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蒿

青蒿

来源:世旅网
古名“菣”(qìn)。为菊科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是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 中文学

青蒿

名:

拉丁学Sweet Wormwood Herb,Herb of 名: Sweet Wormwood

草蒿,廪蒿,茵陈蒿,邪蒿,香

别称:

蒿,苹蒿,黑蒿,白染艮

二名

Artemisia carvifolia

法: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菊目 科: 菊科 属: 蒿属 种: 青蒿 亚种: 大头青蒿

分布区尼泊尔、印度、日本、越南、域: 朝鲜、缅甸,中国大陆 拉丁

Artemisia carvifolia

名:

目录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栽培技术 1. 基本要求 2. 幼苗假植 3. 本田准备 4. 适时移栽 5. 田间管理 6. 病虫害防治 7. 适时收获 药用价值 1. 抗疟作用 2. 抗菌作用 3. 抗寄生虫作用 4. 解热作用 5. 免疫作用 6.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7. 其它作用 现代研究 1. 主要成分 2. 药理作用 生药材鉴定 1. 性状鉴别 2. 显微鉴别 化学成分 药物动力学 医学考证 各家论述 药用介绍 青蒿素(黄花蒿素) 青蒿历史 真假青蒿 饮品 药方选录 营养知识 形态特征 青蒿-原植物(图2) 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一些地方也叫牛尿蒿。主根单一,垂直,侧根少。茎单生,高30—150厘米,上部多分枝,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叶两面青绿色或淡绿色,无毛;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三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有长叶柄,花期叶凋谢;中部叶长圆形、长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第一回全裂,每侧有裂片4—6枚,裂片长圆形,基部楔形,每裂片具多枚长三角形的栉齿或为细小、略呈线状披针形的小裂片,先端锐尖,两侧常有1—3枚小裂齿或无裂齿,中轴与裂片羽轴常有小锯齿,叶柄长0.5—1厘米,基部有小形半抱茎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一(至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无柄。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3.5—4毫米,具短梗,下垂,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狭小,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背面绿色,无毛,有细小白点,边缘宽膜质,中层总苞片稍大,宽卵形或长卵形,边宽膜质,内层总苞片半膜质或膜质,顶端圆;花序托球形;花淡黄色;雌花10—2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伸出花冠管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30—40朵,孕育或中间若干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与花冠等长或略长于花冠,顶端2叉,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至椭圆形。花果期6—9月。 地理分布 青蒿-原植物(图3) 产吉林、辽宁、河北(南部)、陕西(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等省区;常星散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 朝鲜、日本、越南(北部)、缅甸、印度(北部)及尼泊尔等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地区。 形态特征

青蒿-原植物(图4)

为一年生草本,高达1.5m,全株黄绿色,有浓烈的挥发性香气。茎直立呈圆柱形,多分枝,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顼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茎基部及下部的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卵形,二至三回羽状深裂,上面绿色,下面色较浅,两面被短微毛;上部叶小,常一次羽状细裂。头状花序极多数,球形,直径1.5~2mm,有短梗,下垂,总苞球形,苞片2~3层,无毛,小花均为管状,黄色,边缘雌性,中央两性,均能结实。瘦果椭圆形,长约0.7mm,无毛。花期7~10月,果期9~11月。

地理分布

全国各地。

栽培技术

基本要求

青蒿(图5)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为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株高40-150厘米以上,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光照要求充足。青蒿药

用价值很高,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产很多系列药品。青蒿素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治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全草入药,洗净鲜用或晒干制药。青蒿作物粗生易管,生长期短,投资少,收益快。现将其生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幼苗假植

应选择水源充足的田块,起厢种植。要求厢面宽1.2米,假植规格株行距为10-15厘米。假植后加强肥水管理。可用腐熟人粪尿或亩用复合肥5公斤冲粪水淋施,做到勤施薄施。大约假植18-20天左右(气温低时约需25-30天)当植株生长到10-15厘米时,即可移至大田种植。 本田准备

本田应选择水源有保证,能排能灌的田块。经深翻梨耙、碎土。每亩施腐熟农家肥或土杂肥2000-2500斤,磷肥50-60斤作基肥。开沟起厢种植。起厢规格为:宽1.2米,沟宽0.4米,沟深0.2-0.5米,每厢种二行,株行距为0.8×0.8米。 适时移栽

当假植苗达到10-15厘米时进行移栽,移栽时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栽后淋足定根水。可合理密植,亩植1000株左右。 田间管理

移栽后应加强田间管理。做到科学施肥,合理排灌。可分三个阶段施肥。第一阶段:移栽一个星期左右轻施复合肥或农家肥。亩用复合肥10-15斤或用0.3%的复合肥水淋施。第二阶段:移栽后15-20天,每亩开穴施复合肥35斤左右或腐熟农家肥,施肥后进行复土。第三阶段:移栽35-45天后亩施50斤复合肥或农家肥,结合培土。大田种植要防渍水,在雨季注重排除渍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青蒿主

青蒿(图6)

要病害是茎腐病。在多雨季节,如发生茎腐病,可用灭病威或托布津防治。 虫害:青蒿主要害虫有蚜虫,应在其迁飞扩散前喷药,亩用40%乐果或20%速灭丁或蚜虱净等喷雾防治。 适时收获

青蒿生长最旺盛期即花蕾期进行收获。选择晴天,砍倒主杆,在大田晒一天。第二天收起在晒场晒干,打落其子叶,子叶继续晒干,符合收购要求即可销售。

药用价值

抗疟作用 青蒿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对鼠疟、猴疟和人疟均呈显著抗疟作用。体内试验表明,青蒿素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而对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前期无效。青蒿素具有快速抑制原虫成熟的作用。蒿甲醚乳剂的抗疟效果优于还原青蒿素琥珀酸钠水剂,是治疗凶险型疟疾的理想剂型。青蒿琥酯2.5、5、10、15mg/kg,2次/天,连续3天,皮肤外搽,治疗猴疟均有不同程度疗效。5、10mg/kg,2次/天,连续10天,皮肤外搽即可使猴疟转阴。加入适量促透氮酮,可 青蒿-中药材 提高抗疟作用。脱羰青蒿素和碳杂脱羰青蒿素对小鼠体内的伯氏疟原虫K173株的ED50和ED90分别为12.6mg/kg和25.8mg/kg。体外试验表明,青蒿素可明显抑制恶性疟原虫无性体的生长,有直接杀伤作用。青蒿素、蒿甲醚和氯喹对恶性疟原虫的IC50分别为75.2,29.4.和43.2nmol/L。青蒿素酯钠对恶性疟原虫6个分离株(包括抗氯喹株)有抑制作用。 抗菌作用 青蒿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结核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青蒿挥发油在0.25%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抑菌作用,在1%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青蒿素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青蒿酯钠对金葡萄、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卡他球菌,甲型和乙型副伤寒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青蒿中的谷甾醇和豆甾醇亦有抗病毒作用。 抗寄生虫作用 青蒿乙醚提取物、稀醇浸膏及青蒿素对鼠疟、猴疟、人疟均呈显著抗疟作用。体外培养提示,青蒿素对疟原虫有直接杀灭作用。电镜观察证明,青蒿素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无性体的膜相结构,首先作用于食物色膜、表膜和线粒体膜,其次是核膜和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体亦有影响。由于食物泡膜发生变化,阻断了疟原虫摄取营养的早期阶段,使疟原虫迅速发生氨基酸饥饿,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体外,使泡浆大量损失,内部结构瓦解而死亡。青蒿素对间日疟、恶性疟及抗氯喹地区恶性疟均有疗效高、退热及原虫转阴时间快的特点,尤其适于抢救凶险性疟疾,但复燃率高。此外,青蒿尚有抗血吸虫及钩端螺旋体作用。 青蒿(图7) 解热作用 用蒸馏法制备的青蒿注射液,对百、白、破三联疫苗致热的家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青蒿与金银花组方,利用蒸馏法制备的青银注射液,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热的家兔,有比单味青蒿注射液更为显著的退热效果,其降温特点迅速而持久,优于柴胡和安痛定注射液对照组。金银花与青蒿有协同解热作用。 免疫作用 用小鼠足垫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兔疫特异玫瑰花试验和溶血空斑试验等4项免疫指标观察青蒿素的免疫作用,发现青蒿素对体液免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青蒿素、蒿甲醚有促进脾TS细胞增殖功能。肌肉注射蒿甲醚对Begle大外周血T、B、Tu及Tr淋巴细胞亦有明显抑制作用。亦明显降低正常小鼠血清IgG含量、增加脾脏重量。降低鸡红细胞致敏小鼠血清IgG含量。静脉注射青蒿素50-100mg/kg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50.2-53.1%)和吞噬指数(1.58-1.91)。青蒿素还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细胞免疫作用。青蒿琥酯可促进Ts细胞增殖,抑制TE细胞产生,阻止白细胞介素及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兔心灌注表明,青蒿素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静脉注射有降血压作用,但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认为主要系对心脏的直接抑制所改。静脉注射20mg/kg青蒿素可抗乌头碱所致兔心律失常。 其它作用

青蒿琥酯能显著缩短小鼠戊巴比妥睡眼时间。青蒿素对实验性矽肺有明显疗效。蒿甲醚对小鼠有辐射防护作用。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含倍半萜类, 如青蒿素(Qinghaosu, Artemisinin)、青蒿素G(Artemisinin G)、青蒿甲素(Qinghaosu-Ⅰ)、青蒿乙素(Qinghaosu-Ⅱ)、青蒿丙素(Qinghaosu-Ⅲ)、青蒿丁素(Qinghaosu-Ⅳ)、青蒿戊素

(Qinghaosu-Ⅴ)、表脱氧青蒿乙素(Epideoxyarteannuin B)、青蒿醇(Artemisinol)、青蒿酸甲酯(Methylart eannuate)、青蒿酸(Artemisic acid)、6, 7-脱氢青蒿酸(6, 7-Dehydroartemisinic acid)、环氧青蒿酸(Epoxyarteannuinic acid). 亦含挥发性成分, 如莰烯(Camphene)、β-莰烯(β-Camphene)、异蒿酮(Isoartemisia ketone)、左旋樟脑(l-Camphor)、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β-蒎烯(β-Pinene)以及α-蒎烯(α-Pinene)、蒿酮(Artemisia ketone)、樟脑(Camphor)、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反式丁香烯(Trans- caryophyllene)、反式-β-金合欢烯(Trans-β-farnesene)、异戊酸龙脑酯(Bornyl isovalerate)、γ-荜澄茄烯(γ-Cadinene)、δ-荜澄茄烯(δ-Cadinene)、α-榄香烯(α-Elemene)、β-榄香烯(β-Elemene)、γ-榄香烯(γ-Elemene)、β-马啊里烯(β-Maaline- ne)、γ-衣兰油烯

(γ-Muurolene)、顺式香芹醇(Cis-carveol)、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β-香树脂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等.

尚含黄酮类成分, 如: 山柰黄素(Kaemp- ferol)、槲皮黄素

(Quercetin)、黄色黄素(Luteolin)、藤菊黄素(Patuletin)、槲皮

黄素-3-芸香甙(Quercetin-3-rutinoside)、黄色黄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ycoside)、山萘黄素-3-O-葡萄糖甙(Kaempferol-3-O-glycoside)、槲皮黄素-3-O-葡萄糖甙(Quercetin-3-O-glycoside)、藤菊黄素-3-O-葡萄糖甙

(Patuletin-3-O-glycoside)、6-甲氧基山萘黄素-3-O-葡萄糖甙(6-Methoxy- kaempferol-3-O-glycoside)、猫眼草酚(Chrysosp-

lenol-D)、泽兰黄素(Eupatorin)、柽柳黄素(Tamarixetin)、蓟黄素(Cirsimaritin)、万寿菊甙-3-甲醚(Quercetagetin-3-methyl ether)、鼠李黄素(Rhamnetin)、泻鼠李黄素(Rhamnocitrin)等. 还含香豆素(Coumarin)、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

(6-Methoxy-7-hydroxycoumarin)等香豆素类成分以及β-半乳糖甙酶(β-Galactosidace)、β-葡萄糖甙酶(β-Glucosidas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