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单元练】冀州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题(培优练)

【单元练】冀州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题(培优练)

来源:世旅网


一、选择题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D.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D 解析:D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的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详解】

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正对刻度线,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没有单位数字无意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注意刻度尺的0刻度线是否磨损,已经磨损的,应该从其它整刻度量起,然后减去前面的刻度作为物体的长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小明去上学,他先以2m/s速度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的速度跑了5分钟,最后1分钟以1m/s的速度步行到学校。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 A.2m/s 解析:C 【详解】

小明同学第一段通过的路程为

B.3m/s

C.4m/s

D.5m/sC

s1v1t12m/s1min2m/s60s120m

第二段通过的路程为

s2v2t25m/s5min5m/s300s1500m

第三段通过的路程为

s3v3t31m/s1min1m/s60s60m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故选C。

s120m1500m60m1680m4m/s t1min5min1min420s3.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

关系为( )

A.v甲v乙 解析:B 【详解】

B.v甲v乙 v甲v乙 C. D.无法确定B

由图像可知,当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相同时,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由

sv可知

tv甲v乙

故选B。

4.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与时间关系的是( )

A.解析:D 【详解】

B. C. D.D

甲乙是同时从同一地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甲图中,可以看出乙的速度比甲快。 A.图中所示是匀加速的图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比乙的快,故B不符合题意; CD.图中是s-t图像,且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速度大的斜率大,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

运动的

B.乙图中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 C.丙图中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丁图中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C 解析:C

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故A错误;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与乘客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他以自己为参照物,自己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故C正确;

D.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6.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

13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m/s,后路程的平均速度44C.1.6m/s

D.2m/sC

2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m/s 解析:C

可以设总路程为s,算出前t1+t2,用公式v【详解】 设总路程为s,则前

B.1.5m/s

13路程用的时间t1,后路程用的时间t2,则总时间为t=44s计算出平均速度。 t1s331的路程为,后的路程为s,前路程用的时间为 44444t1s1ss v141m/s4m/s后

3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4t2s23s3s v242m/s8m/s物体全程时间为

tt1t2则全程平均速度为

s3s5s 4m/s8m/s8m/sv故选C。

ss1.6m/s5s t8m/s7.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 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 C.两车都向东行驶,和谐号行驶得较慢 D.两车都向西行驶,复兴号行驶得较快C 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机械运动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详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则当以复兴号为参照物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则当以复兴号为参照物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和两车都向东行驶,和谐号行驶得较慢,则当以复兴号为参照物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西行驶,故C符合题意;

D.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两车都向西行驶,复兴号行驶得较快,则当以复兴号为参照物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甲、乙先后从同一位置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比乙早出发2s,甲运动6s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甲与乙间的距离为2m,在a、b、c三条图线中,有一条是描述乙的运动情况的。关于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a B.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b C.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c D.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bC 解析:C 【详解】

图像横坐标是时间t,纵坐标是路程s,故图像为路程s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由题,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s,所以乙运动时间

t=6s-2s=4s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

s=s甲+2m=6m+2m=8m

也可能是

s′=s甲−2m=6m−2m=4m

由v=

s,乙的速度可能是 tv=

s8m==2m/s t4s也可能是

s4m==1m/s t4s由图线a,当s=8m时,t=4s,所以图线a表示的速度

v′=va=

8m=2m/s 4s由图线b,当s=8m时,t=5.5s,所以图线b表示的速度

8m≈1.45m/s 5.5s由图线c,当s=6m时,t=6s,所以图线c表示的速度

vb=vc=

6m=1m/s 6s由此可知,a、c都有可能是乙的s−t的图线,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如图甲是a,b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关于该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a车的图线表示的是a车比b车晚出发5s B.图甲中的10s时刻表示a,b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

C.图甲中的b车的图线表示的是b车出发时间在a车前15m处 D.图乙中的图线是b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A 解析:A 【详解】

A.由图甲可知,b车出发5s后a车才出发,故A说法正确; B.由图甲可知,10s时b车的速度为

vb=

a车的速度为

20m15m=0.5m/s

10sva=

20m=4m/s 5s故B说法错误;

C.由图甲可知,b车的出发地在a车前15m处,b车比a车早出发5s,故C说法错误; D.由B解析可知,图乙中的图线不是b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 故选A。

10.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通过比较可知( ) 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 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 解析:B

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丙的速度,然后将三个物体的速度单位统一,即可做出选择。 【详解】 甲的速度

B.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B

v甲36km/h10m/s

乙的速度v乙20m/s,丙的速度

v丙比较可知

s900m15m/s t60sv甲v丙v乙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故选B。

二、填空题

11.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1,则它们运动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2︰9【详解】设甲通过的路程为2s时间为3t;

乙通过的路程为3s时间为t则甲乙的速度分别为它们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解析:2︰9 【详解】

设甲通过的路程为2s,时间为3t;乙通过的路程为3s,时间为t,则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v甲它们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2s3s,v乙 3tt2s3s:2:9 3ttv甲:v乙12.给下面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4.6_____;

(2)成年人的步行速度大约为1.1_____。mmm/s【详解】(1)1物理课本的宽度约

1846cm=1846mm(2)2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

解析:mm m/s 【详解】

(1)[1]物理课本的宽度约

18.46cm=184.6mm

(2)[2]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

13.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在0~t1时间内的速度比t2~t3时间段内的速度______(填“大”或“小”),如果t1=2s,t2=6s,t3=15s,s1=40m,s2=90m,则在0~t3时间段内的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在t1~t2时间段内,以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是_____的。

大6静止【详解】1分析汽车路程—时间图像斜率表示

速度在0~t1时间内的速度—时间的斜率大故在0~t1时间内的速度比t2~t3时间段内的速度大2如果t1=2st2=6st3=15ss1=40ms2=9

解析:大 6 静止

【详解】

[1]分析汽车路程—时间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在0~t1时间内的速度—时间的斜率大,故在0~t1时间内的速度比t2~t3时间段内的速度大。

[2]如果t1=2s,t2=6s,t3=15s,s1=40m,s2=90m,则在0~t3时间段内的汽车的路程为

s=s2=90m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vs90m6m/s t315s[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在t1~t2时间段内,该汽车是静止的,以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是静止的。 14.如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甲与一个跑步的人乙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跑步者前进的速度是_____米/秒。骑车者的行驶的路程为500米时,所用的时间为_____秒。

25

解析:25

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分别计算出甲、乙的速度;再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骑车者所需时间。 【详解】

[1]由图可知,跑步者乙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60m,则乙的速度

v乙s乙60m12m/s t乙5s[2]骑车者甲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60m,则甲的速度:甲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60m,则甲的速度

v甲s甲60m20m/s t甲3ss可得所用的时间 t骑车者甲行驶的路程为500米时,由vs甲500mt甲25s v甲20m/s15.《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

运动静止【详解】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

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解析:运动 静止 【详解】

[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

[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16.如图甲所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 ),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s(提示:小盘指针为分针,大盘指针为秒针)。

B3152775【详解】1由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2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左侧与对齐右侧在处所以物体

解析:B 3.15 277.5

【详解】

[1]由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B。

[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5.15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5.15cm-2.00cm=3.15cm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

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

4min37.5s=277.5s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一些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属于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

即可。

17.某同学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_____cm。1cm172m1724【详

解】1由身高1724m可知数字2是倒数第二位即厘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2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计值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

解析:1cm 1.72m 172.4 【详解】

[1]由身高1.724m,可知数字2是倒数第二位,即厘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2]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计值,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1.72m;

[3]如果改用cm作单位,1m=100cm,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172.4cm。

18.甲、乙两人同时乘坐不同的观光电梯,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匀速下降,则甲是在_____,乙是在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静止”)上升;上

升【详解】1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根据运动的相对性以地面为参照物甲在匀速上升2乙看见甲匀速下降实际上是以乙为参照物甲相对乙匀速下降甲相对地面匀速上升故乙相对地面也匀速上升且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解析:上升; 上升。 【详解】

[1] 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根据运动的相对性,以地面为参照物,甲在匀速上升。 [2] 乙看见甲匀速下降,实际上是以乙为参照物,甲相对乙匀速下降,甲相对地面匀速上升,故乙相对地面也匀速上升,且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19.如图所示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 000 s,步长是0.5 m,则他总走了__________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1【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小明此次步行总共走的步数是6000

步步长是05m则他总走了2他步行的速度是

解析:1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到,小明此次步行总共走的步数是6000步,步长是0.5 m,则他总走了

s0.5m60003000m

[2]他步行的速度是

vs3000m1m/s t3000s20.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2:1,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当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为3: 4,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_。2:13:8

【详解】1已知v甲:v乙=2:1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即t甲=t乙由v=可得通过的路程之比:===2s甲:s乙=3:4由v=可得甲乙两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

解析:2:1 3:8 【详解】

[1]已知v甲:v乙=2:1,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即t甲=t乙,由v=之比:

s可得,通过的路程ts甲v甲t甲v甲2===, s乙v乙t乙v乙1[2]s甲:s乙=3:4,由v=

s可得,甲乙两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 ts甲t甲v甲s甲v乙313==×=×=。 t乙s乙s乙v甲428v乙三、解答题

21.刘萍在上海浦东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如图所示为她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如果仍按照当前的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36 km的甲地到乙地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解析:(1)20min;(2) 36 km/h;(3) 1h 【详解】

解:(1)由可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

t=10:20-10:00=20min

(2)由可知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12km,t=20min=h,则速度为

13v(3)甲地到乙地大概需要时间为

s12km=36km/h1 th3s136km=1h v36km/ht1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20min;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36km/h; (3)甲地到乙地大概需要时间为1h。

22.有一段铁路与公路并行且平直。一辆小汽车沿公路以60 km/h的速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是0.5h。一辆火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20min。求火车的行驶速度。 解析:90km/h 【详解】

由题意知,一辆小汽车沿公路以60 km/h的速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是0.5h。则路程为

sv1t160km/h0.5h=30km

一辆火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20min。则火车的行驶速度为

v2s30km30km==90km/h20 t20minh60答:火车的行驶速度为90km/h。

2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做直线运动,图甲、乙分别是甲的s-t和乙的v-t图像。求: (1)甲车4~6秒的速度是多少? (2)乙车1min运动的路程是多少?

(3)从出发开始,请你分析说明并计算:甲、乙两物体第一次相遇时,乙运动了多少时间?

解析:(1)5m/s;(2)120m;(3)2.5s 【详解】

解:(1)由图可知,在4~6秒运动的路程

s=15m-5m=10m

在4~6秒的速度

s10m=5m/s t6s-4s(2)根据图乙可知v乙=2m/s,乙车1min运动的路程

vs乙=v乙t=2m/s×60s=120m

(3)甲车在0~2秒的速度

v1s15m2.5m/s t12s开始时,甲在前,乙追甲,在0~2秒内

v1=2.5m/s>v乙=2m/s

乙不可能追上甲,由于甲在2~4秒静止,甲的路程为s0=5m,在4秒时,乙运动的路程

s1=v乙t′=2m/s×4s=8m>s0=5m

故乙第一次乙追上甲时,甲处于静止,乙运动的时间

s5mt乙=0==2.5s

v乙2m/s答:(1)甲车4~6秒的速度是5m/s; (2)乙车1min运动的路程是120m;

(3)甲、乙两物体第一次相遇时,乙运动了2.5s。

24.板樟山慢行隧道全长1235m,是国内最长的慢行隧道,隧道内宛如水族馆、植物园般,已成为珠海一处新的网红打卡点。小明周末从广州到珠海游玩,特意到此打卡。 (1)小明在某处看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请问他到达珠海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小明如愿来到隧道,他踩着单车,经过隧道的时间是500s,期间他驻足欣赏美景耗费了

200s,请问小明经过隧道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析:(1)1.1h;(2)2.47m/s 【详解】

(1)由图可知,到珠海还有100km,限速即最大速度为100km/h,由v少需要时间

s小明到达珠海至tts110km1.1h v100km/hs1235m2.47m/s t500s(2)小明经过隧道的时间为500s,则小明经过隧道的平均速度

v答:(1)小明到达珠海至少需要1.1h; (2)小明经过隧道的平均速度为2.47m/s。

25.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时间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上海 苏州 09: 51 09:53 84 常州 10: 33 10:35 南京 11:45 09: 15 0 300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30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最后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位) 解析:(1)120km/h;(2)86.7km 【详解】

(1)上海到南京全程的时间t=11:45-9:15=150min=2.5h,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s300km120km/h t2.5h(2)苏州到常州的时间:t′=10:33-9:53=40min,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

svt130km/h401h86.7km 60答:(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0km/h;(2)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86.7km。

26.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参观科技馆,他们的家和科技馆的位置如图所示。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以5m/s的速度从家出发10min后遇到小红从家出来,一同骑车又用15min的时间到达科技馆。求:

(1)小明和小红两家的距离是多少? (2)小红骑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小明去科技馆的路上骑车的平均速度多大?

解析:(1) 3000m;(2) 4m/s;(3) 4.4m/s 【详解】 解:(1)根据vs知,小明家到小红家的距离 ts1=v1t1=5m/s1060s=3000m

(2)小红骑车的平均速度

v2(3)小明从家出发到科技馆的总路程

s23600m=4m/s t21560ss总=s1s2=3000m+3600m=6600m

总时间

t总=t1t2=10min+15min=25min=1500s

小明去科技馆的路上骑车的平均速度

s总6000mv=4.4m/s

t总1500s答:(1)小明和小红两家的距离是3000m; (2)小红骑车的平均速度为4m/s;

(3)小明去科技馆的路上骑车的平均速度4.4m/s。

27.小明平时骑自行车上学需要10min,若他的骑行速度为10.8km/h,小明家距离学校多远?升入八年级后,为了锻炼身体,小明改为步行上学,从家到学校需要20min。小明的步行速度是多少? 解析:1800m;1.5m/s 【详解】 解:他的骑行速度

v10.8km/h=3m/s

t10min=600s

由vs可得,小明家距离学校的距离 tsvt3m/s600s=1800m

步行的时间

t20min=1200s

则小明的步行速度

vs1800m=1.5m/s t1200s答:小明家距离学校1800m;小明的步行速度是1.5m/s。

28.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贺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1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1时45分。则: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为多少?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贺州需要多长时间?

解析:(1)30min;(2)100km/h;(3) 42min 【详解】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

t45min-15min30min0.5h

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30min。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是

s120km-70km5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

vs50km100km/h t0.5h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100km/h。

(3)据图可知从B地到达贺州还需行驶的路程s'70km,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则轿车从B地到贺州所用时间是

s'70kmt0.7h42min

v100km/h'从B地到达贺州需要时间是42min。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为30min;(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贺州需要42mi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