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2022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来源:世旅网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号召同学们走进生活“学语文”“用语文”。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班长为启动仪式撰写的宣传稿(节选)。请阅读后完成问题。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多少灵秀人物①_______滔滔历史长河,积淀多少文化遗产。语言修润使名人风骨彪炳千秋②____文字记载助历史文明永不断流。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青少年,我们要高扬语文之帆,破浪向前③____

语文是[甲]的师长:从牙牙学语到翻书认字,从稚嫩的朗读到流畅的吟诵,从语无伦次到出口成章,语文助力了我们的成长。语文又是一人千面的演员:行走市井,她化身招牌把商品推广;[乙]商场,她遣词造句把广告打响;[丙]街巷,她装点门楣把对联扮靓…… (1)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逗号 ②逗号 ③句号 B.①分号 ②逗号 ③叹号 C.①分号 ②分号 ③叹号 D.①句号 ②分号 ③句号

(2)根据语境,为[甲][乙][丙]处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诲人不倦 [乙]涉猎 [丙]慢步 B.[甲]以身作则 [乙]涉足 [丙]漫步 C.[甲]以身作则 [乙]涉猎 [丙]慢步 D.[甲]诲人不倦 [乙]涉足 [丙]漫步

2.同学们走上街头,搜集到了一些“问题招牌”。请找出下面任意两块招牌中的错别字,并将改后的汉字用正楷书写在田字格里。

第________块招牌,将

_____改为

_____;

第________块招牌,将

_____改为

_____。

3.发现招牌的错别字后,同学们与店主进行了沟通。下面能让对方意识到问题并乐于接受的一项是( )

A.您家招牌中好像有错别字呦!您怎么没注意到呢? B.招牌是店家的脸面。招牌都出错,这可不应该! C.您家招牌上这个字错了,应该这样写。您看我说的对吗? D.您知道招牌对于商家的重要性吗?它就像眼睛对于人一样。

4.一位同学对“老字号”的招牌进行了介绍。请根据下面文字内容对所给图片进行判断,将介绍内容补充完整。(将图片序号填在空白处)

老字号门楣上那一方方各具特色的精美牌匾,很多都出自名家之手。它们的字体或如[①_______]端庄饱满,或如[②_______]清秀俊雅,或如[③_______]古朴拙正,或如[④_______]洒脱自如,常常引人驻足欣赏。

5. 同学们搜集到一组广告词并进行了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图如海,我如鱼——国家图书馆公益广告。赏析: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图书馆藏书的丰富以及读者在此饱览群书的愉悦之情。

B.你的镜子将不再嘲笑你——服装广告。赏析:运用拟人,赋予镜子以人的情感态度,通过写镜子对人的肯定,间接赞美了衣服的漂亮得体。

C.面对面的关怀,面对面的爱——方便面广告。赏析:运用对偶,句式整齐,“面”字一语双关,写出了方便面种类繁多、品质上乘的特点。

D.一杯茶,一份情,一生缘——茶叶广告。赏析: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层层递进,强调了茶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6.虽然教学楼的各个楼层都设置了图书角(如图),但实际阅读情况却并不乐观。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请你为图书角拟写一条广告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7.同学们搜集到了很多歌咏房山名胜古迹的对联,其

中关于云居寺、石花洞的两副对联不慎被打乱,请分别将其整理出来。(填写序号即可)

云居寺:上联(①________)下联(②________) 石花洞:上联(③________)下联(④ ________) 8. 默写。

(1)斯是陋室,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登高怀远是古诗中常见的主题。读《登幽州台歌》,我们感受到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① ________”的孤寂悲伤;读《望岳》,我们了解到杜甫“②________,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读《登飞来峰》,我们体会到王安石③“________,________ ”的坚定信心。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 本诗叙述了诗人闲居江南农村时的一次经历。全诗以“游”字为主线,先写诗人到农家做客,享受了“①________ ”的农家盛情;再写他在村中游走,见到人们庆贺“春社”,赞美了②________;最后通过“③________”一词,表明了自己将多次前来,体现了不尽的游兴。 10.本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各自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乎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乙】

今又有巧便之法。用轻木造为大轮,用大木砧凿窍,上作横架,中贯轮轴,下有钻臼,立转圆盘,以圆竹笆铺之,上置活字板面,各依号数,上下相次①铺摆。凡置轮两面,一轮置监韵②板面,一轮置杂字板面。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补还韵内,两得便也。

(节选自王祯《造话字印刷法》,有删减)

[注]①相次:依照次第。②监韵:由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出版颁行的的书。 11.下面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 印 /其 印 ..

B.瞬息可 就 /以字 就 人则易 ..C.每一字皆有 数 印/各依号 数 ..D.用 讫 /字数取 讫 ..

12.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翻译: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

理解:把药物平铺在铁板上,是让字印都能粘在上面,这样就能使整版字面平整。 B.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翻译: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速度就极其快了。

理解:虽然印刷量大,但因为省去了再次排版的时间,所以效率大大提高。 C.不用,则以纸帖之。

翻译:不使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签。 理解:给每一个字印做标签是为了取字时能够快速辨认。

13.[甲][乙]两文中所提到的印刷方法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请分别指出这两种印刷方法的“巧便”之处。

14. 在《海底两万里》中,儒勒•凡尔纳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带我们遨游了海底世界。他时而带我们闯入险象环生的境地,时而又将我们引入诗情画意的情境。请简述书中一个最让你难忘的惊险情节或美妙画面。

15. 尼摩船长作为科幻小说历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其性格具有诸多侧面。请至少选择其性格的两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班级开展“我运动,我健康”主题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肥胖、近视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儿童青少年的重要问题。据调查,我国儿童青妙年的超重肥胖率和近视率均居世界前列。

一般来说,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属于肥胖。2002年,我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为6.6%;到2020年,这一数据已增至19%。专家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存在“身高跑不过体重”的现象。以我国城市16岁男性为例,2002年至2017年,其平均身高增长3.9厘米的同时,体重增长了14.8斤。

近视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被列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一项调查表明,_______。为此,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等8个部门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材料二]

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缺乏增强体质的自觉性,也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在校时不认真做课间操,甚至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仍然留在教室里;双休日及节假日,则热衷于玩电脑游戏或上网聊天,不进行体育锻炼。

据数据显示,每天能够保证1小时以上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的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7.4%,高于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学生9.7个百分点。这是因为人在安静状态时身体的代谢率低、耗能少,而系统的运动锻炼则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内分泌情况,进而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增大能耗。因此,每天保证足量的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预防超重和肥胖有积极作用。 [材料三]

眼科医生提示:每天坚持户外运动能有效预防近视。这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随着视线的持续变换,眼睛的睫状肌不断地收缩与舒张,眼部血液循环加快,从而被输送更多的营养。此外,在户外强光的照射下,眼睛的瞳孔会缩小,景深会增大,“离焦”导致的模糊减少,能有效缓解眼部疲劳,减缓近视进程。

16. 请根据上下文和图1的信息,在[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17.班里的小明同学既超重又近视,下面是军体委员和他的对话。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将军体委员的话补充完整,以达到劝说的目的。 ①军体委员:小明,要解决你的问题,就得多运动。

小明同学:多运动就能瘦?就能不近视了吗?你给我说说其中的道理。 ②军体委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和近视率均不乐观。 B.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良是因为缺乏增强体质的自觉性。

C.每天坚持户外运动可以缓解眼疲劳,能够治疗近视。 D.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就能增强体质、预防超重和肥胖。 阅读《马兰花开》,完成问题。

马兰花开 徐淑娜

①打小我就喜欢马兰花。从认识这种植物开始,这种纯粹的喜爱就与日俱增。哪怕几十年后,见识过许多名贵的兰花,我也初心不变。

②马兰花,我们那个地区通常叫它马兰或者马莲,是宿根植物。每当春天来临,马兰就会被春风唤醒。[甲]尽管严寒尚未完全退去,它们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发芽、长叶,再次开启“一岁一枯荣”的生命之旅。它们就这样年年岁岁顽强地生长,周而复始不倦地轮回。一蓬蓬细叶是它们的长发,一朵朵蓝花是发梢的蝴蝶结。它们静静地散发着幽香,是那样的淡泊雅致。

③小时候,野生的马兰花在家乡很常见。在田间土路边车轧不到的地方,在荒野山坡,甚至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幽谷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一丛一簇地散落着,不惧贫瘠,不怕寂寞,用清纯妆点季节,把淡雅撒满人间。

④后来不知从何时起,这种野生的马兰花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前几天我在小区花园散步,在人工培育的大马兰花圃中,居然发现了几丛野生马兰。我惊喜万分,赶紧拍照留念——消失的马兰居然被养植在花园里。我弯下腰,轻轻地触碰它那蓝色的花朵,慢慢地抚摸它那修长的叶子,深深地嗅闻它那幽幽的芳香……久违啦,我的马兰花!

⑤当我坐在书案前仔细端详马兰的玉照时,少年时诸多的记忆又浮现在眼前…… ⑥那是许多年前的暮春,我们三四个小伙伴在村北大庙后的坡子上玩耍。突然,我们发现两大丛马莲,(乙)长长的叶子随春风舒展起舞,蓝色的花朵栖息在枝头欲振翅飞翔……我们聚在它的四周简直迷醉了。有人把花儿掐下来别在头发上,我则掐下四片长叶,编起了马莲垛。小伙伴们盯着我熟练的动作羡慕极了。于是,我充当起临时老师,边示范边手把手地教大家。夕阳下,一双双小手笨拙地编织着。那一个个马莲垛,编进了我们的欢笑,也编进了我们纯真的情谊。

⑦小时候,我家的宅院有一亩多地,除去五间房,其余开辟成菜园。园子里也有两大丛马莲,不是为了观赏,而是别有它用。每当初夏花落以后,就成了叶子的天下。[丙]它们晒着阳光,喝着雨水,一个劲地疯长。那修长的叶子密密匝匝,拴住了母亲的目光。除去每年端午节母亲给我编马莲垛,马莲叶子是不许随便揪的。到秋后,她便把马莲叶子割下,晒干,存起来,留着来年包粽子当绑绳或者为黄瓜、豆角绑架杆以及捆菜用。晒干了的马莲叶存储一年后用水一喷,又绵软又结实,捆绑什么都秀气美观。

⑧绿叶如丝炼,花开仅蓝螺,花香更清新。马兰没有牡丹花富贵娇艳,没有玫瑰花香气浓郁,但,我仍然最爱我的马兰花!

(选自《京西文学》,有删改)

19. 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哪怕几十年后,见识过许多名贵的兰花我也初心不变”。

20.本文多处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处,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妙处。 21.作者曾说,文中的马兰花就像是家乡的父老乡亲,他们在家乡的土地上世代繁衍,默默劳作,脚踏实地地生活。请结合上文相关内容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阅读《乡村教师》(节选),完成问题。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①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②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③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了。

④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⑤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⑥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⑦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⑧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⑨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如果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⑩“发射奇点炸弹!”碳基舰队统帅发布命令。

⑪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闪起,然后又慢慢消失…… ⑫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3号行星。

⑬舰队统帅发布了“开始3号行星检测”的命令。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⑭“随机点检测。”

⑮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⑯“开始3C级文明测试。” ⑰1号至12号测试均未通过。

⑱“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⑲“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⑳“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㉑“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㉒“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随着这一命令的下达,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之中。

㉓那些娃们不知道,老师教给他们的三个定律竟然在冥冥中与天上3C文明测试的试题相吻合;他们还不知道,也正是刚刚为了让老师放心的整齐背诵,使得测试顺利通过,意外地拯救了地球。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李老师安详地走了。娃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㉔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㉕“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舰队上尉惊呼起来。“他门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㉖“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舰队统帅问道。 ㉗“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㉘“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㉙“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㉚“这种方式的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㉛“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㉜“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㉝“但,阁下,确实如此。”

㉞“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㉟“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㊱“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㊲“他们被称为教师。”

㊳“教——师?”舰队统帅疑惑不已。

㊴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他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有删改)

22. 本文采用双线结构,地上与天上两条线索平行推进又巧妙交叉。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结构图。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㉕——㊳自然段不惜笔墨地描写了外星舰队统帅与属下的对话,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4.本文题为“乡村教师”,虽然文中关于李老师的文字不多,但人物形象极其感人。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150字左右)

25. 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也有很多“再一次”;再次经历疫情,再次居家线上学习,再次走上赛场,再次面对同样的困难……这一次,你有什么不同?是什么让你有了这样的转变?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请以“这一次,我和以前不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5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6. 如图是《克雷洛夫寓言》中一则小故事的插图。仔细观察图片,以“天鹅、梭子鱼和虾是好朋友。一天,它们准备把一辆小车拖到城里去……”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以下资料也许能支撑你的想象:

A.虾的运动方式分为游泳、后跃、爬行三种。 B.天鹅是两栖动物。

以下提示也许能使你的故事更生动: A.故事中间会出现怎样的波折?结果怎样? B.你会赋予三个角色怎样的性格?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3)字数在500-800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