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常见病句及其病因分析

初中常见病句及其病因分析

来源:世旅网


初中常见病句及其病因分析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博物馆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四)重复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五)句式杂糅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六)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七)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

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技巧归纳:

1、 看到介词不放过。例:经过老师的教育,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 看到动词不放过。例: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

南京等地输送。

3、 看到否定词不放过。例:学校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防止青

少年违法行为不再发生。

4、 看到两面词不放过。能否杜绝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关键是提升公民素质。

5、 看到关联词不放过。无论干部和群众,毫不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6、 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这英雄的报告。

7、 看到有表示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例:经过刻苦的努力,期末考

试,他的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