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战国初期,三国分晋的卿大夫是
①韩 ②赵 ③楚 ④魏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 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 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3.元朝以前,就有许多汾州人、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这说明
A.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 B. 蒙古族、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友善 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 D. 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 4.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 重庆谈判 5.下图是“一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提出实业救国
B. 日本给北洋政府经济援助 C.北洋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提高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采取的正确措施有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该改革法》 ②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如今,上海浦东已经成为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提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8.近年来,我国海军多次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这充分表明
A.中国海军活动范围扩大 B. 中国政府重视外交活动 C.中国海军武装力量强大 D.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9.15、16世纪,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封闭和孤立状态的重大事件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开辟 D. 三角贸易
10.下列历史知识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B.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权宣言》
C. 苏俄新经济政策—1936年宪法 D. 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工业复兴法》 11.列宁曾说:“公社被镇压了,但鲍狄埃的《国际歌》却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公社的思想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B.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C. 人文主义思想 D. 天赋人权的思想
12.对下图相关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打破了日本几乎独霸中国的局面
B. 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 中国政府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3.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小明同学围绕“印度的独立和振兴”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
独立时间:1947年
斗争对象:英国
领 导 人:纳赛尔
发展状况:印度独立后半个多世纪中,科技领域
成绩显著,综合国力有了较大增强。
A.独立时间 B. 斗争对象 C. 领导人 D. 发展状况
14.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这表明
A.美国欲推行霸权主义 B. 美国要无私地援助欧洲 C.美国要改善与苏联的关系 D. 美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15.中国人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人用着韩国的三星手机,非洲人开着中国的奇瑞汽车„„这种现象说明
A.人们生活方式现代化 B. 社会物质产品多样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 世界格局多极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2分)
1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6分)
(1)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1分)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1分)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1分)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1分)
(5)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1分)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1
分)
17.根据图片提示信息,回答问题。(6分)
图一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仪式 图二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图三 上海APEC会议领导人 图四 欧盟旗帜 (1)分别说出四幅图片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4分) (2)这些历史事件共同反映了怎样的主题?(2分) 三、材料分析题:(6分)
18.材料一: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 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世舶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世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十一、二世纪,西欧城市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起初,琅城市民用巨款向城主赎买了自治权,但城主挥霍掉赎金后,背信弃义地取消了城市自治权。被激怒的市民拿起武器,进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后来,从市民阶层中分化出富裕市民和银行家,这些人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哪句话反映了开封城的发达?(1分) (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说的是什么现象?(1分) (3)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1分) (5)材料二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6)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产生了什么作用?(1分) 四、分析说明题(本题共12分)
19.材料:19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出现了新一波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和革命浪潮: 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不久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1868年起,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资本主义已越出少数几国范围而形成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古老的中国也受到冲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选择材料中任一历史事件,简述其基本史实。(提示:从原因、主要措施、作用等方面叙述)(4分)
(2)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探索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4分)
(3)归纳中国这些重大事件的共同作用,并加以说明。(2分)
(4)这一时期中国和世界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和革命,向世人昭示出哪些道理?(1分)林肯等人的优秀品质对青少年有什么启迪?(1分)
五、探究题(本题共15分)
20.2010年的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一次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盛会。历史上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沿着科技文化的发展轨迹,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任务一:梳理知识
(1)列举古代中外人类文化成果各一例。(2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哪国?(1分)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1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有哪些?(1分)举出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一个示例。(1分)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1分)说出这次工业革命不同于前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2分)
任务二:解决问题
(5)用史实阐明下列观点(只选一个观点说明即可)。(4分) 观点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观点二: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 任务三:思考感悟
(6)人类在充分享受科技文化成果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下来。(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