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教学建议
《成长的烦恼》教学建议
【活动目标】
1、学生回忆自己的烦恼体验,比较今昔的不同心态,从而能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改变自己旧有的观念。
2、学生通过了解成人少年时期的烦恼,认识到烦恼并非自己的专利,从而重新审视和评价自我,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帮助同学排忧解难。 【程序与思路】 一、清理自己的烦恼
1、学生回忆自己经历的烦恼体验,选择其中最苦恼的事情仔细分析,包括烦恼产生的原因、持续的时间、内心的焦虑状态、最后如何消除的、如今回首过去烦恼的感受等。要求做分析笔记。
2、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分析笔记,相互了解各自的烦恼。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
3、学生每人写一篇日记,表达自己对烦恼的认识和看法,争取给自己的烦恼画上句话。 二、采访成人的烦恼
1、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自己周围的成年人(如爸爸、妈妈、老师等),了解大人在少年时期的烦恼经历、他们是
第 2 页
第 3 页
迹。对于前者,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直陈自己内心的真实烦恼,不要有所顾虑,要把这次活动看作是一次大胆的展现自己的机会;而对于后者,则不必勉强,只要学生内心产生反思活动,形成深刻的思想认识就可以了。这从他关于烦恼的分析文字中可以看出,如果尽是些无关痛痒的分析,则显示出他内心深处的问题症结或思想误区,我们需要在尊重和关心学生前提下,同他进行个别谈话。
2、在采访成人的活动中,学生要事先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在采访过程中认真倾听。通过采访活动,学生要意识到自己和同学并不是烦恼的专门拥有者,原来大人在青少年时期也有成长的烦恼。
3、在假想的情境中,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烦恼的严重性、可能性、针对性。严重性使得劝解必须及时并且非常重要;可能性意味着烦恼是生活中发生概率很高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针对性是指烦恼必须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可能经历到的。
4、我们要重视劝解策略和内容的交流、评比活动。学生能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是否善于理解他人并具备善于和他人交往的能力,通过交流评比就能发现。
第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