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版湖南省湘潭市中考历史试卷

最新版湖南省湘潭市中考历史试卷

来源:世旅网
-------------在--------------------此 _______ __________--------------------__号_卷_证__考__准___ _ _ __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名__姓__--------------------_ _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校__学业毕--------------------无--------------------效------------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湘潭市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历 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部历史小说的主人公生活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以下是作者对其经历的描述,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年幼时牵牛去耕田 B.长大后因战功授爵 C.曾参与修建都江堰

D.闲时喜欢读《史记》

2.电影《妖猫传》展现了繁奢雍容的唐都长安,再现了唐玄宗时华丽壮美的盛世景象。被电影打动的小明想从历史书中详细了解这段历史,他首先应该查找的章节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江南地区从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苏湖熟,天下足”。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

( )A.城市经济的繁荣 B.对外贸易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经济重心的南移 4.明朝丝制品中,“云锦”最为名贵。记录其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的书籍是 ( )A.《徐霞客游记》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海国图志》 5.取得台州九战九捷的明朝抗倭名将是

(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康熙帝 D.左宗棠 6.林则徐曾预言:俄罗斯终将成为中国的心腹大患。能印证其预言的是沙俄曾经

( )A.占领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台湾

D.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0页) 7.清朝末年,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 ( )

A.大生纱厂

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8.歼灭了日军两个最精锐的师团,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的战役是 (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9.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毛泽东谈论的事件是

(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北平谈判

D.挺进大别山 10.1955年的万隆会议,中国贡献了一个完美的方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这一“方案”是

( )

A.倡导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1.“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均出自阿拉伯文学最著名的代表作

( )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神曲》

D.《威尼斯商人》

12.以“人权与法治”为核心内容的法国大革命纲领性文献是

(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人权宣言》 13.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下列对三角贸易的描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

A.三角贸易从16世纪持续到19世纪中期

B.贩奴活动首先由葡萄牙发起

C.欧洲人把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运到非洲换取黑人奴隶

D.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4.《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英国首相张伯伦返回伦敦,向簇拥着他的人群高声宣布:“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事实上《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 )

A.阻止了战争规模的扩大

B.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C.遏制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D.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15.2018年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英国决定退出的组织是

( )

A.亚太经合组织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历史试卷 第2页(共10页)

16.2018年6月1号,白宫声称将继续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使中美贸易争端再起波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B.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可以逆转的

C.经济全球化受到贸易摩擦的挑战,但并不会因此而中止 D.这是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后的孤注一掷

17.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划龙舟、吃粽子,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8.湖湘学派的思想和学风,造就了一代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人才群体,其创立者是

( )

A.胡安国、胡宏 B.贾谊、王闿运 C.周敦颐、朱熹

D.王船山、魏源

19.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的地点是

( )

A.会宁 B.桑植 C.南昌 D.遵义 20.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湖南望城人是

( )

A.雷锋

B.王进喜

C.欧阳海

D.焦裕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1分)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 ) 22.(1分)回鹘是元朝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 ) 23.(1分)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 24.(1分)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 ( ) 25.(1分)2018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

( ) 26.(1分)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 ) 27.(1分)二战后苏联的改革有赫鲁晓夫改革、卡达尔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 ) 28.(1分)印度独立,结束了欧洲对非洲殖民统治的历史。

( ) 29.(1分)玉蟾岩遗址出土了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稻标本。 ( ) 30.(1分)何叔衡、蔡和森在长沙成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 )

历史试卷 第3页(共10页)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31.(11分)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2018年适逢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为北京大学的校徽,最初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它以中国传统的瓦当为外轮廓,标志中心“北大”两字饱含篆刻风格,由三个人形图案构成。

材料二 1912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认为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1898皆毗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1917

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下面是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建校25周年校庆日)在北大师生校友中所做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认为哪种可以教国?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 (军阀宰制、外国共管、国民革命) 军阀宰制1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497系;美国107票 3.你心日中,国内大人物是哪儿位 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整理

材料四 老北大的校庆日是12月17日。1951年的12月7日,汤用彤副校长提出把北大校庆日改为5月4日,认为校庆时间临近期末,师生紧张不宜搞大的活动。1954年始,北京大学的校庆日就改在了每年的5月4日。

——据《今日北大》(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八)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北大校徽上“1898”的由来。(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对北大及中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历史试卷 第4页(共10页)

-------------在--------------------此-------------------- _卷______ ____________号_--------------------_证_上_考__准___ _ _ _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名__姓___-------------------- _ _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校__无学业毕--------------------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超过美国成为被调查者心目中的 “中国之友”,是受当时世界上哪些重大事件的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大校庆日改期依据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今天还有哪些北大精神值得继承和发扬?(3分)

32.(14分)近代以来,科学革命推动社会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冲破神学的束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右图反映的是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变化情况: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同一时候,美国对新技术的态度则完全相反。美国在这时主要研究和引进的是应用技术……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

流动,美国抓住了这一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

——根据《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等整理

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3分)

历史试卷 第5页(共10页)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变化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这一变化的产生与哪些科技发明有关?(4分)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美国对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态度或对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请谈谈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3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3.(10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这一研究成果的问世将证明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年历史是有据可循的。请回答: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谁?请列举一项非洲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2分)

历史试卷 第6页(共10页)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哪一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请列举同一时期的青铜文明的代表。(2分)

(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得益于哪位皇帝的举措?(2分)

(4)中华文明的外传对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试举一项文明成就;再写出一位为文明传播做出贡献的古代中国人。(2分) (5)纵观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唯有中华文明从未中断,请分析其原因。(2分) 历史试卷 第7页(共10页)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4.(15分)历史地图和图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的时间轨迹。以下是中国古代部分朝代局部疆域图(示意图)。

材料二 辨析现存史料的真伪是正确、客观认识历史的基础。以下两幅图片截取自官方媒体报道。

历史试卷 第8页(共10页)

-------------在--------------------此 ____--------------------__卷_ ____________号__证__考__--------------------准__上_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____名__姓___ _ _ ______--------------------____题________________校__学--------------------业无毕--------------------效------------ 材料三 只有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形成历史解释,才能理解历史。 (1)请将材料一中的三幅疆域图按时间先后排序。从图片中找出该朝代为加强地方管理而采取的措施(制度),填在对应序号后。(5分)

历史试卷 第9页(共10页)

排序:

措施:① ② ③ (2)请判断材料二中两则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并说明理由。(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图⑦开放的地点为什么与图⑥相似?图⑦与图⑧有何联系?(4分)

(4)对比不同时期的地图和图片,还能探寻历史发展变迁的轨迹。请模仿示例,从三则材料中任选一组图片提取历史发展变迁信息。(2分) 示例:

材料一三幅图片中的都城,随时间的推移,地理位置出现了由西向东的变动,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东移。(或答:材料一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东移)

历史试卷 第10页(共10页)

谢谢观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