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 人教部编版

来源:世旅网


我爱你,汉字

“我爱你,汉字”的编排方式完全改变了以往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第二板块主要是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加深同学们对汉字的了解和热爱,并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而出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够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

《汉字字体的演变》是表格加文字解说的形式,以“日”“月”“车”“马”四个字为例,演示了几千年来汉字的演变过程。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

《甲骨文的发现》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四五千年。

《书法欣赏》旨在让学生赏析书法作品,要求不必高,只要学生能感受到汉字字体的多样性,认识书法是一种艺术就可以了。

《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必要性》旨在让学生懂得学好汉字的重要性。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要求学生了解研究报告的结构,学写研究报告。

本次综合性学习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新颖有趣,学生学习热情高涨。通过阅读《汉字字体的演变》,学生可以感受到汉字的发展历程。《书法欣赏》,可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也可请有书法特长的老师、家长进行指导。学习《关于“李”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报告》,教师可指导学生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为了开展好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在这里提出几个注意点:从“有趣”走向“可爱”。汉字的故事非常多,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等多种途径获得关于汉字谐音、歇后语等大量素材,让学生通过活动对汉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有大概的了解。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汉字的趣,更应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有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凝聚成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

从书本走向生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很具有代表性,可以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关注和思考。学生在活动时除从书本里寻找相关素材外,还可以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里去找,把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也大有禆益。

从自主走向自觉。对如何开展好本次综合性学习,教材里都作了相关的提示,教师在完成必要的知识教学后,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以指导者、参与者和建议者的身份对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 2.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

3.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在活动中,学会制订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学会撰写研究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错别字和纠正错别字的习惯。

1.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提升学生对汉字的感情,在活动中学会制订计划。统筹安排、落实计划。

2.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方法,并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挂图和有关文字演变、发展、形成的资料以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4课时

1.初步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

2.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点

初步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了解汉字的起源,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难点

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提高正确使用汉字的自觉性。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吧。我们知道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先来感受一下汉字的演变过程。

2.提出学习目标。

(1)了解汉字字体从古到今大体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仔细发现,从表格中你发现汉字字体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3)读《甲骨文的发现》一文,讲讲这个故事,谈谈感受。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关于《汉字字体的演变》。

1.从表格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字体从古到今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2.我还发现了汉字字体的演变趋势:汉字字体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的,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二)关于《甲骨文的发现》。

1.我会读通、读顺这个故事,并能自己讲讲这个故事。 2.我了解到了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故事。

3.读了这个故事,我了解到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现存的最早的文字系统。 4.我发现,在生活中只要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三)资料搜集展示。

1.采用编汉字小报的方式介绍汉字字体的演变:

汉字的最初模样,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的字体还有铸刻在铜器上的金文,后来到了秦代,秦代就统一了文字小篆。甲骨文是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小屯村的,甲骨文从殷墟出土,故又称“殷墟文字”,它的特点是图画性强;金文产生于商代后期,通行于西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它的特点是象形程度降低;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使用的文字。它的特点是结构稳定,字体定型,线条圆转,粗细一致,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2.解说式:

甲骨文大都是商王朝占卜吉凶时,刻的卜辞和有关的记事文字,是殷代到纣亡273年间的遗物,日前成为研究商周社会的重要历史资料。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4500个左右,可认识的约1700个……

金文的笔画特点是字形圆转,大小均匀,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还有较多的异体字……

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小篆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一致,更加圆转,符号性增强了,图画意味大大削弱了。因为小篆在大篆基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小篆是大篆的简体……

隶书将小篆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粗细有致地笔画,风格也变为横扁舒展,“隶变”成了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

3.谈感受:

从看汉字的演变过程 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缺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

(四)创作性展示。 1.个性感受:

通过搜集关于汉字的资料,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有趣,感受到了它的悠久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字……

2.我想说:

通过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了汉字文化,加深了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并提高

了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我还懂得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三、知识的拓展延伸

课外再搜集更多关于汉字的相关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

我爱你,汉字

金文:商周时期 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字体 小篆:秦朝统一后的文字、字形结构稳定 的演隶书:形成于战国 笔画简化变楷书:魏晋时代 字形方正

汉字

1.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增进对汉字的了解。

2.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美。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欣赏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重点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优秀的书法作品,欣赏汉字书法,感受汉字的美。 难点

培养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不仅是中华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书法作品。

2.引出课题。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对书上的三幅作品作出评价,感受汉字的美。 (2)读《千字文》,认识楷书、草书和行书。 (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优秀的书法作品。 (4)结合课文所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作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甲骨文:商周时期 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我会欣赏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并对作品作出评价,我感受到了汉字字体的多样性,认识到书法是一种艺术。

2.我会读《千字文》。

3.我还知道了一些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如何赏析书法作品。

1.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把握,又要细微地观察。

2.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型的意趣和哲理。 3.第三是布白包括字、行气、章法。

4.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欣赏完汉字书法,说说对汉字书法的新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优秀书法作品。

3.自主创造书法作品。(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四、知识拓展延伸

动笔写一张自己最满意的书法作品,然后和同学交流。

书法欣赏

楷书 草书 行书 汉字之美 汉字之润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体会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懂得学好汉字的重要性。

2.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增强规范用字意识。

重点

1.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情况。

2.搜集有关写错别字闹出的笑话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3.整理出作文本和作业本中的错别字。 难点

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增强规范用字意识。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提出学习目标。

(1)了解错别字的类型及原因,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 (2)探求纠正、不写错别字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生1:读了《一字值万金》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在工作中一定要严谨细致,否则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生2:是啊,错别字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毁了一支军队,请听我搜集的小故事《一字毁千军》。

生3:我在街头搜集了这些错别字:独“衣”无二、挂“扬”头卖狗肉、“即”打折又送礼……

生4:通过调查,我发现写错别字有以下这些原因: 1.同音混淆:如再和在,以和已等; 2.形近混淆:如已和己,摘和滴等; 3.多笔少画:如洒和酒,候和侯等;

生5:我从作文本和作业中整理出这些常写错的字…… 生6:预防错别字,我有巧办法。

1.每人准备一本错别字更正本,登记错别字,并订正3遍。 2.把自己易混易错的字进行归类,常复习。 3.结对子,互相帮助、互相督促。

生7:我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易错的字:亡口月贝凡(赢)、横戌点戍戊中空、全封巳半封已不封是自己。

三、激发知识冲突(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的拓展延伸

把活动的收获用笔记录下来,形式不拘。可记叙活动的过程,也可以抒写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认识错别字

调查同学们的作业本 街头招牌

规范用字

1.通过学习,要弄清楚“李”姓的历史和现状。

2.通过学习,掌握研究报告的写法,课下分组学写一份研究报告。 3.培养学习过程中独立探究、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点

学写研究报告。 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分工合作的能力。

一、明确研究报告的结构

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主要内容。 问题的提出:写出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写清楚研究方法。

资料整理: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出来。 研究结论:对资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这次写研究报告,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各小组要事先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要讨论清楚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儿去搜集资料。搜集的资料尽可能多和全面,正面的和反面的都要。搜集资料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可以从有关的书籍报刊上摘录,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

2.了解汇报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计划。 (3)制订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三、课后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1.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搜集、整理工作。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形式:(1)书面汇报。(2)合作汇报。(3)制成演示文稿汇报。(4)出示实践活动展板或编小报汇报。)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问题的提出

研究报告的结构研究方法

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有趣”是本次主题活动的灵魂,“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体会学习过程的有趣”应是本节课的立脚点。学生活动时最感兴趣的就是成果汇报,那么就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切入,以“如何成功展示成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精选材料,加工材料,制作成果汇报作品”。在设计板块时,要让学生感到进行活动就像是在进行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评选的方式促使学生重视小组合作。

标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