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治通鉴》(卷十八)【汉纪十】译文(五)

《资治通鉴》(卷十八)【汉纪十】译文(五)

来源:世旅网
《资治通鉴》(卷⼗⼋)【汉纪⼗】译⽂(五)

三年(⼄卯、前126)

汉武帝元朔三年(⼄卯、公元前126年)

冬,匈奴军⾂单于死,其弟左⾕蠡王伊稚斜⾃⽴为单于,攻破军⾂单于太⼦於单,於单亡降汉。

冬季,匈奴军⾂单于死,他的弟弟左⾕蠡王伊稚斜⾃⽴为单于,进攻并打败了军⾂单于的太⼦於单,於单逃到汉朝来归降。

以公孙弘为御史⼤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苍海,北筑朔⽅之郡。公孙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之地,愿罢之。天⼦使朱买⾂等难以置朔⽅之便,发⼗策,弘不得⼀。弘乃谢⽈:“⼭东鄙⼈,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苍海⽽专奉朔⽅。”上乃许之。春。罢苍海郡。

汉武帝任命公孙弘担任御史⼤夫。这时,朝廷正开通西南夷,在东⽅设置苍海郡,在北⽅修筑朔⽅郡的郡城。公孙弘多次进谏,认为以中原地区疲惫不堪为代价,去供奉那些⽆⽤之地,得不偿失,请求废⽌这些举动。武帝让朱买⾂等⼈就设置朔⽅郡的便利,对公孙弘进⾏反驳,提了⼗个问题,公孙弘连⼀个也回答不了。公孙弘就表⽰请罪说:“我是崤⼭以东的乡鄙之⼈,不知道设置朔⽅郡有这么多的好处,请求废⽌对西南夷、苍海地区的经营⽽集中⼒量经营朔⽅郡。”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春季,罢废了苍海郡的建置。

弘为布被,⾷不重⾁。汲黯⽈:“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有之。夫九卿与⾂善者⽆过黯,然今⽇廷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 布被,与⼩吏⽆ 差,诚饰诈,欲以钓名,如汲黯⾔。且⽆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天⼦以为谦让,愈益尊之。

公孙弘⽤⿇布做被⼦,⼀顿饭不摆设两种⾁菜。汲黯说:“公孙弘⾼居三公之位,朝廷给他的俸禄很多;但是他⽤布做被⼦,这是骗⼈的把戏。”武帝就此询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确有其事。说到九卿当中与我关系好的,没有⼈超过汲黯了,可是今天他在朝廷之上质问我,确实切中我的问题。说到以三公的显赫富贵,⽽制作布被,与⼩官吏没有区别,这确实是矫饰做作,想借此沽名钓誉,正象汲黯所说的那样。况且,如果没有汲黯的忠直,陛下怎么能听到这些话!”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越发尊重他。

三⽉,赦天下。三⽉,⼤赦天下。

夏,四⽉,丙⼦,封匈奴太⼦於单为涉安侯,数⽉⽽卒。

夏季,四⽉,丙⼦(初七),武帝封匈奴太⼦於单为涉安侯,过了⼏个⽉於单就死了。

初,匈奴降者⾔:“⽉⽒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上单于杀⽉⽒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余岁。骞得间亡,乡⽉⽒西⾛,数⼗⽇,⾄⼤宛。⼤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太⼦为王,既击⼤夏,分其地⽽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报胡之⼼。骞留岁余,竟不能得⽉⽒要领,乃还;并南⼭,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伊稚斜逐於单,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奴⽢⽗逃归。上拜骞为太中⼤夫,⽢⽗为奉使君。骞初⾏时百余⼈,去⼗三岁,唯⼆⼈得还。

起初,匈奴归降朝廷的⼈说:“⽉⽒原来居住在敦煌和祁连⼭之间,是⼀个强国,匈奴冒顿单于攻破了它。⽼上单于杀了⽉⽒国王,把他的头⾻做成了饮酒的器⽫。其余的⽉⽒部众逃⾛到远⽅,怨恨匈奴,但没有⼈与他们联合去进攻匈奴。”武帝就招募能出使⽉⽒国的⼈。汉中⼈张骞以郎官的⾝份应募,从陇西郡出发,直接进⼊匈奴的腹地;匈奴单于捉住了张骞,把他拘留了⼗多年。张骞得到机会逃脱,向着⽉⽒国所在的西⽅⾛去,过了数⼗⽇,到达⼤宛国。⼤宛国早就听说中国富有,想通使结好,却不能实现,见到张骞,⼗分⾼兴,替他安排了向导和翻译,抵达康居国,再转送到⼤⽉⽒国。⼤⽉⽒原来的太⼦做了国王,进攻⼤夏国之后,分割了⼤夏国的⼟地⽽安居下来,当地⼟地肥沃富饶,很少有外敌⼊侵,已没有丝毫向匈奴复仇的打算了。张骞滞留了⼀年多,终究不知道⽉⽒⼈打的什么主意,就启程返回;张骞沿着南⼭⾛,想通过羌⼈的居住地返归,⼜

被匈奴⼈捉住了,拘留了⼀年多。正逢伊雅斜驱逐於单,匈奴国内混乱,张骞就和堂⾢⽒的奴⾪⽢⽗逃脱归来。武帝任命张骞为太中⼤夫,⽢⽗为奉使君。张骞当初出发时有⼀百多⼈,离开汉朝⼗三年,只有他们⼆⼈得以⽣还。

匈奴数万骑⼊塞,杀代郡太守恭,及略千余⼈。

匈奴的⼏万骑兵越过边界,攻杀代郡太守恭,还掳掠了⼀千多⼈。

六⽉,庚午,皇太后崩。

六⽉,庚午(初⼆),皇太后驾崩。

秋,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都尉,稍令犍为⾃葆就,专⼒城朔⽅。

秋季,朝廷罢废了在西夷地区的建置,只设了南夷、夜郎两县和⼀个都尉,后来⼜逐渐令犍为郡⾃⾏保全并完善地⽅建置,以便朝廷集中⼒量修筑朔⽅郡的郡城。

匈奴⼜⼊雁门,杀略千余⼈。

匈奴再次⼊侵雁门郡,杀害和掳掠⼀千多⼈。

是岁,中⼤夫张汤为廷尉。汤为⼈多诈,舞智以御⼈。时上⽅乡⽂学,汤阳浮慕,事董仲舒、公孙弘等;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经平者;以千乘宽为奏谳掾,以古法义决疑狱。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与监、史深祸者;上由是悦之。汤于故⼈⼦弟调护之尤厚;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是以汤虽⽂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汲黯数质责汤于上前⽈:“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何空取⾼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辨常在⽂深⼩苛;黯伉万守⾼,不能屈,忿发,骂⽈:“天下谓⼑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侧⽬⽽视矣!”

这⼀年,中⼤夫张汤出任廷尉。张汤为⼈⼗公狡诈,玩弄巧智驾御他⼈。当时,武帝正倾⼼儒学,张汤就假装敬慕儒家⼤师的的样⼦,尊重董仲舒、公孙弘等⼈;他任⽤千乘⼈宽担任奏谳掾,⽤古代的法令和经义判决疑难案件。张汤审判案件的⼿法是:倘若是皇上想加罪处治的⼈,就把他交给那些执法严苛的监、史审判;如果是皇上想要从宽解脱的⼈,就把他交给执法轻平的监、史审判;武帝因此对他很满意。张汤对于⽼朋友的⼦弟,照顾得特别周到;他去诸公重⾂家中问候请安,不避严厉寒酷暑。所以,张汤虽然执法严苛、⼼怀妒忌,断狱不公平,却博得了好名声。汲黯多次在武帝⽽前质问、责备张汤说:“您⾝为正卿,上不能褒扬先帝的功业,下不能抑制天下百姓的邪⼼,使国家安定、百姓富裕,临狱空虚,为什么却只知把⾼皇帝所定的律令胡乱变更!⽽且您将会因此⽽断⼦绝孙了。”汲黯经常与张汤争辩,张汤的⾔论在紧扣律令条⽂、⼩节上苛求,汲黯伉直严峻,坚守⾼沿的原则,却不能驳倒张汤,愤极发怒,⼤骂张汤说:“天下⼈都说⼑笔吏不能做公卿,果然如此!如果⼀切都按张汤的主张去做,将使天下⼈陷⼊重⾜⽽⽴、侧⽬⽽视的恐惧之中了!”

四年(丙⾠、前125)

汉武帝元朔四年(丙⾠、公元前125年)

冬,上⾏幸⽢泉。冬季,武帝前往⽢泉。

夏,匈奴⼊代郡、定襄、上郡,各三万骑,杀略数千⼈。

夏季,匈奴⽤三万骑兵分别⼊侵代郡、定襄郡和上郡,杀害和掳掠了数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