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管理有哪些要求?
2、生产储存式、订货生产式、订货装配式各有何特点? 3、生产系统的运行结构如何? 4、何谓生产过程?
4’ 产品生产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的构成如何? 5、何谓生产类型?各种生产类型有何特点? 6、厂址选择有哪些方法?
7、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形式有那几种?特点如何? 8、设备布置有那些方法?
9、从至表布置法的优化原则有那几种? 10、生产过程制品的三种移动方式特点如何? 10、确定制品移动方式应考虑哪些因素? 11、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有哪些?
12、流水线内部在制品包括那几种?间断和连续流水线内部在制品有何不同? 13、企业生产系统的输入、输出各包含哪些内容?生产系统的信息反馈有何作用? 14、价格折扣条件条件下,确定最佳订货批量?
15、在市场需求存在季节性波动的条件下,企业生产计划方式可采用那几种?各有何特点? 16、从生产系统运行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来看,生产系统可采用那几种运行模式?(订货-生产式、生产-储存式、订货-装配式)
17、不同生产类型和条件下,确定车间生产作业任务的方法有哪些? 18、什么条件下,在制品在工序之间应采用按运输批转移?
19、多品种生产的设备组生产能力有那几种计算方法?使用条件如何? 20、混合流水线和可变流水线有何不同的特点?
21、何为工序同期化?通过工序重组进行同期化时有何基本原则? 22、何谓生产间隔期?何谓生产提前期?
23、最小批量法、经济批量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试论述生产能力的平衡原理;
试论述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的平衡原理; 确定间断流水线的看管期应考虑哪些因素;
确定各工作地看管期内的工作起止时间应考虑哪些因素?
当一个工序有多个工作地时,安排工作地工作延续时间有哪些方法? 什么类型的流水线要考虑周转在制品?什么类型的流水线要考虑运输在制品? “5S”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实施“5S”管理的目标? 精益生产的基本目标是什么?三大支柱是什么? 组织精益生产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作业1、一批制品批量为50件,需经4道工序的加工,各工序单件加工时间分别为:t1=12分钟,t2=15分钟,t3=10分钟,t4=20分钟,试分别计算该批制品在平行移动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的加工周期。 设批量为5件,试作图表示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及其加工周期。
作业2、有9项任务需经某设备加工,各任务资料如下:试用EDD-SPT综合规则确定加工顺序。
任 务 加工时间 J1 3 J2 2 J3 6 J4 8 J5 4 J6 10 J7 5 J8 2 J9 1
交货期要求 12 8 13 38 40 27 29 42 43
作业3 有9项任务需经三台设备加工,各项任务的工艺顺序相同,试用约-贝扩展规则求加工顺序,并用哈目表算法求各任务在各设备的流程时间。
作业4、 有9项任务需经5台设备的加工,各任务工艺顺序相同,试用关键零件法和最小排序系数法分别求加工顺序,并用哈姆表算法求各任务在各设备上的流程时间。
作业5 某多对象流水线上生产A、B、C、D四种产品,年计划产量分别为:Na=3万件,Nb=4万件,Nc=3万件,Md=2万件,各种产品的单件时间定额分别为:ta=30分钟,tb=25分钟,tc=30,td=40分钟,流水线年制度工作日280天,两班制,时间损失率为0.1,试分别用代表产品法(C为代表产品)和劳动量比重法求各产品生产节拍。 作业6. 某流水线节拍为15分钟,工序分解如下图,试按照工序同期化要求,进行工序重组。
作业7. 混合流水线上生A、B产品,计划产量分别为NA=2000台,NB=3000台,综合工艺路线如下图,绿色为产品A特有工步,橙色为产品B特有工步,黄色为两种产品共有工序,试按混合流水线的工序同期化要求,进行工序重组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为60000分钟)。
作业8. 某混合流水线上生产A、B、C四种产品,计划产量分别为:Na=2000件,Nb=3000件,Nc=4000件,试用生产比倒数法确定一个循环流程内的投产顺序。
作业9. 某产品装配批量为20台,装配周期为2天,间隔期4天;加工批量为60台,加工周期为5天;毛坯批量240台,毛坯生产周期为12天;6月份计划装配累计号数为300号,求各车间6月份计划投入和出产累计号数。
作业10:某制品加工过程需经某车间加工,其关键工序的一次准备时间为40分钟,制品在该工序的单件工时为2分钟,容许的设备调整时间损失系数为)0.08,试确定该制品的最小加工批量。
作业11:某产品年计划产量2400台,月产量计划为200台,设备一次调整费为100元,单位产品年占用费为50元/件.年,试计算经济批量,并根据月产量任务,调整确定生产批量。 作业11: 某混合流水线: r=6分钟,Tk=120分钟,
Qk =20,其余资料如下表:求工序间的周转在制品。并作图。
答案
第一题解:1、平行移动方式的加工周期:Tpmi1it(n1)t长(12151020)49201037(分钟)2、平行顺序方式下的加工周期计算:Tpni1ti(n1)t短1282(分钟)m50(12151020)49121010
第二题解:1、先按EDD规则求加工顺序 任 务 加工时间 交货期要求 完工时间 延期量 任 务 加工时间 交货期要求 完工时间 J2 2 8 2 0 J2 2 8 2 J1 3 12 5 0 J1 3 12 5 J3 6 13 11 0 J3 6 13 11 J6 10 27 21 0 J7 5 29 26 0 J7 5 29 16 J4 8 38 34 0 J6 10 27 26 J5 4 40 38 0 J5 4 40 30 J8 2 42 40 0 J4 8 38 38 J9 1 43 41 0 J9 1 43 39 J8 2 42 41 2、再按SPT规则调整加工顺序
延期量 0 0 0 0 0 0 0 0 0 SPT规则平均流程时间: 2511212634384041F 9 24.2
第三题解:先检查最优解的条件是否满足:
EDDSPT综合规则平均流程时间:F2511162630383941923.1
可见满足最优解条件:min tcj≥max tbj 把三台设备转化成两台假象设备:
tGj= taj+ tbj; tHj= tcj+ tbj.
用约-贝扩展规则求得最优加工顺序: J8-J2-J9 -J7–J1-J5 –J3-J6-J4
用哈姆表算法求各任务的流程时间:
解析:中间的加上上下其中较大的那个,如J2中的7,中间的是3,加上较大的数是4 因为,要Ta完工之后才能进行Tb。这里虽然Tb是3已经完工了,可是Ta是4,还需要一个小时,所以Tb要等待一个小时
第四题解:① 关键任务法求加工顺序,确定关键任务:
关键任务:J6
满足:t1 排序结果: J9-J2-J5-J7-J3-J6- J8-J4-J1;或: J9-J2-J5-J7-J3-J8-J6- J4-J1 第四题解:① 用最小排序系数法求加工顺序,计算排序系数: 按排序系数大小,求得最优加工顺序:J8-J9-J7-J2-J1-J6-J5-J3-J4; 用哈目标算法求各方案的流程时间: 作业五:1、代表产品法: 求以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Fe=280×2×8×60×0.9=241920(分钟) 求代表产品表示的计划产量:N代=3×30/30+4×25/30+3+2×40/30=12万 求代表产品生产节拍: r代=241920/120000=2.016 (分钟) 求其它产品的生产节拍:rA= 2.016×30/30=2.016 (分钟); rB= 2.016×25/30=1.68 (分钟) rD= 2.016×40/30=2.69 (分钟) 劳动量比重法: 总劳动量=3×30+4×25+3×30+2×40=360(万分钟) ka=90/360=0.25; kb=100/360=0.278 kc=90/360=0.25; kd=80/360=0.222 各产品分配的有效工作时间: Fea= Feka = 241920×0.25=60480; Feb= Fekb = 241920×0.278=67253; Fec= Fekc = 241920×0.25=60480; Fed= Fekd = 241920×0.222=53706 求各产品生产节拍:rA= =60480/30000=2.016 (分钟); rB= 67253/40000=1.68 (分钟); rC= 60480/30000=2.016 (分钟); rD= 60480/20000=2.69 (分钟) 作业 7 解:求生产比倒数:XA:XB:XC=2000:3000:4000=2:3:4 求一个循环流程产量:2+3+4=9 各产品生产比倒数:1/2:1/3:1/4列表确定一个循环流程内的投产顺序: 第9题解: ①求各车间生产间隔期: R装=4天; 由n加=3n装,q=n/R=20/4=5件 (q=装配平均日产量), R加=3R装 =12天; 同理:R毛=4R加 =48天 ② 求各车间的提前期: D装出=0; D装投=T装=2天; D加出= D装投+(R加-R装)+T保=2+(12-4)+0=10天; D加投= D加出+T加=10+5=15天 D毛出= D加投+(R毛-R加)+T保=15+(48-12)+0=51天 D毛投= D毛出+T毛=51+12=63天 ③ 求计划期各车间投入和出产累计号数: N装投 = N装出+ q×D装投=300+5×2 = 310; N加出 = N装出+ q×D加出=300+5×10=350; N加投 = N装出+ q×D加投=300+5×15=375 N毛出 = N装出+ q×D毛出=300+5×51=555 N毛投 = N装出+ q×D毛投=300+5×63=615 10、解:用最小批量法求最小批量: Qmin=t调÷(ti×k)=40÷ (2× 0.08)=250 11、解 :先求出经济批量: 2AN2100240098 i50月计划产量为200,为保证批量与计划产量成整数倍,把批量调整为100。即月投产两批。 工序1-2 ZT1=60(2 / 11-1/3)= - 9;ZT2=40(2/11-0/3)=7;ZT3=20(1/11-0/3)=2 工序2-3: ZT1=60(1 /3-1/9)=13.3 ZT2=60(0-2/9)=-13.3 3、生产提前期 生产提前期是指一批制品在某工艺阶段投入或出产的日期比该批制品在装配阶段全 部完工出产所提前的时间。 根据定义,装配阶段的出产提前期为零,按反工艺顺序,可计算出各生产环节的投 入和出产提前期。 ① 投入提前期。 D投i=D出i+Ti ② 出产提前期. 前后生产环节批量相等: D出i =D投(i+1)+T保 前后环节生产批量不相等: D出i =D投(i+1)+(Ri-Ri+1)+T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