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后现代视域下的当代美术嬗变

后现代视域下的当代美术嬗变

来源:世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2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Vo】.3l No.2 第3l卷(总第128期) Apr.,2006 后现代视域下的当代美术嬗变 周金月 (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美术系,内蒙古呼伦贝尔市021008) 摘要: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理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现代艺术的各个门类之中,权威消失、反理性、怀疑论思潮的扩张, 导致西方当代艺坛上权威概念的消失,也导致了艺术创作与广大受众之间沟通的抵牾与梗阻。对于当代美术作品的解读 需要一个与之相契合的全新视域。在后现代视城里,现代美术作品都被赋予了更丰富的艺术语言和多重的解读视角,后 现代艺术在给予A-4n“超越精神的自由”的同时,也背离了艺术的旨归。 关键词:当代美术嬗变后现代视域 作者简介:周金月(1963一),女,内蒙古人,副教授,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美术系教师。 中图分类号:J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6)02-0115-05收稿日期:2005—10-03 后现代主义思想对当代的艺术创作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各种艺术层面,从艺术作品的形式本身到艺术 家自身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思想,都无不折射和彰显出当代美术创作对权威的否弃和对传统艺术创作规则 的离叛。正如后现代哲学家利奥塔所说的那样:“科学、语言、艺术的游戏规则全都变了,‘后现代’一 词恰好标示出当今的文化和状况”。 后现代哲学思想对当代美术创作的影响林林总总,后现代主义彻 底改变了当代美术创作的程式与话语方式,也改变了当代美术创作的审美取向。在传统的观察视域和价 值判断下,当代美术创作的艺术蕴涵和审美价值难以得到充分的阐释与解读。作为对美术作品的领略、 品味、体验和赏识等一系列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欣赏要求欣赏者必须能够深入其境界,从反复的品味中 进行联想、想象及创造,从而领悟其深刻的内蕴。然而,无论是在美术作品的形式还是内容上,当代的美 术作品的艺术创作程式和艺术追求与传统的美术作品的评判理念和审美取向之间都存在着相当大的抵 牾,就当代艺术作品的具体赏析过程而言,客观上需要一个与当代美术作品特征相契合的全新视域。后 现代主义思想和艺术主张为这个视域提供了一个可资参照的架构,循着后现代这个独特的视角我们可以 更准确的解读当代美术创作诡异晦涩的艺术表象背后深层的艺术语汇,以及现代艺术家所欲传递的、对 社会与人生的独特的理解和体察。 关于后现代艺术的是非评说可谓见仁见智,持不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对后现代艺术的评判更是势 同水火。肯定者将后现代艺术的惊世骇俗之举奉为圭臬,言必称后现代;否定者则视其为洪水猛兽,作 为“洋垃圾”予以否弃。作为解读当代艺术创作可资参照的架构,后现代艺术本身并不能完成其艺术旨 归“正路”抑或“歧途”的自我确证,需要每一个艺术活动主体从自身的艺术理念出发结合艺术创作和 赏析过程做出客观的理性的体认。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意识统领的中国当代美术创作,马克思主义的艺 术思想不仅可以为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提供充裕的艺术给养和正确的目标引领,同时,也是艺术家甄别 不同的艺术流派和艺术主张,坚持美术创作正确导向的思想利器。 一、 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渊源与基本思想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十分宽泛的文化概念。它是西方后工业社会文化矛盾冲突中涌现出的新思 ①让・佛朗索瓦・利奥塔著,岛子译《后现代状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ll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1卷第2期 潮,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工业、科技、宗教、哲学、建筑、文化及艺术等诸多领域,最早 使用“后现代”一词的是西医作家德・奥尼斯(De Onis),1934年,他在《西医和西医语美洲诗选》 一书中,用“后现代主义”(Postmodemismo)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随后,1938年英国历史 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也使用了“后现代”一词,用以描述1875年以来的历史轮回。1942 年,达德莱・费兹(D.Fitts)在《当代拉美诗选》中再次使用“后现代主义”一词。到了50年代,“后 现代主义”一词在西方出现的频率增多,但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现象并产生全面影响还是在20世纪70年 代,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就是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的文化衍生物,它适应于后工业文明的发展,并逐步取 代现代主义艺术成为世界性的主流文化。 后现代反对中心性、真理性的观念,坚持不确定性的主张。在现代主义那里把人看成主体,把社会 看成客体,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认识自然的必然的逻辑过程。后现代主义认为没有永恒不变的和普遍价 值的东西,放弃了对“终极真理”的追求。真理是相对的,因为真理是建构而成的。福柯认为理论的功能 不再去探讨真理,只对现象进行批判并认为理论只是语言的游戏。在《物与词》中认为要创建新的语言, 写那些别人看不懂的语言,这是一种没有规则的游戏。反对中心的结果必然导致“不确定性”的特征。哈 桑认为“不确定性”是中心和本质消解后的产物。这种“不确定性”将一切现存的事物都纳入总体的怀疑之 中,构成对一切事物的消解,也是对一切权威合法性的消解。 后现代批判“元话曾’,反对“宏大叙事”。在后现代看来那些传统哲学中的基本范畴如理性、整体、 财富的创造以及人的解放等都属于“元话语”、“宏大叙事”,都在消解之列,后现代体现为对“元话语”和“宏 大叙事”的不信任,把对其消解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科学理论存在的合理性为各种学说做合理的论证, 建立了各种“元话语”。这样的任务一开始就存在着了危机。科学知识是话语系统,所有的先进科技都与 语言有关。但是,在后现代那里“合法化”已经失效,具有单一话语权的“无话语”已经被瓦解,也就是说 追求“宏大叙事”合法性的神话已经消失。 后现代转换知识的功能和消解知识的权力。知识成为了商品,知识不是由心灵的训练而获得,而是 通过复制来完成。知识也随着“电脑霸权”的确立而成为冷冰冰的外在化的符号。因为在现代主义那里知 识成了权力的象征。权力构成社会统治的基础,隐藏在各种文化形式和社会关系之中。福柯认为权利与 知识结成了联盟,它利用知识来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因此,知识也不再是客观和中立的。知识以真理 为特征,实施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功能。外表是知识,实际是权力。 二、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当代美术创作流变 后现代的理论主张对当代的各个艺术层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美术创作,后现代 主义的影响表现的更为直接。后现代的美术创作不仅彻底颠覆了传统艺术创作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 而且也在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之间形成了鲜明的艺术分野,后现代主义对当代美术创作的影响具体表 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原创价值的消解与艺术复制的大行其道。在后现代艺术中,批量生产复制的图像充斥着现代 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已经习惯于这种单一格调的图像形式。这种在艺术上的复制丧失了艺术的权威性、 本真性和独一无二性,从而也导致了美术的特性和功能的改变。复制技术可以使美术作品由一件繁衍为 成千上万件。后现代艺术家沃霍尔宣称他要像机器一样,弃绝一切情感进行复制工作,甚至说他本人就 想成为一部机器。利奥塔指出照相术的出现,使现实主义画家陷入了窘境,因为这样的复制导致了画家 技艺的被剥夺,甚至画家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这样,画家走上了表现不可表现之物的道路。结果如本雅 明所指出的那样:复制技术导致了艺术韵昧的丧失。 ll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艺术研究 周金月:后现代视域下的当代美术嬗变 (二)深层意义的丧失与艺术意义的多元化。后现代用空间模式取代了现代的时间模式从而导致了 深度的丧失。弗・詹姆逊指出:关于后现代应该用某种深度的消失来描绘此点。深度指的不单是视觉上 的深度——这在现代派绘画中已经消失——而且也指阐释性深度。其根源在于后现代主义哲学试图消解 传统哲学的现象与本质、能指与所指、表层和深层的二元对立的模式,削平了深度模式,代之以平面感。 历史感丧失了:人们关注的是现在,忘记了过去也放弃了未来。情感淡化了:海德格尔的“烦”被后现代 的“玩”所代替。这时的艺术忘记了社会批判,消解了统一的客观话语,导致了艺术中的中心主义的衰落, 激发起了个人解释的独到见解。艺术只有小叙事,没有总体性宏大叙事;艺术的解释由作者中心向读者 中心转化。任何读者对文本的把握都是有限的,文本是开放的世界。 (三)艺术创作观念的普适化和艺术边界的消失。后现代时期文化空前扩张,文化的泛化即大众化, 使得艺术没有了边界。界限的混杂被伊・哈桑称为“互涉文本”。超越各种艺术的界限,超越艺术与现实 的界限,导致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对立、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对立的消失。十九世纪的艺术还被理解为 听高雅音乐、欣赏美的绘画,从而成为逃避现实的温馨的港湾。进入后现代主义时期由于界限的消失, 艺术成了商品,甚至按詹姆逊的说法理论也成了商品。当然这并不是说理论家靠理论文章来发财,而是 说商品化的逻辑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在后现代主义那里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形式不过是”语言游戏。 虽然各种游戏之间有着界限,但人们可以跨界旅行。艺术不再是静态的文本,而是行动的过程。行为艺 术证明文本就是行动,艺术文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实践。 三、后现代视域下当代美术的审美意蕴 把握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脉络,了解后现代语境下当代艺术的创作流变可以使我们在后现代这个全新 的视域下,更好地洞悉后现代艺术创作光怪陆离的艺术表象背后的精神内核与审美意蕴。在后现代艺术 不同时期的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派别中,波普艺术、新具象艺术、新达达艺综合艺术、最少派艺术、环 境艺术、偶发艺术、大地艺术、仿真主义、贫困艺术、涂鸦艺术、观念艺术等等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们 在轻漫与狂放之间揭掉了罩在艺术创作之上的神秘面纱,除去了艺术家头上的耀目的光环,使艺术创作 从来未如此之近而又平易的走近现实的世界和普通人的生活,后现代艺术家们在展示他们不拘一格,创 新求变的思维创见和艺术个性的同时,也彰显了他们艺术创作背后的强烈的人文关怀。 后现代艺术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责任感的怀疑和疏离,在过去艺术 创作中那些引以自豪的神圣的东西,如深度、焦虑、恐惧、永恒的情感等都消失殆尽,而被那些世俗梦 想和文化游戏所代替。一方面他们怀疑一切、消解一切,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与它所怀疑的一切和平共 处、相安无事。这也正是后现代文化的两重性。后现代的艺术家们脱离了以二元对立为基础的历时性的 思维模式,力图以一种共时的平面性创造去创造一种开放的文化游戏。 在后现代艺术家们的画笔下,艺术创作放弃了对终极意义、绝对价值、 生命本质的孜孜以求,也 不再把美术创作当作济世救民、普度众生的神赐的法宝,不再用美术创作来显示知识阶层的精神优越和 智力优越,来张扬那种普罗米修斯的人格力量和悲剧精神。它们仅仅只是一些无深度、无景深但却轻松 流畅的故事、情节和场景,一种令人兴奋而又晕眩的视觉感观。这种作品是供人消费而不是供人阐释的, 是供人娱乐的而不是供人判断的。它华丽丰富,但又一无所有。 费谢尔的布面油彩《如果死者有耳》用传统的技巧描绘了死亡的悲剧,但却显露出一种轻浮和 戏谑之态。色调沉重,前景立着悲痛欲绝的圣母和僵硬的基督的雕像;远处是送葬或观看的人,这 些人并不显得很悲伤,在交谈,其中一个人举着鲜丽的兔耳状的气球。费谢尔认为创造绘画张力的 途经是突破“禁忌”。这里,常规的情感表征方式也被作为一种“禁忌”所突破或解构。 ll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1卷第2期 受到商品逻辑的支配,后现代艺术为大众允诺了一种文化的 解放 ,它兴高采烈地抛弃了由那些意 义、信念、价值强加给人们的重负,用一种能够逃脱惩罚的游戏方式,在清扫着文化垃圾的同时也满足 着人们的一种 弑父 欲望。后现代艺术家试图去填平雅与俗、新与旧、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等等世俗化 的鸿沟,努力营造一种万众同乐的幻化的世界。后现代艺术家嘲笑矫情的贵族意识、瓦解那些虚伪的道 德寓言和价值观念为广大受众带来了某种脱离了教化传统的自由和轻松。后现代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五彩缤纷的世界,尽管这种五彩缤纷的后面掩藏着的也许是金钱交易,它不需要我们殚思竭虑,不会让 我们痛不欲生,它甚至可以把我们的智力消耗降低到几近于零。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很多艺术家的创作刻意追求平庸、通俗成戏谑之态。商业广告、图案、漫画、涂鸦的画法成为常见 的形式,浅薄、滑稽的感觉显现于大量图画之中,一些艺术家故意显露模仿、抄袭他人的印记,一些艺 术家极力表现杂乱、粗糙、拙劣与无序的效果,也有艺术家制造种种荒谬的情感玩笑。这些现象体现或 混合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其中不乏探索突破与创新的成份。 塞尔的布面油彩与丙烯画《燃烧的灌木》合并了取自电影、广告、色情杂志上的各种各样的形象, 并且同几何圆圈,表现主义的笔触相混杂。这些图像在情节与逻辑上毫无联系,形式与风格相互冲突, 毫无统一与和谐感。从常规的绘画角度观赏,此画杂乱无章、构思混乱、缺乏技巧,少有美感可言,似 乎是胡乱涂抹之作。但若转换观赏的角度,将其同当代语境相联系,也能感觉到一些哲学的意味、观念 的意味、跳跃的思绪、新鲜的构图效果等,当然也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心态。 2O世纪6O年代末及7O年代之后,以“概念艺术”为突出标志,观念的理论被全面复兴和发展,成为 西方当代艺术家们的普遍追求。各种非传统的装置类艺术、表演类艺术成为视觉艺术创作与展示的主流, 人的躯体、机械装置、家具、光线、动物、昆虫、草木、肥料、甚至人的排泄物都成为艺术表现的媒介 或材料,成为艺术品,前人作品的复制也能成为一种新的创造。玛塞尔・杜桑的《泉》就是把“尿斗” 赋予了某种艺术思想,它就变成了艺术作品。 四、“咬着自己尾巴之蛇”@一后现代艺术的意义之惑与存在悖论 英国现代哲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其著作《后现代伦理学》中把后现代主义在颠覆传统,消解意义, 放逐崇高的破坏性颠覆之后所面临的难以应对的意义之惑与自身存在发展的悖论形象的喻为“咬着自己 尾巴之蛇”。而事实上,后现代艺术在融入现代生活和自身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首先,艺术与生活边界的消失使艺术创作丧失了赖以存在的生活根基。艺术创作是创作者运用艺术作 品来表现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是创作者经过对现实生活、个人经验及社会经验融 合贯通、概括、想象,然后将其艺术形象传达给观众的一种活动。在艺术取向的多元化和“什么都行”的 口号的鼓惑下,那些平面化、无深度、拼贴式、碎片化的“伪艺术”都堂而皇之的登上了艺术的殿堂,漫 画《论语》大话《西游》戏说乾隆成为人们趋之若骛的“前卫”艺术。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这片艺术 土壤,艺术创作需要源于生活,但必须是一种完整的人的生活,而不是被任意支解的、碎片化的生活。 其次,后现代艺术对意义的消解否弃了创作者的艺术思考能力,导致了艺术的低俗化。人类是唯一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是有问题的动物,这在很大的程度上缘于人的自我意识和反思的能力。由于意识 活动,人才有可能把自己从自然中提升出来,一方面人凭这种意识来观照自然界,另一方面人还凭这种意 识来观照人自己的生命和生活。马克思说: “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人对美的规 。齐格蒙特・鲍曼著,张成岗译,《后现代伦理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第245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 .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50页, l1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艺术研究 周金月:后现代视域下的当代美术嬗变 律的把握是在意识中将理性的认识同感性的直观结合起来完成的,对美的观照要靠感觉,对规律的认识 则要靠理性。艺术创造的前提是在运用美的规律之前必须把握美的规律,而对美的规律的把握,正是建立 在人的感性直观之上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过程中完成的。因此,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不可能是感觉和 直观印象的杂乱的堆砌,后现代艺术创作尽管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但我们却难以从中找到可以寄 托精神灵魂的作品。这样的艺术作品更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评判。 再次,艺术审美价值的变异与社会功能的式微。艺术的审美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即“审美认识价值、 审美教化价值、审美娱乐价值”。后现代艺术审美娱乐价值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并达到极致,而审美 教化价值,尤其是审美认识价值则出现了严重的退化。艺术从本质上讲,是精神的产品,它注重的是对人 类精神家园的维护,对人生意义的叩问,意义追问的问题是艺术要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本质要求。而后现代 语境下恰恰是在这里剥夺了艺术的社会价值承载点。后现代美术在否弃权威,放逐崇高,标榜解构的同 时也不可避免的迷失了本真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进而始乱终弃。后现代主义的大行其道不仅导 致了艺术水准的下降和审美品位的低俗化,而且还摈弃了艺术创作者所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和美术活动 本身所应该承载的社会功能。 总之,后现代不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而且更是一种价值系统,是一种文化精神。它不仅表征着 与传统相对的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而且体现着时代精神的嬗变,不管人们对这种文化精神是接纳还是拒 斥,它都将以一种潜在的或直接的形式作用于人类文化的传承过程,对于当代美术而言,后现代的影响 更是如影随形。它也是人们在进行当代美术创作和赏析过程中必须主动走进的视域,这个全新的观察与 审度的视域所给予人们的应该是“解码”当代美术外在形式和精神内核的工具之一,而不应该是一种终 极意义的价值判断。 【参考文献】 【1】王治河.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2】(美)马塞勒.文化与自我:东西方人的透视[M].任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葛鹏仁.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5】杰姆逊(F.Jameson).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王会] Vari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modernism ZHOU Jin-yue (Art department,Hulunbeier college of Inner MongoHa,Hulunbeier 021008,China) Abstract:The concept of post—modernism art has already rooted deeply in every kind of modern arts. anti—authoritarianism,anti—rationalism and skepficism made the authority concept disappear in the domain of west art and contemporary Art.It causes obstruction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nd aart works as wel1. There should be a new persectpive about contemporary ar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ontemporary art very wel1. For the reason of this new persectpive,the contemporary art should be given bound explmnations and more nglaes of observation.It gives people freedom of surpassing to spiirt,which,howeve ̄a ̄parts from he tnature ofartas wel1. Key#ords:contemporary art;variation;post—modernism;perspective ll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