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喜剧创作的审美艺术

论喜剧创作的审美艺术

来源:世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O卷第1期 Vo1.2O No.1 池 州 Journal 师 专 学 报 CoHege 2006年2月 Feb.,2006 of Chizhou Teachem 论喜剧创作的审美艺术 吴琪琳 (池州市贵池区文化馆,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喜剧艺术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是以它的特有形式来否定丑恶的东西。喜剧艺术的基本内容是反映社会生活中 的“丑恶”;喜剧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是“夸张”;喜剧的美感特征是“笑”。 【关键词】“丑恶”;夸张;笑 【中图分类号】I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10(2006)01—0064—04 征,又使其具有更为深刻的社会内涵,这样喜剧艺术就在 喜剧艺术的基本内容是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丑恶”。 美学意义上跨上了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古今中外许多社 亚里斯多德认为:“喜剧所描摹的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 会讽刺喜剧的写作都证明了这一点。讽刺喜剧大师莫里哀 ‘较差’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坏’(或恶),而是丑的一种形 的《伪君子》生动地概括了宗教骗子的本质,抨击了封建 式。可笑的对象对旁人无害,是一种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 阶级、反动教会的伪善。莫里哀在这出喜剧中巧妙地插入 奥 或乖讹。例如喜剧演员的面具既怪且丑,但不致引起痛 了悲剧的因素:玛丽雅娜和法赖尔的婚姻几乎被破坏,破家荡产。这些悲剧因素的融 感”。①亚里斯多德的这段论述指出喜剧艺术丑的两个特 尔恭几乎被搞得身败名裂,征:一是喜剧艺术中的丑是一种无力为害的恶;二是这种 人,使戏剧冲突更加紧张、尖锐,因而也更有力地揭露了达 不致引起痛感的丑还须表现为一种乖讹,即荒谬悖理性。 这说明喜剧揭示的主要是“丑”,而不是“恶”。亚里斯多 尔杜弗伪善的危害性,增强了喜剧的现实主义因素。吴敬 梓的讽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鞭辟人里地描绘了那些 德把喜剧艺术和丑联系在一起,又把丑与恶区别开来。虽 笼罩在科学枷锁下的可笑而又可怜的儒林众生的典型形 故其暴露丑态,就能格外详细”。⑦作者生动而详细地 然抓住了喜剧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千多年来为喜剧的 象,“发展奠定了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必须指出,任何 描绘了周进的哭和范进的笑,无情地批判了罪恶的封建科 理论都不可能完全概括其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艺术万象,成 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害。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形成了 顽固地束缚人们的 为千古不变的定理。如果把作为美学概念的丑和道德伦理 根深蒂固的科举制度的思想道德体系,概念的恶截然分离开来,那就必然把一些否定型的社会讽 思想行为,因此悲剧的因素在《儒林外史》中远远超过喜 悲和喜的结合,丑与恶的映衬,是《儒林外史》 刺喜剧摒弃于喜剧艺术的大门之外。因此,我认为亚里斯 剧的因素, 多德的喜剧理论,对于歌颂喜剧和幽默喜剧是适合的,但 的显著审美特征。无法解释讽刺喜剧。因为在一些社会讽刺喜剧里,丑与恶 由此可见,社会讽刺喜剧艺术,悲喜交融,丑恶相共, 往往共融,喜剧的滑稽往往通向悲剧,悲剧因素也往往渗 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性和社会性。它用喜剧的形式来否定丑 但它的原型和 入喜剧。普希金曾说:“高尚的喜剧往往是接近于悲剧 恶的东西,它虽然没有悲剧那样庄重深刻,的”。包含悲剧因素的社会讽刺喜剧艺术,悲剧性与喜剧性 基础却是社会生活中的客观存在。这正如雨果所说:“丑就 美与恶 共融,丑与恶相生,寓庄于谐,既突现了喜剧艺术的审美特 在美的旁边,畸形靠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收稿日期:2005—07-20 作者简介:吴琪琳(1948一),男,安徽池州人,池州市贵池区文化馆馆员,主要从事小说、散文创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③ 地善良、纯朴而无私。影片以其外形之丑,来反衬其内心之 那么,肯定型的幽默喜剧和歌颂喜剧创作的审美特征 美,以外在的丑与内在的美的不协调一致而显现为可笑性 又是如何的呢?喜剧艺术作为一个完整的审美范畴,它的 和滑稽效果。因此,歌颂喜剧的可笑性与丑的自我否定有 表现形式除否定型的社会讽刺喜剧外,还有肯定型的幽默 着内在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看,歌颂喜剧写作主要应表 喜剧和歌颂喜剧。幽默喜剧艺术,“它是喜剧中较为温和、 现“为人类愉快地迎接自己更美好的未来”的人生真谛。 含蓄、深沉的一种特殊样式。它以比较温和的态度和比较 这样,才能充分显现我们社会主义歌颂喜剧写作的审美价 含蓄的手法,通过美丑对比,对包含喜剧因素的事物作有 意识的理性倒错的反映,使审美主体进入一种包含复合情 感、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意境,产生会心的笑,来表达 喜剧是一种夸张艺术,没有夸张,也就没有喜剧。所谓 值。 美对丑的压倒优势”。@京剧《徐九经升官记》的主人公徐 九经,貌丑而心美,美好的主观愿望和丑的客观现实相矛 盾,性格与环境的尖锐冲突构成了徐九经的幽默形象。徐 九经挂冠而去,终以官场失意、人格价值的胜利而显现了 滑稽的幽默情境,可以说徐九经的幽默形象是内在的崇高 与外在的滑稽相结合的产物。而它的喜剧性在对比转化 中,使幽默意境悠远而深长。由此可见,“美丑对比”,“丑 中见美”是幽默喜剧创作的审美基本内容。 如果说幽默喜剧创作的基本内容是“美丑对比”、“丑 中见美”,那么,歌颂喜剧创作的基本内容则是“美丑相 生”,“寓庄于谐”,即严肃的内容,通过某种荒唐的形式表 现出来。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塑造正面喜剧形象,去歌颂 美好事物和闪光的灵魂。旧时代的歌颂喜剧姑且不论,社 会主义时代的歌颂喜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产物。在 社会主义时代,歌颂喜剧艺术有着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基 础。时代呼唤这种喜剧。我们的时代在变革中前进,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新人新事的层出不穷,传统文化和现代 文明的冲突,新旧生命形态的更迭,社会生活和观念的错 动、断裂及位移,都为歌颂喜剧写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 材。时代的喜剧性要求作家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歌 颂喜剧作品问世,使人们在幽默、诙谐的笑声中,去体验 “和自己的过去诀别”的愉快,去迎接“自己更美好的未 来”的欢欣。因此,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歌颂喜剧时,应该侧 重塑造一些光彩照人的正面喜剧形象,赞美社会主义新人 或赞许努力改正缺点的正面人物。要知道,金无赤足,人无 完人,正面人物也存在缺点,也有丑的东西,所以,也能构 成喜剧因素。但是,这种丑和社会讽刺喜剧里的丑恶有着 本质的区别,它只是我们烘托喜剧气氛的一种手段,是以 丑的形式来突出美的心灵。如喜剧影片《流浪汉与天鹅》 的主人公是一个其貌不扬、衣服褴褛、一贫如洗、社会地位 卑下的流浪汉抹桌儿,他几乎被任何人看不起,但是他心 喜剧的夸张,“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客观现实的基础 上,利用动作、语言、声音、线条、色彩等条件,对事物作必 要的扩大形象的描述,从而达到强化的作用”。⑤在喜剧艺 术里,夸大丑的东西,是为了引起人们对它的厌恶,激发人 们去消灭它。高尔基曾说:“人们爱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 音,爱看鲜明的色彩,爱把自己的环境改变得比原来的更 好、更美。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 夸大坏的——仇视人和丑化人的东西,使它引起厌恶,激 发人的决心,来消灭那庸俗贪婪的小市民习气所造成的生 活中可耻的卑鄙龌龊”。呵见,通过夸张,把美好的东西描 绘得更美好,把丑恶的东西表达得更丑恶,其目的在于揭 示事物的本质,造成更强烈的喜剧效果。但是必须指出,这 种夸张的力量在于真实。生活的真实是艺术夸张的生命, 因为夸张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离开了生活的真 实,夸张就失去了基础,就会变得毫无审美价值。“所以漫 画虽然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 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有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应 该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 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⑦鲁迅所说的“诚实”,就是说 夸张要真实。 果戈里的《钦差大臣》描写的是官场丑事,作者大胆 地采用夸张手法,深刻地揭露了俄国沙皇统治时期官僚的 反动本质。他们都是一些卑鄙龌龊的人物,丑态百出。一个 默默无闻的小官员赫列斯达科夫由彼得堡途经某城被误 认为是“钦差大臣”,而诡谲狡诈的市长特模哈诺夫,为了 掩盖其贪污盗窃行径,居然拼命地巴结这个“钦差大臣”, 这可以说是一种极度的夸张,这种夸张,来自于生活的真 实,暴露了俄国社会中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从市长、法 官、邮政局长到两个地主,都是一些利欲熏心、横行霸道、 愚昧无知和极端卑鄙的家伙。它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大 胆地采用夸张手法,把讽刺艺术发挥到最尖锐的程度,使 6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现力。 间的矛盾能给审美主体产生轻松感。一旦这种不谐调状态 虽然喜剧艺术的夸张把描写的对象加以夸大、突出、 转化为喜剧动作而与主体的常规常理相违拗并为主体所 强化,乃至于畸形和变态,取得强烈的喜剧效果,但是,这 领悟时,便由轻松感产生笑”。⑨这是喜剧艺术笑的本质规 种夸张必须适度,符合事理的要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 律。因此,别林斯基认为:“喜剧的要素是生活现象和生活 说:“真正的怪诞是赋予丰富的包罗万象的内在内容以鲜 实质、生活目的之间的矛盾”。回车尔尼雪夫斯基更明确地 明的外部形式,并加以大胆地合理化,而达到高度夸张的 指出滑稽是“内在空虚和无意义以假装有内容和现实意义 境地”。回所谓“合理化”,就是夸张要适度,符合事理要求。 的外表来掩盖自己”。⑧。只有当丑力求自炫其美的时候,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描写严监生临死时因灯盏里点的两 那时候,丑才会变成滑稽”。@笑,作为审美感受和审美效 根灯草而不肯断气这一细节,是典型的极度夸张。这一夸 果,它是喜剧审美活动完成的标志。没有笑,也就没有喜 张,乍看起来,似乎不合情理,但细细揣摩,则人情人理。作 者之所以如此夸张,是因为要表现严监生要钱不要命的吝 啬本质。夸张虽已达到变形的程度,但读者却不觉得过分, 而且很耐人寻味。因此,这种夸张能从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的矛盾中发掘其喜剧性,使审美主体产生轻松感。 喜剧写作所运用的夸张手法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作 家、艺术家可以从多方面运用夸张手法来构筑喜剧框架。 如总体构思的夸张、人物性格的夸张、情节与细节的夸张, 等等,其中喜剧性格的夸张尤为重要。喜剧人物的核心是 喜剧性格。喜剧创作和其文学作品一样都把刻意塑造典型 形象、刻划典型性格作为中心任务。古今中外的一些喜剧 大师大都运用夸张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林 立于世界文学艺术的画廊之中。堂・吉诃德的迂腐顽固、夏 洛克的贪婪狠毒、福斯塔夫的贪色诈骗、达尔杜弗的伪善 狡诈、阿巴恭、严监生的吝啬成性、赵盼儿的侠义善良、谭 记儿的机智大胆,都是通过艺术夸张来完成其性格刻划 的。毋庸讳言,这些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蕴含着深刻 的思想内涵,体现了喜剧人物的真实性,给人以主体感,大 大加强了喜剧艺术的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脸谱化则是 人物性格的外部特征的表现,作为一种夸张,它带着很大 的“写意性”。它只求神似,不求形肖。这种手法在我国传 统喜剧中是常用的。所以,脸谱化和性格化的夸张在喜剧 艺术里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但性格化的夸张,内 涵则更为严肃、深沉,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更具有深度性。 莫里哀的性格喜剧,则是最好的铭证。 喜剧创作的美感特征是“笑”。笑,作为审美概念,是 对丑恶的否定,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间接肯定形式。美学 上的丑恶,“是事物内在矛盾失去相对平衡,矛盾双方的对 立明朗显现而又尚未达到新的相对平衡时的一种不谐调 状态。由于事物的这种不谐调状态所造成的内容与形式之 66 剧。这种审美效果的笑,具有更丰富的哲理性。所以,果戈 里说:“笑这东西要比人们所理想的重要得多。这个笑,不 是那种出于一时的冲动和喜怒无常的性格的笑,同样也不 是那种专门供人消遣的轻松的笑;这是另一种笑,它完全 出于人的明朗的本性……,它能够使事物深化,使可能被 人疏忽的东西鲜明地表现出来,没有笑的源泉的渗透力, 生活的无聊和空虚便不能发聋振聩”。@具有哲理性的笑, 不仅是喜剧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段,而且是喜剧创作的目 的。它的目的在于审美主体随着感性的愉快达到理性的满 足,即对丑恶的否定,对美好的肯定。莫里哀的社会讽刺喜 剧艺术,以笑为武器,抨击社会恶习,讽刺现实,具有很高 的审美价值。如《可笑的女才子》辛辣的讽刺了资产阶级 的附庸风雅;《伪君子》大胆地揭露了反对教会的伪善; 《悭吝人》成功地刻划了资产阶级的贪婪吝啬的典型形 象;《恨世者》生动地嘲讽了形形色色的宫廷贵族;‘乔治・ 唐丹或受气丈夫》尖锐地暴露了贵族的道德堕落;<贵人 迷》无情地讽刺了资产者企图挤进贵族阶层的庸俗的社会 心理;《司卡班的诡计》深刻地批判了森严的封建等级观 念。莫里哀这些优秀喜剧,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十分广阔,具 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因素。它以笑为手段,达到对社会丑恶 的否定的目的。如果“没有笑的源泉的渗透力”,不可能收 到这样的喜剧效果。 笑的审美特征具体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笑”与“真”的结合。作为喜剧艺术审美效果 的笑,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笑的艺术是讽刺的艺术。调刺 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鲁迅曾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又说:“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 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诬蔑而已”。@塞万提斯 的长篇讽刺小说《堂・吉诃德》中的笑,是它所处的时代生 活的真实再现。小说描写堂・吉诃德以复兴骑士道来铲除 社会罪恶的主观幻想与西班牙现实的不谐调,与历史的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展规律背道而驰。骑士道产生于西欧封建社会进入全盛时 感情愉快和理性的富有。作家、艺术家应该以自己特有的 期的ll世纪,它是反映封建经济的一种观念形态,是一种 审美能力,去发现生活中滑稽可笑的事物,把生活中丑恶 严肃的骑士道德规范。但是16世纪末叶至17世纪初叶的 的东西转化成为讽刺艺术的笑。这正如莱辛所说:“喜剧的 西班牙已经处于资本主义的襁褓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解 真正的普遍功用就是在于笑的本身,在于训练我们的才能 体和火枪、火炮在军事上的使用,这种骑士道早已沦为历 去发现滑稽可笑的事物;也就是说,在任何热情和风尚的 史的陈迹。堂・吉诃德恢复历史陈迹的游侠冒险行径与资 掩盖之下,在任何更坏的或者良好的品质的混杂之中,甚 本主义正在兴起的时代构成了尖锐的冲突,这就必然使他 至在那表现严肃情感的皱纹之间都能够迅速地容易地发 变成一个滑稽而可笑的角色,必然引起人们用笑来批判他 现滑稽可笑的事物”。@一旦作家、艺术家发现与挖掘生活 的复兴骑士道的荒谬行动,必须要遭到现实的第一讽刺。 中滑稽可笑的事物,并将其转化为笑的艺术,便会产生强 所以,马克思在指出堂・吉诃德游侠失败的社会必然性时 烈的审美效果。于是,笑的艺术就会使欣赏者在审美中感 说,堂・吉诃德“误认为游侠可以同任何社会经济形式并 到优越,在愉快的笑声中和过去诀别,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存,结果遭到了惩罚”。@莎士比亚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 儿们》,以讽刺、诙谐的笔法,寓严肃深刻的社会内容于轻 注释: 松活泼的生活情趣之中,生动地描绘了英国小城镇的社会 ①亚里斯多德:《诗学》第5章,第16页。 现实生活,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新1日交替的时代特征,丰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303页。 富多彩地展现了当时市民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现实 ③雨果:《克伦威尔)序》,《雨果论文学》第3o页。 性。所以,恩格斯称赞它说:“单是《风流娘儿们》的第一 ④陈孝英:《“幽默”论纲》,《社会科学评论》1986 幕,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更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性”。上 年第6期。 述两部喜剧,可以说是“笑”与“真”的完美结合的典范之 ⑤曹利华:《美学基础知识》,第258页。 作。 ⑥高尔基:《论艺术》,《文学论文选》第414页。 其次是“笑”与“悲”的结合。在喜剧写作中,喜和悲 ⑦鲁迅:《且介亭杂文集》,第14、15页。 是对立的审美范畴,丽者往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英国小 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讲书信 说家、诗人梅瑞狄斯认为:“真正喜剧的考验则在于它能否 集》,第279页。 引起有深意的笑。”@普希金也认为:“喜剧不是只依靠嘲 ⑨⑩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第188页。 笑,而是依靠性格的发展,并且这种喜剧往往接近于悲 ⑩⑥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集》,第34页、第 剧”o@《堂・吉诃德》的最大特点就是“笑”与“悲”的结 111页。 合。作者写堂・吉诃德的可笑,是他脱离实际,迂腐顽固,耽 ⑩《春风艺术丛刊》,1979年第3期,第18页。 于幻想;写他的可悲,是他的骑士疯魔症、荒诞离奇的游侠 ⑩鲁迅:《什么是讽刺》,《鲁迅全集》第6卷,第258 行径,一片至诚为人们造福,但不为人们所理解,不能达到 页。 预期效果。可以说,在堂・吉诃德身上引起的笑,是一种“含 迅:《论讽刺》、《鲁迅全集》第6卷,第220页。 泪的笑”。《儒林外史》写严监生死时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 ⑩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99页。 气,周进走进贡院撞在号板上不醒人事,范进中举而发疯。 ⑩梅瑞狄斯:《喜剧的观念及喜剧精神的效果》,《西 令人哭笑不得,悲喜交集。这笑与悲的结合,深刻地揭露了 方文论选》下卷,第87页。 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人性的毁灭。作者通过笑来写悲,笑 ⑧普希金:《普希金全集》俄文版,第7卷,第213页。 中生悲,针砭时弊,使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从而收到 ⑩莱辛:《汉堡剧评》,第27篇。 强烈的讽刺效果。 喜剧艺术的笑,实质上是对丑恶的否定,对美的肯定。 (责任编辑:路善全) 笑的本身就体现着美。这种艺术之美,能给人带来强烈的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