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第9卷第4期 中国中医药科技 ・231・ ・专题报道・ 芪蛭胶囊对中风高粘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 杨赶梅夏娣文余江健于洋李小萍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深圳518035) 摘要 目的:观察芪蛭胶囊对中风高粘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o例脑中风血粘度增高患者随机分 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芪蛭胶囊和阿司匹林治疗,30d为1个疗程。结果:芪蛭胶囊和阿司匹林对血液流 变学各项指标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有明显改善.且芪蛭胶囊的作用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结论:芪蛭胶囊对中风后 高粘血症的血液流学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 ’ 主题词脑中风/中医药疗法 高脂血症/中医药疗法 @芪蛭胶囊/治疗应用 血液流变学人类 对3o例经cr或MRI检查证实为脑中风的患者应用芪蛭胶囊治 的发生。导致中风复发L1.2 J。 疗,并与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3o例患者作对照观察,比较其疗效及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国外有人用康复工程手术治疗,但其选择性 血液流变学变化,现报告如下。 高,临床应用有限,且不能预防中风。8o年代以来,中风高粘血症的 1临床资料 治疗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多从“瘀”治疗,用丹参、当归、红花等 6o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定的中风病诊断 单味药提取液从静脉给药。近年来有人用蛇毒液、水蛭抗凝治疗,临 标准Il】: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识昏蒙,舌强言謇或不语,遍身 床有一定疗效。而且国内外应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服预防中风已屡 麻木;急性起病;病发多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好发年龄多在 有报道[2~ 。 4o以上;具有主症两个以上,急性起病,结合舌、脉、诱因、先兆 年龄 资料表明巾风后遗症,中医辨证多属气虚血瘀型,占82.9%,临 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 床检测其患者的血粘度多增高,芪蛭胶囊作用机理认识源于清代著 本组60例中风患者查血粘度均高,其中住院病人39例,门诊病 名医学家王清任之补阳还五汤方意,即“益气化瘀”。中医认为 行 人21例:脑梗塞41例,脑出血后遗症19例,平均年龄59.6±4.87岁, 则血行”。有关资料报道:水蛭单味粉末口服未发现毒副作用,水蛭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与黄芪并用既能切合中风后遗症属气虚哑瘀之病机,以治疗气虚之 2治疗方法治疗组予芪蛭胶囊4粒(黄芪50g,水蛭5g,提取精制, 本,又能发挥益气药助破瘀药药力的作用。 装成胶囊),深圳市西乡制荆中心提供,批准文号:深卫药政发[1999】2 现代研究证实:黄苠钉改善血液沉变学及使血小板聚集功能降 号,每d3次,对照组阿司匹林5Omg,每d1次。30d为1疗程。 低的作用:水蛭能扩张血管,解除小动脉痉挛,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 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 环[ 5j。’大量研究表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微血栓形成、纤维 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蛋白渗出等均与血粘度增高和瘀血有关。黄芪、水蛭均有明显的抑 3结果见附表。 制血小板聚集和促解聚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血小扳钙调蛋白活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s) 性、降低磷酸二酯酶活性、减慢cM ̄tP降解、增高血浆前列腺素I2 (PGI2)、降低血栓素A2(aXA2)、抑制交感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索有关。 有报道用水蛭液治疗脑出血29例,总有效率90%,cr证实水蛭液治 疗能促进血肿的吸收,使偏瘫、意识及语言障碍得到恢复 。 本人用芪蛭胶囊治疗中风后血粘度增高病人3o例,治疗后血液 漉变学有明显改变,且与阿斯匹林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商粘血 症是中风复发的重要因素,蓖蛭胶囊对中风后商粘血症具有明显的 改善作用,这一药理作用列预防中风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贵廷,薛赛琴编.最新同内,{疾病诊疗标准.北京:学苑出版 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撑P< 杜,1991;643 . O.O5 2 Maes M.Van—Der—Planken M,Van—GasM A.Psychiala-f Research ● ● 4讨论 1998;80(3):201 . 高粘血症是中风后遗症普遍存在的病理状态。血液中红细胞、 3孙树津.龙天渝.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8;8fj):8 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可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液中胆固醇、脂质增 4钱瑞琴,盂勇中国中药杂志2000;:25(3):169 多,形成血液的7撇状态;众多的免疫反应可使血液中出现大量抗 5陈泽奇,金益强,陈国林,等.中医药学报1997;25(5):47 原,影响血液粘稠度。高粘血症可致血液流速变馒,进而形成血栓。 6钱瑞琴,杨宇,蒋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5):.364 而血栓在流速变慢的血液中流至小血管处,会引起阻塞而形成局部 7李创鹏.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fXY2;12(3):185 . 缺血、组织坏死、器官受损,从而引起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多种痰病 8许俊杰,孟庆康.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4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32・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2年第9卷第4期 9吴建新,蒋莹.药药理与临床1992;8(1):16 10膝佳琳.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16(1):14 芪蛭胶囊治 疗 高血压肾病 肾功能 不 全 20 例 临 床 观 察 杨赶梅夏娣文余江健于洋李小萍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深圳518035) 摘要 目的:观察芪蛭胶囊治疗高血压肾病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芪蛭胶囊治疗高血压病Ⅲ期伴肾 功能不全患者20例,30d为1个疗程。结果:肾功不全患者服用芪蛭胶囊后,恶心、食欲不振、下肢浮肿等症状 逐渐消除,异常的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也逐渐改善。结论:芪蛭胶囊对高血压肾病肾功不全有明显疗 效。 主题词高 ̄ff,/q,医药疗法肾功能衰竭,慢性/中医药疗法@芪蛭胶囊/治疗应用 人类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于多种原因造 造成病情恶化的根本病理特点,脾肾阳虚,湿热内蕴,瘀阻肾经的病 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导致氮 理变化始终贯穿在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脾肾 质及其他代谢产物潴留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是慢性肾脏疾 阳气亏虚,气化不及,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导致无法疏导、转输、运化 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是中、西医治疗上的一大难 水液及毒物,而造成湿热、血瘀、湿浊和毒素潴留,形成因虚致实、虚 题。Ci,2】高血压肾病肾功能不全是较漫长的病理损害而逐步形成的, 中夹实的复杂局面;这些夹杂的病邪,源于正虚,一旦滞留,又反过来 当病程进人肾功能不全后,其治疗单用西药常难以控制病情。1998 阻碍正气的升降,虚实寒热间呈动态变化。因为这些特点而导致病 年以来,采用科研制剂芪蛭胶囊结合西药常规降压治疗高血压肾病 情的恶性循环而变得危重难治【 。 并肾功能不全患者2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高血压肾病肾功能不全为一个较漫长的病理损害过程,肾小球, 1临床资料自1998—03~2001—09共治疗高血压病Ⅲ期伴肾功 肾小管组织的损害均为弥漫性。肾动脉硬化、肾微循环障碍为其基 能不全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 本病理。中医证候以脾肾两虚为本,兼以血瘀、挟湿、水泛为标。芪 5o.5±6.5岁,病程最短9年,最长达37年。用芪蛭胶囊前均有不同 蛭胶囊以黄芪、水蛭10:1的比例组成,黄芪为君药,为益气甘温之 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品。中医学认为:“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黄芪益气以活血、 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用芪蛭胶囊治疗(生产部门及批号见前 益气以行水。20例患者均有乏力、恶心、尿少等典型的气虚水湿上逆 文),每次4粒。每d3次,口服连续服用30d为1疗程,常规治疗3个 内停之症,故可通过黄芪益气化水行水而收效。 疗程。同时全部病例并用相同种类及剂量的降血压药物。所有患者 肾功能不全无论从组织结构还是临床症状上均呈现出“血瘀”征 使用芪蛭胶囊前后并用同类同等剂量的降血压药物,20例患者治疗 象。肾动脉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致肾微循环障碍。临床肾功能不全 前后肾功能检查均在本院检验完成。 肌酐、尿素氮等增高,受损肾尿液中蛋白量异常增高。以黄芪配伍水 3治疗结果 蛭,益气活血,血能载气,气以行血,相得益彰。益气之黄芪有利于受 使用芪蛭胶囊后,患者肾功能不全之恶心、食欲不振,下肢浮肿 损组织的修复,扶正固本以降低血中尿素氮。黄芪配伍行瘀圣药水 等临床症状逐渐消除;其异常之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等也逐 蛭有“通腑”之功,对于腑气不能之虚证有效,通腑可促进尿素氮、肌 渐得以改善,具体治疗结果见表1~2。 酐的清除,属治标之法。芪蛭胶囊益气活血、益气利尿、通腑排毒以 表1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尿蛋白改善情况 降低尿素氮、促进血肌酐清除。大剂量黄芪配伍成寒人血、逐瘀不伤 正的水蛭,补虚泻实、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现代研究发现黄芪能增强实验动物的免疫反应和促进动物对病 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并能增强动物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在富 表2 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的比较 含蛋白饮食的基础上,明显增加蛋白质的合成率,使血浆白蛋白维持 在正常范围[ .8】;水蛭具有改善循环、活化纤溶酶、抑制胶原合成等 作用,可抑制肾小球肥大,延缓肾衰进展,明显减轻肾脏组织学改变, 减少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具有增强免疫及改善肾脏的病理改变的作 用r6.7・ 。 综上所述芪蛭胶囊对于高血压肾病肾功不全有确切疗效。 *治疗前后t检验 参考文献 4讨论 1 Bostom AG, i 0p L.Kidney Int 1997,52;10 中医认为CRF由多种慢性肾病迁延发展而致,湿热瘀血互结是 2 Yeum TY.Selllinaa- ̄in Dialysis 1998;U: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