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网络的知识分享服务:自我建构与分享行为研究

基于网络的知识分享服务:自我建构与分享行为研究

来源:世旅网
基于网络的知识分享服务:自我建构与分享行为研究

自我建构是解释个体如何认知自我的重要理论。依存型自我建构将自我置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型自我建构将自我视为与他人相分离的实体。在基于网络的知识分享服务上,自我建构深刻影响着用户的分享动机、人际信任和分享行为。对用户自我建构的深入了解,对于网络知识分享服务的管理与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国内外知识分享学界对自我建构的研究刚刚起步,本研究提出以下目标:(1)建立自我建构影响网络知识分享的理论模型;(2)验证自我建构对网络知识分享过程和分享行为的影响;(3)为网络知识分享服务提供建议。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自我建构和网络知识分享的重要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我建构影响网络知识分享的理论模型,并提出假设。第二阶段通过三个实验验证理论模型和假设。

实验一探讨企业员工的自我建构对知识分享媒介选择的影响。对比了在线知识库服务(WIKI)和社会化问答服务(Q&A),通过情境实验调查了232名企业员工。结果发现:(1)依存型自我建构的员工与组外成员分享知识时,WIKI比Q&A激发了更多的分享动机、自我效能和分享意愿;(2)对于依存型员工的组内分享,以及型员工的组内和组外分享,两种媒介都能提供较好的支持。实验二基于上述结果,推论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与亲密他人的分享较少受到媒介差异的影响。

实验对比了即时消息系统和面对面两种媒介。40名中国学生(依存型)和40名德国学生(型)参与了社会两难博弈实验。主要结论是:(1)在亲密关系中,中国人比德国人有更高的人际信任和知识分享绩效;(2)媒介差异不影响中国人在亲密关系中的信任和分享。实验三进而拓展到社交网络服务,研究了微博用户的相对地位对知识分享动机和领导力的影响。

32名被试参与了为期三周的微博在线实验。结果发现:(1)样本具有依存型自我建构倾向;(2)相对地位较低的被试比高地位被试有更高的个人利益动机;(3)相对地位较高的被试并没有出现更多领导力行为,却更有可能被提名为领导者。本研究证实了自我建构对网络知识分享的重要影响。研究建议:(1)使用WIKI服务促进依存型员工的跨部门知识分享;(2)重视依存型用户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3)提升分享媒介的丰富性,帮助型用户减少分享中的不确定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