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

来源:世旅网
《茶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茶艺》 学时:40

(一)课程定位

《茶艺》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40学时。通过课堂讲解、技能训练、观看影像资料等活动组织教学,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茶技茶艺、茶风茶俗、茶具茶事等活动。 (二)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茶文化和相关技能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能修炼自身气质,强化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此外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氛围中,启发广大学生科学地饮茶、艺术地品茶,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灵,更好地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对酒店服务专长的学生,着重茶艺表演和茶水服务。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续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提供的主要能力 1 菜点酒水 对茶有初步了解 (四)课程的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熟悉茶叶知识,掌握初级的茶艺技能;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和欣赏水平。

专业能力目标 方法能力目标 社会能力目标 1.能进行我国主要茶类的冲1.具有应变能力 泡和品饮 2.具有终身学习能力 1.具有规则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气质 3.具有团队合作意识 2.能向客人介绍茶的起源、发展和相关故事传说 3.能够分辨六大茶类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 能够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相应的冲泡和品饮茶具 5、能够进行席间茶水茶点服务 五)、教学建议与进度要求

学时分配 教学 教学内容 单元 教学要求与建议 理实训总建议 论 (验) 计 茶叶分1.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类与识1.1掌握茶文化起源和发展16 别? 2.茶叶的制作与分类 的轨迹 3.名茶的欣赏和相关故事传说 1.2掌握与茶有关的生活常4.我国六大茶类代表名茶的赏鉴与品饮 识和相关故事。 1.3掌握不同茶类的制作和加工技术,熟悉不同加工步骤的作用。 1.4掌握近年来市场出现的新茶的相关知识。 1.5能够讲述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安溪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七子饼茶的相关故事 1.6 绿茶、白茶的品鉴 1.7.红茶的品鉴 1.8.黄茶、乌龙茶的品鉴 1.9黑茶的品鉴 茶具分类与1.常见茶具的名称和功能介绍 组合 1掌握常见的饮茶用具的名称及功用,能进行不同品茗环境下的茶具组合 4 品茗用水与茶保健 1.茶叶冲泡对水的要求 2.茶的相关保健知识 1能正确选择品茗的用水. 2能向顾客介绍茶保健知识 2 常见茶类冲泡技艺 1、绿茶的冲泡及品饮 2、乌龙茶的冲泡及品饮 1.掌握玻璃杯具——绿茶冲泡法 4 2掌握台式小壶——乌龙点14 茶法 43、普洱茶的冲泡 合计课时 26 14 0 (六)教材选择 1.教材选取原则

1.教材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实效性的课程设计思想。

2.教材内容应以茶室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教育的理念,根据酒茶室经营管理的现代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项目教学内容。 3.教材实训项目活动设计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推荐教材: (1).版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主编:何国松 (3).书号:

3.参考资料: 杨学富《茶艺与茶道》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七)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建设

在实施《茶艺》课程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引导自学法、视频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按照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实例引证、实景训教等;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八)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教学场地 基本配置/功能 实践项目 多媒体教室 电脑、投影 相关理论知识讲授 1、绿茶的冲泡及品饮 2、花茶的冲泡及品饮 茶艺实训室 茶桌、凳子、茶具、茶叶等 3、乌龙茶的冲泡及品饮 4、红茶的冲泡及品饮 5、黑茶的冲泡及品饮 (九)教师要求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校内专任教师要求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讲师以上职称,有企业挂职经历;企业兼职教师要求有三年以上茶室经营和管理经验,在茶行有良好的声誉和一定的影响力。 (十)教学组织与设计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校内多媒体教学、课堂情景模拟、讲授法、演示法、引导自学法、视频教学法、企业调研法法等。 (十一)考核方式 考察课。

本课程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是:

①职业素养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精神面貌、团队协作等内容,可从学生的课堂与日常行为、职业习惯中获得结果。

②项目完成情况与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茶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等,可从期末笔试和每个项目的考核结果中获得。

③职业能力情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各项任务的综合概括与实际运用的能力,包括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平时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回报中获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