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实践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一系列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并以宁波高教园区相关高校836份有效调查问卷为依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 创业意愿 创业教育 影响因素
自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增强,但也使大学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就业问题。而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因此,研究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宁波高教园区的高校作为调研对象,对涉及到的医药类、经管类、理工类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试图对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作出适当的分析。
一、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目前,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研究数量上有很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当前对于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性格特性
自身性格特性主要反映了不同个体之间性格上存在的主要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主体在事物的选择上呈现不同的表现。相关学者在研究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时,都认为自身性格特性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存在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个人家庭背景
相关学者指出,个人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创业意愿表现出正向的影响,父母拥有企业的大学生选择自己创业的可能性更大,而选择在其他的企业中就业的相对较少。
3、宏观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主要是指在企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要素组合,既包括影响人们开展创业活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要素,也包括创业者能够从中获取创业帮助和支持的可能性。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创业机会比落后地区多,更有利于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相关研究也表明,当外界宏观环境不支持创业者时,创业者要想获得成长的需要是非常困难的,可能会让创业者失去兴趣,继而减弱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4、所受创业教育
是否曾经接受过相应的创业教育,对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通过开展创业竞赛、创业讲座、培训等相关活动,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创业灵感,对开展创业有很大的帮助。
二、数据调研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方法是问卷法,即围绕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问卷,将其在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中发放,并对受调查者填写的问卷进行回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数据整理和分析。问卷中除了包含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之外,主要考察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个人家庭背景、所处地区创业环境、所接受的创业教育以及自身所表现的个性特征(如外向型、内敛型等)四个主要自变量,创业意愿主要考察处于创业准备阶段和具有创业可能性两种情况。对于变量的测度主要分成五个等级:极不同意、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其中极不同意为1分,非常同意为5分,得分越高代表对该条目所表述内容的认同度越高。
1、样本与数据
课题组共印制了900份问卷,在高教园区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医药高专、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城市学院等高校发放,并及时收回问卷864份,其中有效问卷836份,有效率为92.89%。
2、样本分析
(1)基础分析。从表1可知,在所收到的836份有效问卷中,男生占了较大比例,为63.15%;女生占36.85%。从学历层次看,主要是以本科为主,所占比例为83.25%,专科为6.82%,这主要是宁波城市学院和浙江医药高专的受调查者;硕士占9.93%,主要是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受调查者。从专业分类看,经管类占50.96%,理工类占40.91%,医药类占8.13%。
(2)信度和效度检验。根据调查问卷所整理出的数据,借助SPSS软件对相应量表进行处理,选择克朗巴哈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并对其进行信度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除个人家庭背景外,其他变量的克朗巴哈信度系数均超过0.7,这说明各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3、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具体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意愿,本文选择了具有丰富的创业资源、一定的领导才能、接受相应的创业教育、朋友及家人的支持四个因素作为解释创业准备和创业可能性的解释变量。分析结果(见表3)表明:相关因素与创业准备之间普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曾经接受过一定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准备的影响十分强烈。对于创业可能性来说,具有丰富的创业资源以及得到家人和朋友的大力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接受过创业教育与创业可能性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小,说明是否接受过相应的创业教育并不是影响大学生能否
开展创业的主要因素。而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喜欢进行新事物的尝试会对创业可能性以及创业准备产生一定的影响。
4、回归分析
表4显示丰富的创业资源等自变量对创业准备回归模型的解释力度达到43.9%,也就是说因变量创业准备的43.9%可以由这四个自变量加以解释。F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85.264,对应的P值近似为0,低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四个自变量与创业准备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另外,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所有的自变量进行回归之后,其回归系数的显著性t检验值均低于显著性水平0.05,也就是说这些自变量对创业准备的影响在统计上都是显著的。Beta值也表明,该四项因素与创业准备之间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曾经接受过相应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准备的影响是很大的,二者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达到0.568;其次是朋友及家人的支持(0.198)、丰富的创业资源(0.156),排在最后的是一定的领导才能(0.102)。
表5显示丰富的创业资源、一定的领导才能、接受相应的创业教育、朋友及家人的支持四个因素对创业可能性的解释力度为28%,也就是说创业可能性中的28%可以由这四个变量解释。F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41.347,对应的P值接近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四个自变量与创业可能性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并且所有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概率值均小于0.05,统计上是显著的。Beta值也表明,朋友及家人的支持以及丰富的创业资源均与创业可能性表现出强烈的正相关,分别为0246和0201,一定的领导才能和接受相应的创业教育同样与创业可能性呈正相关的关系,只不过相关程度略微低一些。三、统计结论分析
在大学生群体数量不断增加以及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创业已经成为实现个人价值、寻找社会定位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创业在大学生就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高校为了顺应潮流,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技能,也纷纷开展相应的创业教育,并结合学生自身的领导才能、丰富的创业资源、朋友及家人的支持等相关因素,共同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1、创业准备
(1)接受相应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准备的影响是很大的。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相关高校都会或多或少开设一定的创业教育课程。在宁波乃至整个浙江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甚至在某些地区每家每户或大或小的都会有一定的作坊,形成了某些产业在某些地区的集聚发展,该地的大学生能够从小处入手,实施创业成为一件可望又可及的事情。创业教育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非常多样,学校可以在日常的课程中灌输学生创业的思想,请企业的相关管理者举办讲座、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实施模拟培训等等。这些相应的方式在本研究所调查的高校中是十分普遍的。通过系统地学习创业知识,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其中案例教学尤为重要。学生可以从成功的案例中学习经验,也能够在失败的案例中吸取教训,更好地把握创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为未来自己真
正开展创业做准备。可以说,现在很多走在创业路上的大学生都是从其所接受的创业培训、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创业思路,从而走上创业道路的。可见,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2)丰富的创业资源与朋友及家人的支持使得大学生从创业准备向创业实践的转化程度增强。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实施创业的往往是和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一起,针对共同的兴趣、志向,在某一个小范围内所实施的规模较小的创业行为。这种创业大多在持续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夭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了,对社会的理解加深了,为后续的创业积累了非常重要的经验。在本研究的调查中,有45%的学生家里是从事一定的企业经营、生产或销售活动的。这些学生从小在一个商业氛围较浓的环境中长大,父母在创业经验、企业经营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父母长期从商所积累下来的人脉以及资源都会降低大学生创业路上的障碍。有的父母为了鼓励子女创业会提供原始资本予以支持,并在其所熟悉的领域介绍客户或货源等等,这对大学生创业以及取得成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创业可能性
(1)丰富的资源以及朋友及家人的支持对于大学生创业可能性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丰富的创业资源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物质以及硬件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创业路上往往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则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使其在面临创业困境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向上的精神,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促进创业的继续进行。
(2)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也会对创业可能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具有一定领导才能的学生不甘于受制于人,希望自己成为主宰者,这大大激发了自身的创业积极性。另外,较强的领导能力能够给企业的成员提供一种信心,使组织成员愿意跟随创业者共同承担创业过程中的艰难,这种来自组织成员的信任又会反过来增强创业者的使命感,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创业中的各种挑战,促进创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齐昕、刘家树: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与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8).
[2] 罗向晗:大学生创业意愿制约因素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4).
[3] 王华锋、郑珠、牛晋泽: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大学生为例[J].企业经济,2010(11).
[4] 汪秀、雷宇:重庆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激励与阻碍因素分析[J].研究与探索,2011(11).
[5] 郭洪、毛雨、白璇、曾峥: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09(9).
[6] 祝敏丹: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7] 雷国铨、陈菁、潘守彬、刘敏: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