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圆管涵有二道,一为新建,一为加长。盖板涵为老涵改建,共15处。1座为老涵利用,其它为老涵加长。
二、施工准备 1、 材料情况
项目经理部委托驻马店市检测中心对涵洞施工所用的各种原材料均进行了试验检测。在施工中试验室随时对进场的原材料进检测,只有经试验室检测合格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签字后方可用于施工。施工所用的水泥为龙山水泥厂水泥,碎石为秀山石场,砂为河砂。
2、机械设备情况
项目部按规范要求,根据施工的具体条件投入了相应的机械设备,并均已调试完毕。
机械名称 砼搅拌机 水车 人力斗车 材料运输车 发电机 潜水泵 插入式振捣棒 规格型号 JC350 四川 EQ140-1 湖北 东方红170 25M3/H 数量 1台 1台 4台 2台 3台 2 3个 额定功率 7.5 KW 5000L 17马力 2.2 KW 2.2 KW
3、人员情况
项目经理部按规范要求,调集了完成此项工程所需的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施工负责人1名,质检工程师1名,测量员2名,试验员
1名,普工、技工30名。 三、施工方法 ⑴、圆管涵
1. 挖基
新建的采用半幅施工,先施工右半幅,再施工左半幅。开挖时按设计图纸要求放出开挖基坑边线,并撒灰线,采用反铲开挖至管涵设计底标高。对于加长的管涵,要对管中的流水进行导流,不能影响原有管涵的使用功能。基槽开挖后如遇基坑底部软弱土层,及时上报监理。基槽底应修置排水明沟,及时抽排坑底积水,以防雨水或地下水浸泡基槽,影响施工。基槽开挖完成后,应立即进行砼垫层施工,不得让基槽长期裸露。
2. 垫层和管座
垫层摊铺密实,砼不得有离析现象。垫层面坡度应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垫层施工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将管涵中心线弹至砼垫层上,进行管节安装,并将管节固定好,再浇灌管座砼。
3.安管
管节铺设从路的中心线向路边方向进行,应控制管节的轴线和坡度。在铺设过程中,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无多余砂浆。
4.接缝及进出水口
接缝宽度不大于5mm,并用不透水材料填塞接缝,再用二层沥青油毛毡包住接缝部分,然后在其外设置15cm厚水泥砂浆带,并充分养护。进出水口采M7.5浆砌片石的八字型。施工是在管座砼施工完成后施工。
5.土方回填
回填土必须符合要求,回填土内不得有垃圾、有机物、腐殖土
等。回填采用机械夯实,回填时应分层对称回填,每层虚铺厚度不超过30cm。回填土的含水量及击实指数应严格控制。回填时,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试验。
⑵、盖板涵 1.
拆除
老涵的八字墙采用反铲拆除。 2.
挖基
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涵洞采用不同方法,有的可以采用人工挖土到设计标高。土方较大用用反铲挖土。
3. 基础及洞内铺砌
基础采用C15砼,模板采用钢模。洞内采用M7.5浆砌片石。基础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施工浆砌片石。
4. 涵洞的台帽、台身为C20现浇砼,模板采用组合钢拼装成型,外侧用Φ48钢管及木枋支撑。在浇砼前要对基础砼进行凿毛处理,以便更好结合。
5.盖板采用现场现浇,模板也采用组合钢模,在台身施工完成后,在涵洞内侧用钢管搭设满堂架,立杆的间距不能大于1.5米,并要将立杆底部夯实或铺垫木板,防止在浇灌砼时发生沉降。钢筋在驻地加工完成后,运到现场绑扎。
三、施工顺序
涵洞施工计划从K906+113.3开始,向确山方向进行,做完后,再从K906向驻马店方向施工。
四、质量要求
施工时质量按招标文件施工技术规范施工。
盖板涵检查项目
项次 1 2 3 4 5 6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砼或砂浆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之内 轴线偏位(mm) 涵底流水高程(mm) 长度(mm) 孔径(mm) 顶面高程(mm) 50 ±20 +100,-50 20 50 检查方法 按JTJ071-98附录D或F检查 用经纬仪纵横各2处 水准仪检查洞口处拉线检查中间2处 用尺量 尺量3处 用水准仪检查3处 管涵检查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1 砼强度(Mpa) 2 轴线偏位(mm) 3 4 5 6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在合格标准之内 按JTJ071-98附录D检查 50 用经纬仪纵横各2处 水准仪检查洞口2处拉线检涵底流水高程(mm) 20 查中间2处 涵管长度(mm) +100,-50 用尺量 管底宽、厚度(mm) 大于设计值 尺量3处 相邻管节管径≤底面错口1m (mm) 3 用水平尺检查接头处 砼基础检查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之内 按JTJ071-98附录D检查 2 平面尺寸(mm) ±50 长宽各3个断面(尺量检查) 基础底面高程3 ±30 用水准仪测量5~8点 (mm) 4 轴线偏位(mm) 25 用经纬仪测量纵横各2点 五、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5.1.1 加强职工进场质量思想教育,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
主”的方针,增强质量意识。
5.1.2 以确保本工程施工工程质量达工程质量评定优良标准为目的,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按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单位及人员,从项目的各部门到班组,层层落实,明确责任,制定措施。
5.1.3 推进施工项目质量目标管理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5.1.4 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成立质量管理QC小组
5.1.5 依据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详细施工方案及单项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按施工方案施工。
5.1.6 工程材料质量保证
1. 原材、成品、半成品进场必须有合格证,并做材料试验,在有效期内使用。
2. 地材先调查材源,取样试验、合格品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料。 3. 建立材料进场检查送验制度。
5.1.7 坚持“三检制”,即自检、质检部验收,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建立质量否决制度;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5.1.8 坚持样板引路制度,每项工程、每道工序,确保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5.1.9 编制试验方案,并严格按试验方案对工程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
5.1.10 施工操作的质量保证
专业技工、高级技工人员持证上岗并保持稳定,选用性能优良,先进的机械设备,并配备先进的检验仪器控制质量。
5.1.11 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不因或尽量避免因质量不合格而返工影响工期。
5.1.12 质量保证控制流程图
施工组织总设计、设备报验单经理部审核工程监理开工报告不同意审核结果开工审核(施工方案材料等)监理审核结果不同意同意样板施工检查验收监理、质安部合格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不合格返工隐蔽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自检合格质安部填报(隐蔽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单)质安部现场检查监理、质安部检查结果资料核查监理、质安部不合格返工签证、计量(质量验收单)监理单位工程竣工验收驻地监理、项目经理部质量保证控制流程图
施工安全
a. 参加施工的人员要经过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b. 施工人员必须遵守现场纪律和国家法令、法规、规定的要求,必须服从项目经理部的综合管理。
c. 施工人员开始作业前,必须先检查是否正确使用“三宝”,防护是否稳妥后,方可开始作业。
d. 施工作业面在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确保夜间施工的施工人员的安全。
e. 夜间施工执行申请审批制,未经批准不准夜间施工。 f. 施工作业区严格封闭,安排专人负责指挥行人及行车的交通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