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永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永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来源:世旅网
永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鼎盛(dǐng) 簇拥(cù) 幌子(huǎng) 砧板(zhēn) B . 耷拉(dā) 行头(xíng) 怯懦(nuò) 忌讳(huì) C . 积蓄(xù) 拾掇(duo) 捣蛋(dǎo) 撂杆(Iiào) D . 憋闷(biē) 煞白(shà) 眩晕(yūn) 怵三分(chù) 2.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轻装珮剑到仙山。

B . 春秋末年晋国的赵简子在山中一带打猎,一头狼中箭而逃。 C . 这种忘恩负意的禽兽,你不杀死它,不是忍慈,而是愚蠢。 D . 侮当初不听青儿语,端阳佳节把杯贪。

3. (2分) (2017八下·威远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C . 她性格内向,行为乖张,鹤立鸡群 , 使大家感觉很难与她相处。 D .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桑田。 4. (2分)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冼星海的交响乐而创作的组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展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B . 《最后一课》中法国战败后,阿尔萨斯和洛林被迫割让,教师小弗郎士和学生韩麦尔的形象栩栩如生,表现了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C . 《土地的誓言》由我国现当代作家端木蕻良所写,该文表达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D .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北朝民歌,由郭茂倩搜集整理,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9分)

5. (9分) (2011·太原) 默写。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 ②________ ,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

④毕业在即,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 , ________ , ”可作为送给朋友的临别赠言,祝福友人的理想能够实现。

第 1 页 共 8 页

⑤《出师表》中,“________ , 咨臣以当世之事”让我们联想到“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

⑥诗歌中,我们常常能读出诗人的眼泪。“夕阳西下,”是马致远笔下的羁旅之愁;“白头搔更短,________”是杜甫笔下的忧国之痛;“________ , 却话巴山夜雨时”是________(填作者名)笔下的相思之苦。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6. (5分) (2015八上·鄱阳期末)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理解和积累给三峡写一篇80字左右的导游词。 ①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204公里。

②两岸山峰海拔1000-1500公尺,峭崖壁立,江面紧束,水道曲折多险滩,舟行峡中,有“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的境界。

③三峡是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

④三峡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有修筑高坝的地质地貌条件,峡谷东口建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现还有三峡大坝。

⑤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有丰都鬼城,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和宏伟的三峡工程等。

导游词:

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

7. (5分)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共经历了多少难?其中大徒弟孙悟空的筋斗云一翻是多少里?他会多少般变化?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 (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寒① 【北宋】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

本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

通读全诗,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9. (12分) (2017九上·宁江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第 2 页 共 8 页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 , 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 , 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 , 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朕问其故________ ②数延见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3) 从这段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一位君主?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0. (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题。

猫儿原是捉老鼠的,猫鼠之间,本有天生敌意。然而,江山易改,本性亦不难移。曾几何时,豢养之下,懒猫已经懒得与鼠类为敌。它不仅不捉老鼠,甚至见了老鼠就逃,颇似当年的军阀碰上日本兵。一天晚上,厨房里出现一只老鼠,中等大小,并不可怕。我把厨房门窗先关了,请太太把懒猫从电视机上抱下来,往厨房一丢,立即关上门,站在外面静静等着。等了半天,里面毫无动静,我开门一看,懒猫已经睡在磁砖的灶台,头搁在煤气炉上。一气之下,我冲了进去,拿起棒子先将猫打走,又向柜下罐后乱戳一阵,终于把老鼠赶了出来,乱跳乱闯;这时,那懒猫若果还有一点猫性,应该趁机跳扑过去,替我把老鼠捉住。谁知它竟然狗急跳墙,跳上碗柜,然后在那上面,虎虎喷气,作防御态势。我一气之下,不打老鼠,反过头来打猫;太太在门外大概听到猫儿悲鸣,推门进来劝架;于是,猫鼠连袂趁隙闯出,落荒而逃。所谓养猫千日,用猫一时;养得太久,居然不堪一用。

(节选自颜元叔《懒猫百态》)

(1) 下面这个比喻句很妙,请谈谈你的看法。

它不仅不捉老鼠,甚至见了老鼠就逃,颇似当年的军阀碰上日本兵。 (2) 这只猫很懒并且害怕老鼠,请你举些例子来说明这一特点。 (3) 举例说明这段文字幽默的特点。

11. (25分) 阅读《割麦》,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天还没亮,沈老师便起来了,妻子还在熟睡。他摸索着将窗帘拉开,桌子上便泻下了一片淡淡的月光,屋里的东西也便依稀可见了。他又摸摸索索地从墙上摘下镰刀,轻轻拉开门,来到院里的石墩旁蹲下磨刀。村子里很安

第 3 页 共 8 页

静,只听见低低的沙沙磨刀声。

②磨罢镰,沈老师便走出了家门,他往东刚走了几步,不由笑了,用镰把敲敲脑袋,又回头往西。往东二里是学校,每天从家里出来便是往东去学校,走顺路了。自家的地在村西头,却很少去。家里家外的活,都是孩子他妈一手包揽,可真苦了一个妇道人家。妻子真是好样儿的,表面上她常对人说:“就他忙,一个孩子王有什么了不起的?”可她对丈夫获得的各级优秀教师证书什么的,却宝贝似的保存着。她从心里疼爱他,理解他,支持他。

③迎着一弯下弦月,沈老师走着,心里仿佛揣着一个神圣的使命。多少年了,他都没有完成这项“使命”,以弥补他对妻子的愧疚。

④他边走边想着孩子妈多少年来的辛勤。到了地头,借着月光,只见麦垅像一幅幅金黄的缎带,煞是喜人。他动镰便割了起来。麦子潮润润的,晨风凉爽爽的,地里就他一个人,割得挺自在。他估摸割完后还不会耽误到学校辅导学生晨读,待孩子妈来了,一定会惊喜。想到这儿,他笑了。然后,中午放学后再去找台打麦机,连三赶四将麦子脱出来,该是他今年麦收的功劳。

⑤他不由地想到了学校。割麦如救火,救火如救命,辅导学生复习准备中考不像救命?每当上学校经过村口,住在那里的驼背八爷总是眼巴巴地望着他,问:“小三呀,哦不,沈老师,咱这穷乡僻壤里啥时能飞出只金凤凰啊?”是啊,他肩负着多少乡亲的厚望啊,村里爷儿们识字断文的少,都希望小字辈有个出息;再说,前几天乡文教助理曾经拍着他的肩膀说:“沈老师,咱乡就看你们‘联中'了,你们‘联中'就看你教的那个班级。”……

⑥不知不觉中,月儿不见了,东方染上一片橘红,麦子割完了。望着满地的麦茌,他笑得好舒心。

⑦匆匆地赶回家,妻子也早起床做饭,见他拿着镰刀急急忙忙的样子,将一只手从面盆里抬起来在额头上搭个凉棚,望着东方刚露头的太阳:

⑧“哟,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

⑨“别用老眼光看人嘛!”沈老师笑笑,“今儿上午你把麦子拉到场里,晌午我去找打麦机。” ⑩“嗯,我看错了,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

⑪上午十点多钟,沈老师正给学生上课,妻子气呼呼地赶来了,当着几十个学生的面,劈头就问:“你割的是谁家的麦子?”“咱家的呀!”“胡说!你把三狗子家的割了!”“哄——”学生们都笑了。他难堪地站着。妻子气呼呼地走了。

⑫傍晚,沈老师家的麦田里,十几个活泼的身影挥舞着镰刀。他们是沈老师的学生。沈老师此刻正在学校油印室满头大汗地印第二天要用的模拟试卷……

(1)

根据上下文推断,“使命”具体是指什么? (2)

“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和“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

文中有一整段关于沈老师去割麦路上的心理描写,请想想这段心理描写对表现沈老师这一人物形象起到怎样的

第 4 页 共 8 页

作用?

(4)

文章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多变,试举出一例说明它情节设计的奇妙。 (5)

简评沈老师这个人物形象。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写作:请从以下二道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感念师恩,祝福无限;一路风景,尽收眼底。心灵深处那些难忘的人与事、景与情,一定经常浮现在你的眼前,请以“我会记得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600字左右。

题目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字数600字左右。

第 5 页 共 8 页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9分)

5-1、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6-1、

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

7-1、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8-2、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9-1、9-2、9-3、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0-1、

第 6 页 共 8 页

10-2、10-3、11-1、11-2

11-3

11-4、11-5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第 7 页 共 8 页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