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就业的实习报告

关于就业的实习报告

来源:世旅网
一、实习目的、要求: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日趋严峻,就业问题成为高校大学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就业压力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态度。此次实习,我们以访谈的形式,就关于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目的: 1、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和态度。 2、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所选专业的看法、态度、学习动力,以及专业与就业方面的关系。 3、在调查中,通过不同人对专业、就业的不同看法,得出严峻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 4、此次调查以访谈的形式进行,熟悉访谈的程序,明确访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掌握访谈调查的技巧。 5、在访谈进行中,以访问员的立场充分体会与受访者交谈的过程,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提高专业技巧,为以后的访谈调查积累经验。 (二)、在访谈调查中对访问员有以下要求: 1、外观举止得体、大方。 2、熟悉调查的问题,并能为受访者清晰地解释相关问题。 3、谨遵问卷中的遣词造句。 4、准确地记录受访者的答案。 5、深入追问受访者。 6、访谈中要与受访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注意访问时的语气和态度,避免提出令访问者敏感的问题。 7、访谈结束后保存好访谈资料,并将其妥善保存。 二、实习主要内容: 调查围绕“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山西大学学生的学习态度”的主题,列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以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开展调查。 小组成员每人选择3个山西大学的学生进行访谈,做好访谈记录,访谈结束后,通过小组会议,成员互相交流各自访谈的记录和结果,讨论每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最后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结论。 三、实习总结(可另附报告): 通过对山西大学部分学生关于就业形势下学习态度的调查,使我初步了解到不同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就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70%的学生认为由于就业趋势日趋严峻,社会对大学生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而30%的同学则认为,就业压力日趋严重,求职中的竞争压力不仅仅来源于专业素质的差距,更关键的是求职者的背景,是否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家庭背景好的学生认为对待专业的态度没必要太认真,将来就业靠家庭关系。 在访谈中,我作为访问者与3个为不同类型的受访者进行交谈,通过提问受访者一些问题来了解他们对就业形势和专业学习态度的看法,从中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由于受访者的积极配合,整个访谈进行的比较顺利,同时,在访谈中,我作为初级访问者对访谈程序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体会到一个专业的访问者在访谈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访谈中出现的 问题: 1、没有准确把握好研究主题的方向,有些问题离题较远。 2、在问到关键问题时没有对受访者及时追问,寻求详细解答。 3、自己对专业问题料了解的不够透彻,以至于一些问题表达不清楚 4、由于初次访谈,交谈中不自然,导致少数问题没有涉及到。 通过此次访谈,使我积累了经验,初步掌握了访谈调查的技巧,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其他方面的缺陷,有必要通过各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相信这次访谈将会为我开展访谈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习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关于就业形势下山西大学学生的学习态

度的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利用对山西大学33名在校大学生的访谈资料,从学习态度、就业形势、求职等方面了解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学习态

度。调查结果表明,70%的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他们认为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必须有较强的能力和过硬的专业知识,30%的大学生则认为求职中未必完全靠专业知识和能力,关键是靠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所以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

关键词:就业形势 大学生 学习态度 能力提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曰益突出,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年的103.4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3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毕业生就业压力已经越来越大。在校大学生也深受就业形势的影响,尤其是在学习态度上就较大的改变。因此,探讨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是: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面对新的就业挑战他们有什么样的对策?就业是否会影响他们对所选专业的满意度?通过访问大学生上课的到勤状况,是否迟到早退以及听课效率来具体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回顾现有的同类型研究,在研究的主题上,研究者较多关注的是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状况,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而将就业形势与大学生学习态度相结合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项研究具有创造性;在研究对象上,现有研究多数以重点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但对普通的但却更为大量的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较少。

在调查方式上,本项研究采用非结构式访谈和观察的方法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访谈,以更加亲和的方式与受访者交谈,使他们自然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访问者在此过程中通过交谈和观察记录受访者的答案与表情,从而为研究收集丰富而真实的资料。

一、样本与资料:

以山西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非结构式访谈和观察的方式开展调查,小组成员围绕设计好的问题进行访谈,并做好记录。 访谈的相关问题:

1、你对现在的就业形势有何看法?对你的学习态度有什么影响? 2、你对你的专业满意吗?为什么?

3、你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吗?如果有,现在有没有开始着手准备? 4、你会选择与专业对口的职业就业吗? 5、你认为找工作主要依靠什么?

二、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同时,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就业竞争加剧了就业的难度。而关于就业形势下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观点:70%大学生认为就业越难,就越应该积极努力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尽可能地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能力,从而为自己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30%的大学生则认为,求职竞争激烈,还存在许多暗箱操作,依靠社会关系就能够有良好的就业,在校的学习不是特别重要,不认真学习。

从访谈记录来看,63%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比较满意,会努力学

习取得好成绩,拿奖学金,并且将来会从事相关的职业,37%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将来也不会从事与之相关的职业。满意的学生就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着力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而不满意的学生有的就为考试、毕业证而被动学习,有的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

当提及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51%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准备,49%的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明确的职业规划能使人有奋斗的目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并且能够从各种学习中提升自身能力,而没有明确规划的学生则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态度不佳。

关于将来求职中依靠什么,大多数学生认为关键靠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交际能力和专业素养,少数同学认为关系是“王道”。这种求职的看法,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支持学习靠能力的学生大多是家中无关系的,这就决定了他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在竞争中占优势。认为求职靠关系的多为家庭背景好,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有所安排,读大学就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所以就决定了他们学习被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

三、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山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统计,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好的,这是主流,他们认为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更应该积极努力学习,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更

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

尽管有较少的同学认为大学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将来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积极,以至于与很多态度好的同学形成了鲜明对比。

作为学生,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我们在未来的就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需注重一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1、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参加课外活动,与不同的人交流,从中获得的别人先进的思想,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网。

2、学习能力。专业技能是基础,但仅仅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使自己能跟上时代潮流。

3、实践能力。理论的作用就是指导实践,我们学习知识最重要的目的是它能应用到实践中,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同样的,企业需要员工将专业技能应用到实践,为企业创造效益,这就需要我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4、团队合作能力。当前无论是生产、管理或服务第一线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工作岗位越来越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这是胜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事,然而在工作岗位上往往一份工作的成功完成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这要求员工

不仅要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在团队里推动其他人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总之,无论就业形势如何严峻,就业竞争如何激烈,我们都应该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在毕业之前,尽可能地多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此来增强我们的竞争实力。尽管求职中有各种不公平,我们也要正确看待,现实无法改变,我们唯有增强自己的实力,当学有成时,用实力证明我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哲学社会学学院 张丽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