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词语是
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 ;作比较 (3)进了 ;绕过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茂密的森林,茫茫无边。各种鸟儿在这绿色的国度里自由自在地生活。黄莺、杜鹃、百灵、画眉、啄木鸟……这儿,简直是鸟类的王国。
在一株大杨树上,画眉遇到啄木鸟。
“啄木鸟大姐,”画眉娇滴滴地说:“我们来比赛唱歌吧!我先唱。”画眉那富有音乐节奏的优美歌声的确悠扬悦耳,美妙动听。“对不起,我还要工作。再说我也唱不好。”啄木鸟说。“唱吧,友谊比赛嘛。”画眉扬起漂亮的羽毛,很自得。啄木鸟唱了,果然比天才歌手画眉差远了。
“我们再来比谁的衣服好看行吗?”画眉更加得意了,自然,啄木鸟的衣服也不如她的艳丽。
“我们再来比……”这时,一直在打盹的白杨树睁开眼皮,粗声粗气地说:“你们还是比比保护森林的贡献吧!”画眉娇柔的声音戛(jiá)然而止。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悠扬悦耳——________ 得意——________ 美丽——________ (3)填空。
画眉和啄木鸟一比________;二比________。结果________胜了,________败了。
(4)如果比一比谁保护森林的贡献大,结果是( )
A. 画眉的贡献大。 B. 啄木鸟的贡献大。 C. 两个贡献一样大。
(5)你觉得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骄傲的画眉 (2)美妙动听;自得;艳丽 (3)唱歌;衣服;画眉;啄木鸟 (4)B
(5)不要看外表,要看谁的贡献大。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骄傲的画眉 (2)美妙动听、自得、艳丽 (3)唱歌、衣服、画眉、啄木鸟 (4)B(5)不要看外表,要看谁的贡献大。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________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________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________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________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蹿到树上。
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1)做贼心虚的贼和老虎都以为“漏”是________,一心想逃命。( ) A. 老爷爷 B. 老婆婆 C. 对方 D. 厉害的角色
(2)语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排比
(3)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描写老虎和贼内心活动的语句。 (4)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语段中的横线上。 歪 驮 贴 纵 蹿 蹭
①“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________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________下来,好逃命。
②“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________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________上去,好逃命。
③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蹿到树上。 (5)用自己的话概括语段的内容。 【答案】 (1)D (2)C
(3)老虎:“‘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终于甩掉‘漏’了!”贼:“‘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终于甩掉‘漏’了!”
(4)贴;蹭;驮;蹿;歪;纵
(5)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误以为遇上了厉害的角色,一心想逃命。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这是夸张。
(3)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然后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4)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1)D(2)C(3)老虎:“‘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终于甩掉‘漏’了!”贼:“‘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
好逃命。”“终于甩掉‘漏’了!”(4)贴、蹭、驮、蹿、歪、纵 (5)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误以为遇上了厉害的角色,一心想逃命。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要正确使用动词,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shēn cān)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pēn pèn)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②海底的植物差(chā chà)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1)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参________(shēn cān) 喷________(pēn pèn)水 差________(chā chà)异
(2)第①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________”画出来。
(3)第①段具体写了________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些贝类的活动方式是________。
(5)第②段的起始句“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中的“也”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6)第②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写出了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答案】 (1)shēn;pēn;chā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五;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有些贝类 (4)拟人;巴在轮船底下
(5)不能去掉。因为“也”字承上启下,说明了不仅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同样差异很大。
(6)色彩;大小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第①段,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把“贝类”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5)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第②段,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shēn、pēn、chā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3)五、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有些贝类 (4)拟人、巴在轮船底下 (5)不能去掉。因为“也”字承上启下,说明了不仅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同样差异很大。(6)色彩、大小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1)给语段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和扇扇弄 子 送
(2)用“________”画出做肥皂水方法的句子。
(3)用“先……然后……再……”说一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答案】 (1)huó;shàn;shān
(2)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
(3)先用竹笔套管,蘸上肥皂水,然后慢慢地吹起一个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泡泡就软悠悠地飘游起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
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1)huó、shàn、shān(2)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3)先用竹笔套管,蘸上肥皂水,然后慢慢地吹起一个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泡泡就软悠悠地飘游起来。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二)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吧。”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1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 “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一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枣庄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
A. 外貌 B. 语言 C. 动作 D. 心理
(2)“我”因什么事而感到尴尬?
(3)老太太叫“我”怎样还她的一元钱?
(4)短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①三年前,________, ②今天,________, ③将来,________。
(5)“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 老太太的话把车厢里的人逗乐了。
B. 车厢的人听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觉得老太太很可爱。 C. 这是发自内心的笑,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边界战争”
一班的小瑶和二班的小军,因为清洁区里的一个小纸团争吵了起来。 “什么?在我们这边?”小瑶把眼一瞪,右脚一跺,右手一指小纸团:“你可要看清楚。”说着,跑进教室拿出粉笔,在走廊里画了一道“边界线”,这样纸团就到二班去了。
“不行!边界线不是这样画的。”小军边跑边嚷也拿出粉笔,在地上画了一道“边界线”。当然,小纸团又被分到一班这边了。
“不对!”“不对——”
正在这时,值周组的同学来了,看了看画得乱七八槽的地面和纸团,没说什么,只在本子上的一班、二班的卫生栏中都扣了分。
“战火”熄灭了,小瑶、小军望着地上的纸团和一道道的“边界线”,呆呆地站着。
(1)找出第二自然段中表示小瑶动作的词。
(2)“战争”本来是指武装斗争,这里指________和________。因为一个纸团发生的矛盾。
(3)“战火”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4)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来叙述事情的。 (5)你认为小瑶和小军的做法对吗?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做呢?
8.快乐阅读。
朝霞与日出
天亮了!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颜色。渐渐地,鱼肚白变成淡红色,好像人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深红,再由深红变成金黄的颜色。这时候,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绚烂的色彩。啊!多么艳丽的朝霞!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一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
我爬上山顶凝望那遥远的天际,彩云不断地在变化:一会儿好像金苹果,一会儿又好像紫葡萄,一会儿仿佛又变成蓝宝石、珍珠、彩玉……瑰丽无比的朝霞,变化莫测。
没有多久,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来了。霎时,远近的树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了霞光,充满了朝气;尤其那草木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边的金刚钻一般,晶莹闪耀,好看极了。真没有想到,日出的景色,竟是这样的美丽!
(1)用横线画出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2)朝霞和日出的顺序是 。
A. 先出现朝霞,红日才慢慢升起 B. 红日出来以后才有朝霞 (3)短文中第________自然段是写朝霞的,第________自然段是写日出的。我更喜欢第________自然段,因为________。
(4)短文的题目可以用“日出”来替换吗?_____ A. 可以,因为短文描写的对象就是日出前后的景色。
B. 不可以,因为从短文的题目中可以看出文章的重点。短文中朝霞和日出的关系是平等的,它们都很重要。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②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画线句①自问自答,这样的句子叫________(反问句 设问句)。我也能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
(2)用昙花举例的作用是( )
A. 说明昙花的奇特 B. 说明植物开花的时间的确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
(3)读画线句②,想想哪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的时间吻合,查找资料,举两个例子。
(4)读了选段,你知道植物开花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了吗?
10.【答案】 (1)瞪、跺、指、跑、画。 (2)小瑶;小军
(3)值周组的同学来了,给一班、二班的卫生都扣了分 (4)语言;动作
(5)不对。我会把纸团捡起来。
【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表示小瑶动作的词即可。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描写方法概括为:环境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结合短文分析即可。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瞪、跺、指、跑、画。(2)小瑶、小军 (3)值周组的同学来了,给一班、二班的卫生都扣了分。(4)语言、动作 (5)不对。我会把纸团捡起来。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动词的掌握能力。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常用描写方法的掌握能力。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