说明文化观念上不再是儒学一统天下,也就是文化观念的多元化,A正确选项。儒学从未失去正统地位,B错误。佛、道、儒三教合一应在隋朝以后,D错误。当时只是一些人崇尚“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并不能说明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C错误。所以答案选A。 【答案】6.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因为“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所以才“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亦即不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适应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因此C最符合题意。 7、
【答案】7.C 【答案】8、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 “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说明作者认为中国古代重儒学,轻科技的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科技的进步,
故C项正确。A、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可知B项所述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答案】9、B
【解析】“天不变道也不变”是中国西汉董仲舒的一个哲学命题,其核心是三纲五常。董仲舒以“天不变道亦不变”来论证封建制度和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后来成了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所以③错误,不能入选;①②④⑤项均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且已成为时代优秀的价值原则或精神,故本题的答案为B项。 【答案】10.B 【解析】
“鹅湖之会”是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两派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然后得出结论。陆氏兄弟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所以尊德性,养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以为读书不是成为至贤的必由之路。可见双方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因此选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是后人对他们的评价的哲学派别,排除A;“鹅湖之会”发生在南宋时期,排除C;D说法错误,争论的不是二者的联系,而是实现理的途径,排除。 【答案】11.A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李贽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 【答案】12.B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故选B项。 【答案】13.B 【解析】 【答案】14.C 【解析】 【答案】15.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利究竟基于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这样的认识:由题干材料可知“服从法律”到现在去“检验”法律的合法与否,我们不难看出,开始关注自我,希腊人自主意识在逐渐觉醒。比较选项可知,B项符合题意。而其余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答案】16.A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古代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由题干中可以发现,本题强调对希腊公民的道德教化,是针对雅典智者学派以来的重视利益导致世风日下的斗争,综合来看选择A。BCD都不
符合题干的意思。
17.C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A项与材料无关。B项倡导理性是启蒙运动。D项“灵魂获救”没有体现。材料中财主因酒后亵渎耶稣获刑,却因贿赂获释,说明教会的禁欲与腐败,因此,正确答案是C。
18.D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实际上是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D项正确。宗教改革后仍信仰宗教和上帝,故AC项错误;B项中“实现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9.B经典力学是牛顿创立的,与达尔文无关,并且达尔文的研究领域不涉及物理学,所以A和C都错误;人们把达尔文葬在牛顿墓旁,并不表明他的影响大于牛顿的影响,而是两人在不同的领域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故D错误。正确答案为B。
20.D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由数量有限的、局限在空间各点的能量子所组成”中可知这一理论是量子理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理论的提出深化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所以答案选D。 21.C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电磁感应理论和万有引力定律不是同一领域的科学理论,电磁感应理论并没有纠正万有引力定律的缺陷,与题意不符,故③错误,排除;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生物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说,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故①②④符合题意,答案为C项。 22.D
23.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邓小平“南巡”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成果,而是要去解决好“改革遇到重重阻力”的问题,而是去解决好姓“资”姓“社”问题,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另外,邓小平“南巡”不是为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而是为中国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24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聊斋志异》和《人间喜剧》两部作品都是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另外,二者的创作风格并不一样,当然不会是相互交融。 1、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即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为议会的统一。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2006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北京大学进行了题为《中法伙伴关系:一个为了和平和进步的雄心》加强自由、民主,而且做出承诺,要批准公民和政治权利的公约。我深信在这样的做法当中,有一些法国的信念好的启发。” 请回答:
(1)试归纳材料一的核心思想。并据此指出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何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一些法国的信念”主要指什么?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这些“法国的信念”产生了哪些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时期中国应如何借鉴“法国的信念。”
【答案】1)“分权与制衡”。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为美(2)信念: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影响:推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中国政治、思想(3)启蒙思想倡导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崇尚科学等思想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二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黄宗羲《原君》
材料三 卢梭提出了“公意”和“众意”两个概念,“公意”是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他说“治理——《西方民主史》
材料四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摘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共同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
(2)共同之处:都主张国家政权是为民众服务而建立的;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都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思想(3)人文主义起源较早且为后世所继承与发展;人文主义发展到17、18世纪的理性主义并成为早期资产阶级【解析】 3、
“异端”和“人文”等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往往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奥]斯蒂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1)李贽和路德这两位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都被称为“异端”。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他们“异端”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影响不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鲁迅指出:“现在有一群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讲——邱若宏《论五四时期人文思想家的科学启蒙》
(2)材料三中“讲鬼话人的对头”(即反对讲鬼话的人)是指哪个阶级的哪一派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五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3)据材料四,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根据材料五,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包含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矛头指向:传统儒家思想(程朱理学);罗马天主教会。原因:政治上:专制日益强化,统治黑暗化上:八股取士导致的思想守旧,文化专制。
(2)资产阶级激进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或新文化运动人士)。
(3)起因:科学的进步促成启蒙运动(近代科学形成的影响或牛顿经典力学的推动)。内容:独立思考、理性人权等。 【解析】 4、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文
材料二 “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人教版教材
(1)材料一中“世界潮流”指什么?根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指出孙中山提出的重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
(3)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中国三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答案】1)民主共和(或者资本主义发展)。三民主义(或者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用:是(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理论:工农武装(3)核心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5、
当中国面临民族危机时,中国的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纷纷提出各自的不同救国方案。
材料一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魏源
材料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李鸿章
材料三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材料四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
材料五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之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 ——陈独秀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怎样付诸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的“变”在政治上有什么表现?又是如何实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主张?他是如何实现他的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五体现了陈独秀什么样的思想认识?为此他是如何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材料反映中国近代思想是如何演进的?在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过程中,其主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核心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思想启迪作用。 (2)“材料”: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践:洋务运动。
(3)表现:主张君主立宪制;实践:1898年发动维新变法运动。
(4)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 (5)思想认识:国民思想愚味无知。实践:1915年发起新文化运动。 (6)演进: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主流:救亡图存。 【解析】 6、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邀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材料四:“神七”太空行走一小步,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大步。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的历史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正确。理由:瓦特改良蒸汽机及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在法拉第发现(2)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到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为科技智能型。
(3)新特点: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空间(航天)技术突飞猛进。
(4)历史条件: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改革开放【解析】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二: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蒸汽机车 电灯
第一台计算机
材料三:“神舟五号”宇航员杨利伟及“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杨利伟
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李约瑟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说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二年级某班以“何当皓然青云上,万人争看傲长空”为题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假设你是班会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
(2)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欧洲独(3)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4)自主创新;科技是生产力等。 【解析】 8、
阅读下列材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1)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何时哪位发明家发明的?指南针在我国古代何时开始应用于航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主要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北宋平民毕升;北宋时期指南针始用于航海。 (2)欧洲资产阶级利用新式火药武器打败了封建贵族。 (3)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4)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
【答案】1)“分权与制衡”。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为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2)信念: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影响:推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
(3)启蒙思想倡导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崇尚科学等思想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二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
材料三 卢梭提出了“公意”和“众意”两个概念,“公意”是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
材料四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共同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 (2)共同之处:都主张国家政权是为民众服务而建立的;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都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思想。
(3)人文主义起源较早且为后世所继承与发展;人文主义发展到17、18世纪的理性主义并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解析】 3、
“异端”和“人文”等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往往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黄仁宇《万历十
材料二 „„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
——[奥]斯蒂芬·茨威格《异端的
(1)李贽和路德这两位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都被称为“异端”。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出他们“异端”的矛头指向对象。请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指出李贽的“异端”思想在“他的时代”影响不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鲁迅指出:“现在有一群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不许讲鬼话,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人的对头。”
——邱若宏《论五四时期人文思想家的科学
(2)材料三中“讲鬼话人的对头”(即反对讲鬼话的人)是指哪个阶级的哪一派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
材料五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
(3)据材料四,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根据材料五,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包含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矛头指向:传统儒家思想(程朱理学);罗马天主教会。原因:政治上:专制日益强化,统治黑暗腐败;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虽出现,但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文化上:八股取士导致的思想守旧,文化专制。
(2)资产阶级激进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或新文化运动人士)。
(3)起因:科学的进步促成启蒙运动(近代科学形成的影响或牛顿经典力学的推动)。内容: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解析】 4、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材料二 “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材料一中“世界潮流”指什么?根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指出孙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 (3)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中国三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答案】1)民主共和(或者资本主义发展)。三民主义(或者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用: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或者推动了辛亥革命)。
(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
(3)核心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5、
当中国面临民族危机时,中国的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纷纷提出各自的不同救国方案。
材料一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之法。”
—
材料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
材料三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
材料四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行共和。”
——
材料五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之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
——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怎样付诸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的“变”在政治上有什么表现?又是如何实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主张?他是如何实现他的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材料五体现了陈独秀什么样的思想认识?为此他是如何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材料反映中国近代思想是如何演进的?在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过程中,其主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核心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思想启迪作用。 (2)“材料”: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践:洋务运动。
(3)表现:主张君主立宪制;实践:1898年发动维新变法运动。
(4)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 (5)思想认识:国民思想愚味无知。实践:1915年发起新文化运动。 (6)演进: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主流:救亡图存。 【解析】 6、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一:
材料二: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邀游108分钟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材料四:“神七”太空行走一小步,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大步。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确?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的历史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正确。理由:瓦特改良蒸汽机及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人类逐渐进入“电气时代”。
(2)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到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为科技智能型。
(3)新特点: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空间(航天)技术突飞猛进。 (4)历史条件: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解析】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为全人类所公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
材料二: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蒸汽机车 电灯
材料三:“神舟五号”宇航员杨利伟及“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第一台计算机
杨利伟
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一中,李约瑟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二说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高二年级某班以“何当皓然青云上,万人争看傲长空”为题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假设你是持人,请你设计出此次班会活动讨论的中心议题。(要求:条目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
(2)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欧洲独特的历史文化。 (3)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4)自主创新;科技是生产力等。 【解析】 8、
阅读下列材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
请回答:
(1)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何时哪位发明家发明的?指南针在我国古代何时开始应用于航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主要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国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北宋平民毕升;北宋时期指南针始用于航海。 (2)欧洲资产阶级利用新式火药武器打败了封建贵族。 (3)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4)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