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安装作业指导书
编码:SDXL—ZW—11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附件安装施工。
2 编写依据
表2-1 编 写 依 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引 用 资 料 名 称 GB 50233—2005《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772—2005《高压绝缘子瓷件技术条件》 DL/T 875—2004《输电线路施工机具设计、试验基本要求》 DL/T 5168—2002《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 DL/T 5092—1999《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 5009.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定(架空电力线部分)》 DL 408—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送电线路部分)》 DL 5106—1999《跨越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规程》 SDJ 226—1987《架空送电线路导地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 SDJJS 2—1987《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规程》 《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标准》 Q/CSG 10017.1—2007《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第1部分:送电工程》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十项重点反事故措施》 CSG/MS 0406—2005《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电力建设工程安全和环境管理设施规范应用手册》 《架空线路及电缆安健环设施标准》 《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 《安全生产监督规定》 《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施工图纸 施工承包合同 三体系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
3 作业流程
3.1 作业(工序)流程图
开始 施工准备 直线杆塔附件安装 间隔棒安装 跳线安装 质量检查 施工记录 结束 图3-1 作业(工序)流程图
3.2 工序安排
表3-2 工 序 安 排 表 工 序 名 称 施工准备 直线杆塔附件安装 间隔棒安装 跳线安装 工 序 编 号 4 安全风险辨析与控制
表4-1 工作前安全风险辨析及预控措施表 序号 1 安 全 风 险 保险钳缺陷或操作不当 预 控 措 施 作业前进行工器具检查,不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的严禁使用;对作业人员详细交代工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检查结果
表4-1(续)
序号 2 3 4 5 6 7 8 安 全 风 险 绞磨刹车打滑 受力工器具以小代大 地锚未进行回填土 磨绳从卷筒上方卷入 绞磨受力时,采用松尾绳的方法卸荷 高空上下交叉作业 出现作业,安全带未栓在子导线上 预 控 措 施 使用前进行检查,使用中打滑应在机前进行锚固后更换绞磨 工器具严禁以小代大 地锚放入坑内连接棒后,马上进行回填夯实 磨绳应从卷筒下方卷入,并排列整齐 应用绞磨松出磨绳,不受力后再拆出磨绳 避免在同一垂直线上作业 按安全规范要求栓安全带,加强现场监护工作 检查结果 请您认真检查并签名确认,您的签名意味着将承担相应的安全质量责任。
施工单位检查人: 监理单位检查人: 日期: 日期:
注1:对存在风险且控制措施完善填写“√”,错在风险而控制措施未完善填写“×”,不存在风险则填
写“—”,未检查项空白。
注2:安全风险辨析与控制措施表在有新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时可以增加补充。
5 作业准备
5.1 人员配备
表5-1 人 员 配 备 工序名称 直线塔附件安装 间隔棒安装 跳线安装 建议工作人数 18 8 12 负责人数 1 1 1 监护人数 1 1 1 注:作业人数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5.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
表5-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 序号 1 名 称 包胶提线器 规格/编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表5-2 (续)
序号 2 3 4 5 名 称 钢丝绳套 绳尺 压接机具 手板葫芦 规格/编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注: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6 作业方法
6.1 施工准备
6.1.1 技术知料: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安全措施。
6.1.2 人员组织:技术负责人、安装负责人、安全质量负责人和技能人员。 6.1.3 机具的准备:按施工要求准备机具并对其性能及状态进行检查和维护。 6.1.4 施工材料:螺栓等。
6.1.5 学习设计图纸,了解金具连接要求和螺栓及穿钉的穿向规定。 6.1.6 明确附件安装方法。
6.1.7 检查安全用具及清理附件安装工具。 6.2 直线塔附件安装
6.2.1 直线杆塔导线悬垂绝缘子串,在放线前已吊装并连接于横担上。因此,附件安装仅是安装绝缘子串下端与导线相连接的金具、悬垂线夹等。 6.2.2 直线悬垂金具串安装的步骤:
6.2.2.1 根据确定的方法做好吊装金具串的两面布置。 6.2.2.2 提升导线。 6.2.2.3 拆除放线滑车。
6.2.2.4 安装悬垂线夹及相应的金具串。 6.2.2.5 拆除安装工具,复查附件安装质量。
6.2.3 附件时导线外层缠绕铝包带的方向应与导线绞制方向一致。 6.3 间隔棒安装
6.3.1 耐张塔和直线塔线夹安装完成后,才能进行间隔棒安装。
6.3.2 间隔棒安装距离采用测绳直接在导线上丈量。当相邻两塔悬挂点高差较大时,为弥补线长与设计给出的次档距数之间的误差,可按下式计算线长增量
22
∆L=(L3a×g)/[24×δ×(N−1)]
式中:
∆L——每一次档距的线长增量; La——两端间隔棒之间的档距,m; N——安装档得间隔棒数量;
δ——安装档的导线水平应力,N。 6.4 跳线安装
6.4.1 用作跳线的导线必须选用未使用过线轴新线。
6.4.2 跳线长度一般采用现场测量方法确认。具体操作时线压接好一端跳线引流后,将该端挂接于耐
张塔一侧的耐张线夹上,再按设计要求值实际测量需要的跳线长度,划印断线后接另一端,然后连接于另一侧的耐张线夹上。
6.4.3 多导线跳线安装后,用出线车安装跳线间隔棒。 6.4.4 跳线安装后示例如图6-1所示。 楚雄换流站侧 穗动换流站侧 V型跳线串 l f2 f1 图6-1 跳线安装
6.4.5 跳线安装后应呈自然下垂的圆弧形状,不得有扭曲、硬弯等缺陷。跳线端得压板连接螺栓拧紧应符合要求,螺栓的扭矩值应符合要求。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7.1 质量控制措施
7.1.1 绝缘子安装前应逐个将表面清擦干净,并应进行外观检查。安装时应检查碗头、球头与弹簧销子之间的间距。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验收前 应清除瓷瓶表面的泥垢。 7.1.2 金具的镀锌层有局部碰损、剥落或缺锌,应除锈后补刷防锈漆。
7.1.3 为了防止导线或避雷线因风振而受损伤,驰度合格后应及时安装附件。
7.1.4 悬垂线夹安装好后,绝缘子串应垂直地面,个别情况其顺线路方向与垂直位置的唯一不应超过5°,且最大偏值不应超过200mm。
7.1.5 安装铝包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7.1.5.1 铝包带应紧密缠绕,其缠绕方向应与外层铝股的绞制方向一致。
7.1.5.2 所缠铝包带可露夹口,每条的中心与线夹中心应夹合,对导线包裹应紧固。 7.1.5.3 将铝包带回头压入线夹压条内。
7.1.6 防震锤应与地面垂直,其安装距离偏差不应大于±30。
7.1.7 导线的间隔棒的结构面应与导线垂直,安装时应采用准确的方法测量次档距。杆塔两侧第一个间隔棒的安装距离偏差不应大于次档距±1.5%。其余不应大于±3%。各相间隔棒安装位置应相互一致。
7.1.8 绝缘避雷线放电间隙的安装距离偏差不应大于±2mm。
7.1.9 引流线应呈近似悬链线状自然下垂,其对杆塔及拉线等的电气间隙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7.1.10 使用压接引流线线夹的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7.1.10.1 安装前应检查连接面是否平整,耐张线夹引流板的光洁面必须与引流线夹联办的光洁面接触。
7.1.10.2 应使用汽油清洗连接面及导线表面污垢,并应涂上一层导电脂。用细铜丝刷涂有导电脂的表面氧化膜。
7.1.10.3 保留导电脂,并应逐个均匀地拧紧连接螺栓。 7.2 质量控制表
7-1 质 量 控 制 表
控制方式 序号 1 2 3 控制点 W 附件安装前核查 安装质量检查 工序验收 H S 注:W:见证点;H:停工待检点;S:旁站点
7.3 检验标准
质量检验Q/CSG 10017.1—2007《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第1部分:送电工程》中表6.4.4和表B.21进行,并应符合标准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