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内容 社会:课间活动 授课日期 月 日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的课间活动内容,感受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2.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尝试进行课间活动。 3.积极表达自己对课间活动的想法和认识。 活动重点: 重点:了解小学生的课间活动内容,感受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难点: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尝试进行课间活动。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参观过小学,初步了解小学生的课间活动。 2.物质准备:(1)教学挂图《课间活动》 (2)小图卡及排序板、 (3)幼儿自备一个小书包,内放水杯、歌谱、一种小型游戏材料(如小沙包、皮筋、小球、绷绷绳、陀螺)等、 (4)小学生课间活动视频、 (5)自制“音乐书”,内容为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3.环境准备:布置小学场景(饮水处、教室、操场、厕所)。 方法与手段:情境游戏法、提问法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模拟游戏“小学生的课间活动”,初步了解课间活动内容。 1.师幼讨论,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对课间活动的认识。 师:在小学里每堂课之间有一段休息的时间,我们叫它“课间活动”时间,你知道课间活动时小学生会做什么吗?我们也来做一做。” 2.引发幼儿模拟小学生活动的兴趣 介绍游戏场景和角色(场景:饮水处、教室、操场、厕所)。 3.给出下课的信号,请幼儿自主进行活动。 4.出示教学挂图帮助幼儿回顾小学生的课间活动 5.师幼共同小结。 二、引导幼儿了解怎样合理安排课间活动内容。 1.引发幼儿思考。 问:这么多事情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比较适合呢? 幼儿活动 1.了解课间活动的意义。 2.感受模拟的小学生活情景。 3.听下课信号,自主进行活动。 4.讲述自己“下课时”做过的事情。 5.师幼小结。 1.思考先做什么事情,再做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景模拟游戏“小学生的课间活动”导入活动,生动形象,容易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身临其境之感,为下文的环节做铺垫。 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合理安排课间活动的内容和顺序,可以起到集思广2.指导幼儿分组并利用小图卡和排序板来安排课间活动内容及合理的顺序。 3.请每一组的发言人在集体面前表达,其他幼儿加以补充或调整 4.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应该怎样做比较合适。 问:课间活动时,小学生们先做什么,又做了些什么?是不是所有人的做法都对?为什么? 5.小结:课间活动时间,大家应该先准备好下节课的书本,整理好文具,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或者去上厕所,还可以在走廊或操场上玩一些轻松、运动量小的游戏。 三、鼓励幼儿再次进行情境游戏,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 1.给出下课的信号,请幼儿自主进行活动 问:马上我们就要下课了,下一节课是音乐课,请大家想一想下课后你要做什么。 2.给出上课信号,幼儿上音乐课,演唱《不再麻烦好妈妈》。 3.结束唱歌,引导幼儿回顾“课间”时间自己所做的活动。 4.引导幼儿在今后的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做法,帮助自己为升入小学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 2.分组利用小图卡安排课间活动内容。 3.每组代表发言,其他幼儿加以补充。 4.观看视频,判断视频中的小学生做的对不对。 5.倾听小结,知道课间时可以准备好下节课的书本,整理好文具,根据需要喝水或上厕所,还可以玩运动量小的游戏。 1.听到下课信号,自主进行活动。 2.听到上课信号,上音乐课。 3.回顾课间活动所做的活动。 4.在今后的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做法。 益,发散思维的作用。观看视频的环节,可以让幼儿能清楚地了解哪些做法是不对的,哪些是对的。此环节的小结部分旨在帮助幼儿梳理总结新的知识经验,感受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通过再一次的情境游戏,帮助幼儿学习合理安排课间时间,也让幼儿在今后的小学生活中能够积极地看待课间的时间,保持正确做法,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