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解决三年级学生日记写作兴趣不足,话题匮乏,很难坚持的问题。我们实施了一种由老师每周确定一个训练目标,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轮流写作并多样化评价的一种日记方式——循环日记。从分组、选材和评价三方面入手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循环;策略;分组;选材;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138-02
写作教学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三年级开始,我们试着指导学生写起了“循环日记”。“循环日记”即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组轮流写作,循序渐进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这样的一种模式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分组策略研究
分组,是循环日记实施前必须做好的前期工作。每周有五天是学生的在校时间,所以每组五人每人每周写一篇日记的方式最为合理。确定人数后如何建组成为了循环日记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三年级第一学期采用了一优两中两弱的分组方式,实施初期这种方式的确带动了一部分写作水平中等的孩子的写作能力,然而优等生在小组内没有竞争压力,提高较慢,写作水平较弱的学生从优生和中等生那里学到了一些写作技巧,但还是停留在表面的模仿,无法内化、深入,所以这样的分组试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进行了调整,采取了自由组合的方式。学生的组合看似随意,实际上他们都是挑选了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进行了组合。在后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的组合方式比较合理。写作能力强的学生,领悟能力强,在欣赏同伴的日记同时能有效吸收别人的精华。写作能力中等的学生,看到同伴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或精彩的部分会避免和借鉴。对于写日记较困难的学生,老师可以集中指导,共同分析问题,鼓励他们互找优缺点,共同进步。分组确定之后,老师如何教会学生选材,成为了我们接下来研究的重点。 二、选材策略研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作文训练的主渠道一直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而许多老师的命题,又往往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因此,尽管师生双方都花了很大力气,但终究收效不大;相反,还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造成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障碍,所以,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在选材上另僻佳径。 1、情景模式下的材料提供
春季,学校道路两旁的红叶李开出了淡粉色的小花,一条300米长的林荫道上全是盛开的花朵,早晨带着学生到树下读书,一起观察远景近景,捡起花瓣夹到书中,一篇篇流淌着生活气息的日记便诞生了。 2、实践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我们的美食品鉴大会、班级才艺展示、周末大扫除、学雷锋行动、读书交流从学生笔下娓娓道来。 3、传统节日里的民俗风情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我们组织学生正月十五动手做花灯,五月端午学着包粽子、做香包,八月十五一起讲故事品月饼有了生活,有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一切便能在学生的笔端自然流露。
4、课内拓展下的有效练习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中段学生写作能力有这样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课标的这一要求,我们在这一年中我们拟定了这样的训练目标。
三年级上册循环日记训练点 单元主题 训练目标
色彩 能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写话
声音 编童话故事,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祖国在我心中 不用提示语的人物对话练习 我们和我 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鸟儿 鸟儿外形描写训练,比喻句练习 集市和超市 学会介绍物品
幻想和想象 对生活中某一物品展开联想 海底世界 指导学生写简单排比句
书信 能正确运用书信格式给朋友写一封信 过年 怎样描写热闹的场面 三年级下册循环日记训练点 单元主题 训练目标
亲情 能找到体现亲情的例子 春天的脚步 会用拟人句写景
可爱的小生灵 能按一定顺序描写小动物外形 观察与发现 能写清自己的观察过程 读书 能写清楚自己的读书收获 特产 会描写物产的味道和颜色 尊重与平等 最佩服的人在哪里 选择 初步尝试对比描写
智慧 会举关于巧妙解决问题的例子 走进森林 会描述身边环境的变化
由课文拓展的训练目标,易于指导可操作性强,收效良好。怎样让学生能持续的保持这种良好的写作势头呢,评价必须跟上。 三、评价策略研究
竞争是激励的手段,“循环日记”诞生后,由于每一天的日记都要与大家见面,还要接受同学的批评,优劣高下便显而易见,同学的中肯评价又很快反馈给本人,这样,每一个轮到的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去写,去改,力争写出最高水平,竞争中,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写作能力便也不断提高,这恐怕是“循环日记”能循环下去长盛不衰的主要因素。具体的评价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种:
1、一组一本日记,各组内组员依次轮流写作,每天一篇。后一名学生要先做读者,评前一名学生的日记,并定下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供交流。
2、一轮回一评比,评委在教师指导下公开公正操作。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表达是否顺达。评比项目设全班最佳小组若干个,最佳作者若干名,最佳读者若干名。
3、设置奖励措施①课堂表扬,公开朗读。②校刊登载或文学刊物推荐。③发奖励贴参与学校荣誉护照奖品兑换。
4、动员家长参与其中,每篇日记写完后和家长一起朗读,家长、老师、同学或写评语,或言语鼓励,或画星评价。
“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的实施一石激起千层浪。活动伊始,学生热情高涨,群情振奋。一年来,大家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写作欲望,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学生由此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写作当成一种需要,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成了一种自觉意识。“循环日记”如一股清新的风,在学生心潮上吹起了波澜,更吹出了写作教学的一片生机,实现了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化。 “循环日记”使学生养成了随时随地观察生活的习惯,使自己的眼睛和大脑不断敏锐起来。可以说,“循环日记”使学生健步踏入了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它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了写作的乐趣。这一做法,不仅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失为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转化传统写作观念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