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缙云山考察报告

缙云山考察报告

来源:世旅网


综合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一班 学号:2010062139 姓名:付思源

一、引言

2011年6月3日至4日,我们2010级城乡规划班级在李雪花、周心琴、王爱民等几名老师的带领下,对重庆北部几个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野外考察实习。通过这次野外考察实习,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我的知识领域,初步培养了我的地理科研能力,使我深受启发。

二、实习计划

1、实习目的

(1)、掌握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调查的能力,并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加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构成与基本特征,深入认识其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宏观的、整体的思维方式。

(3)、通过对实习区域自然、人文等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去发现、认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学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撰写论文、汇报成果的综合能力。 2、实习路线与主要内容

本次实习区域位于重庆市北部,野外考察点主要有4个:北碚嘉陵江小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缙云山植物园、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涞滩古镇、古战场钓鱼城;室内参观点1个:西南大学地质实验室和天文馆。

考虑到野外教学环境和学习效果,每个点集中实习一、两项内容,其他内容为辅。嘉陵江小三峡主要以观察地质构造为主,同时学习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缙云山以观察亚热带植被群落和植被顺向演替过程为主;在涞滩古镇主要考察地域文化特点以及文化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古战场钓鱼城以观察方山丘陵地貌和历史文化景观为主。 3、实习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

①实习动员: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内容、安排及相关要求。

②知识准备:广泛收集各考察点背景资料,包括图书、论文、图集、照片等,资料越丰富,室内准备工作越详细,野外实习收获越大。

③出行准备:野外实习用具,包括罗盘、 地质锤、铅笔、记录本、相机、喇叭以及生活必备用品。 (2)、野外实习阶段

①第一天:早上8点出发,首先到达北碚观音峡进行考察,然后去涞滩古镇

中午在涞滩古镇就餐;下午考察参观古战场钓鱼城。 傍晚时分到达缙云山,就地晚餐并住宿。

②第二天:早上8点出发,考察缙云山地质、地貌、植被、土壤、旅游等。

中午下山就餐、休息。

下午2点半参观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质实验室和天文馆。 (3)、实习报告及总结阶段

①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分组完成实习总结与报告。 ②根据指导教师安排,选择题目撰写实习论文。

三、实习记录与分析

1、北碚观音峡地质、地貌考察

6月3日上午,我们从学校出发至北碚观音峡。途中,我们观察了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的地质构造,大致了解到其地层分布以及地貌状况。车在观音峡的一个采石场停稳,老师通过《观音峡背斜地质构造与地层关系示意图》再次向我们介绍了观音峡的构造、地层、岩矿以及地貌。该地区地貌特点是陵、峡、碚、滩相继出现,有峡谷地貌、河流地貌、低山地貌、丘陵地貌四种地貌。该地区的构造是水土向斜—观音峡背斜—北碚向斜,其地层由新到老为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了罗盘的使用,通过罗盘对岩层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测量来判断地层产状。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察了观音峡的岩石组成,其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紫色泥页岩、砂岩、石灰岩、煤岩。 2、紫色土剖面观察

离开采石场,我们来到一片紫色土地。经老师讲解,我们了解到,紫色土是一种深受紫色岩石影响的土壤。而形成紫色土的母岩石为石灰性紫红色砂岩、页岩,由于岩性疏松,吸热性强,易热胀冷缩而崩解,加之地形起伏,植被稀少,土层侵蚀和堆积作用频繁,故成土时间很短。其母岩中

含有较多的碳酸钙等盐类,风化物在降雨后土层不断被侵蚀和堆积,但由于表面有大量游离的碳酸钙,阻滞着盐基淋溶作用,延缓其成土过程,致使长期达不到富铝化阶段。许多性状继承了母质的原有特性。矿物质化学风化作用十分微弱,在其粉砂粒部分中除石英外,尚有大量长石、云母等易风化的原生矿物颗粒;粘粒部分的矿物组成也以水云母或蒙脱类为主,硅铝率一般在3.0以上,并且在同一剖面中,土层间差异不大,仍然继承着母质特征。

3、涞滩古镇文化景观考察

6月3日中午,我们到达涞滩古镇。涞滩古镇位于合川区东北28公里,建镇于宋代,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古镇之一、首批“中国最美村镇”之一。古镇以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依崖筑城,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山寨内街道尺度亲切宜人,民居宅院沿街巷依次排列,形成丰富的传统历史街区,呈现出典型的山寨式场镇风貌特色。在空间形态上,涞滩古镇建筑呈点线面结合的街巷结构,高宽比为1:1宜人尺度,多功能的街巷空间,因势利导,亦状亦秀的建筑特色和淡雅的店宅,精美的雕刻艺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艺术价值。

涞滩古镇内的古庙建筑群体,始建于唐,兴盛于宋,重建于清。主庙二佛古寺始建于唐,分上下两殿。上殿坐落鹫峰山顶,占地5181平方米,分三个殿层,气势宏伟,宗教氛围浓厚。下殿位于鹫峰山间,依山建造的两楼一底殿堂檐拱建筑。二佛寺下殿最大尊释迦牟尼佛像通高12.5米,依岩镌凿,被称为“蜀中第二佛”。

涞滩古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寨式场镇,据自然地理地形地势之利,建设了完善的防御体系,方可据外乱、保寨民。同时古镇内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中,形成了场、佛、寺、宫等多种功能活动的街巷结构。其民居建筑也独具风貌特色,从它淡雅的临街店宅,精美的雕刻艺术都有体现。由于悠久的历史,涞滩古镇的文化与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主要包括赶场文化、庙会文化、川剧文化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地域特色,涞滩古镇因此充满着古朴的气息。 4、乡村聚落“空心村”实地调研

结束了涞滩古镇之行,6月3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一个具有“空心化”特征的乡村。所谓“空心村”,即新建住宅大多集中在村庄外围,而内部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的乡村。我们以五人为一个小组,对该村的人文现象做

了考察。随着我们的深入,发现该村的住房建筑有多种类型,有些房屋过于破旧,已无人居住,这体现了该乡村聚落的“用地空心化”;村落中老人和小孩居多,可见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这体现了该乡村聚落的“人口乡村化”。通过采访一家村民,我们了解到,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村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收益不多,村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大多选择了外出务工,而他们的废弃房屋因为长期无人居住,所以也无人修缮,存在安全隐患。由此可见,“空心村”是城市化所遗留的一个问题,应当给予重视。 5、缙云山植被群落与土壤认知实习

6月4日一大早,我们从缙云山山脚下的农家乐出发,开始攀爬缙云山。由资料我们得知,缙云山位于重庆以北的北碚区境内,于2001年6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缙云山属盆地低山,在垂直高度上都是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故无垂直带谱表现。其次是局部地貌因素构成的生境条件,使之对水分、热量、光、土壤等产生分异,导致次生植被在演替序列上的差异。从而发育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其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亚热带马尾松林、灌草丛。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了缙云山的黄壤剖面。黄壤分布地带的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沛,且云雾多,湿度大,成土母质有花岗岩、千枚岩、板岩、页岩、石英岩等多种风化物。在水热状况较稳定,大气相对湿度较高,土体经常保持湿润的状况下,土壤中游离氧化铁大部分与水分子结合成含水氧化铁,因而使土壤呈现黄色,形成黄壤。缙云山的土壤多以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从根本上的原因来说,为黄壤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可能性。而缙云山雨量充沛、气候温湿,也为黄壤的形成提供了气候条件。因此,缙云山的主要土壤为山地酸性黄壤。

之后,我们走到一块较为茂密的丛林,以小组为一个单位,选择10m×5m的长方形样地,调查了该样地所处的地理环境,观察了该样地植被形态特征,测量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6、西南大学地质博物馆和天文馆参观

离开缙云山,我们来到了西南大学。首先参观了地质博物馆,近距离观察了各类岩石、矿物,加深了我们对岩石、矿物性质的理解;博物馆内还陈列着用石膏制作得十分逼真的人类头盖骨,生动地演示了人类的进化史。随后我们参观了天文馆,在那里了解到十二星座分布,一组地月模型还向我们演示了地球、月球

的自转与公转。之后我们去了天象馆,通过成像仪观察了十二星座,了解到十二星座的大致位置以及构成;还观察了宇宙中恒星、行星的运转,以及美丽的流星雨、彗星,使我们沉醉在美丽而又神秘的宇宙世界中。

四、实习总结

通过对嘉陵江小三峡的实习调查,我认识到了嘉陵江小三峡的地质地貌,以及岩石的构成,并且学会了用罗盘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以及倾角,通过所得数据来分析地层产状。

通过对涞滩古镇的考察,我了解了涞滩是一个山环水绕的古镇,它具有典型的山寨式场镇风貌特色。二佛寺奇特的地形环境让人惊叹。人们根据那里特殊的地形雕刻了不同的石像,每一座佛像都是依岩而造,气势宏伟,宗教氛围浓厚。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涞滩做到了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将传统文化发挥到极致。

通过对缙云山的考察,使我了解了更多美丽的植被,丰富了我的眼界,并且通过攀爬缙云山,磨练了我的意志。站在狮子峰顶,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通过这两天的野外实习考察,在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的同时,使我对我本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学会了一些野外实习方法,将平时所学运用于实践,当遇到实际问题需要分析时,应用客观的眼光对待它。但由于是第一次野外实习,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我总结如下:

1、

考察前期准备工作未做到位,对于所要考察的内容了解不够深入,导致考察期间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应对,只能现场再次学习,造成了时间的浪费。

2、 3、

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做一定记录,导致部分信息数据的遗失。 考察时间过于紧张,导致对每个考察点的掌握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我们在之后的时间里查阅相关资料,更加完善自己的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考察,我积累了实习经验,这为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此次考察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体现了团队精神,增加了我的集体荣誉感。总之,这一次的野外实习考察使我收获良多,期待之后更多的野外实习考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