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多风流
作者:乔现锋
来源:《时代青年·视点》2015年第01期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是偏激了点,但也道出了历朝历代文人的可怜地位和尴尬处境。但不可置疑的是,文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继承者、传播者与创造者,更是联系统治者与普通百姓之间最坚固的纽带,“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有道理,但治理天下却如何也少不了文人的辅佐,所谓的 “文治武攻”是也。“湘辣三人帮”之一的刘诚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拂去岁月的尘埃,揭开历史的真相,将史上这些行为上明显有些怪诞、性情上确乎有些乖张、思想上常常冲出藩篱的100多位文人请到一起,让他们济济一堂,活灵活现地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流佳话。
作者历史学养深厚,文笔老辣,旁征博引,嬉笑怒骂,同时运用诙谐幽默的现代行文方式,将鲜活丰满、立体生动、可爱可笑的文人形象一个个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比如,有可爱之极者,如苏东坡,“乌台诗案”中,既然被人诬陷了,那么就干脆来个有罪也招,无罪也招。劫后余生安命阳羡时,花尽平生积蓄买了人家房产,听到房主哭声,不仅房子物归原主,连房钱也不要了;有玩世不恭者,如龚自珍(他嗜赌如命,却又逢赌必输,但理由却冠冕堂皇),如袁宏道(他弃官又做官,为来为去只为好玩儿),如辜鸿铭(他为出名不惜逆潮流而动),如苏曼殊(他手无隔日钱,金钱到了他手上无异于引燃了导线的炸弹,得赶紧扔出去);有重气节而轻生死的,如方孝孺(他纵使被诛杀十族也不为朱棣写那违心的诏书),如楼琏(他宁肯自己去死也要守节),如梁启超(他面对袁世凯二十万银两重金而毫不动摇);有见风使舵、如墙头草者,如钱谦益,如龚鼎孳(二位都是明清两代通吃);有满腹牢骚、狂傲自负的,如孟浩然、柳永、柳亚子等(这三位无一不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主);有把生活当成一门艺术的,如李渔(他组织艺伎演出捞钱、搞生活发明创造样样在行);更有因为抄书被贬职,赚得“美贬”、“雅赚”称号又成就一代国学大家的,如朱彝尊。等等。
这些名垂青史的文人雅士,无一不让我们触摸到他们灵魂深处汩汩流淌着的风流基因,无一不在有限的生命中彰显出了自己独立的个性与风骨。这些文人,以现代世俗的眼光和社会价值观看来,当然并不一定都有可取之处,但至少在他们在各自生活的年代,他们没有随波逐流,他们没有人云亦云,他们永远遵从自己的内心,为各自的人生赋予了独特的价值,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灵”。
“《暗风流》者真风流!”这是著名作家蒋子龙对该书发出的由衷称赞。感谢这本书,它为我们零距离地走近这些个性鲜明的文人推开了一道门,打开了一扇窗。以史为镜,如今做一个棱角分明、特立独行的文人很难,但至少通过对历史上这些文人的生态环境与生存状态的了解,我们明白了怎么样才是活出自我、玩儿出个性。
前辈文人都能如此风流倜傥,我们现代人为何不能活得超脱一些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