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机电传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研究

“机电传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研究

来源:世旅网
电大理工 2017年9月 Study of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I vU 第3期总第272期 DOI"10.19469/j.cnki.1003—3319.2017.03.0015 “ 机电传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研究 于晓明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摘要(沈阳110034)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的实力和地位在全世界都有目共睹,其关键取决于机电复合型人才的培 养。机电传动控制技术课程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人才必不可缺的专业课程。就目前一 些理工和高职类院校在机电传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材选用及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环境和资源单一、教学 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等共性问题,探讨其应对问题的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环境真实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化和教学评 价一体化等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机电传动;控制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319(2017)03.00015—02 机电传动控制技术专业课程是本科理工和高职类 院校中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自动化 习的兴趣,无法达到提升技能水平的学习目标。即便 部分院校资源相对充足,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方法,依然无法满足企业的具体要求。因为他们并不 等相关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本门课程主要讲 授的是常用机械设备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气电路 知道实际工作环境比实训室恶劣,接触到的设备也比 教学设备危险等等。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用实训去验证 理论,停留了再“模拟教学”层面,与行业规范、实 际工艺要求等元素脱节,仅仅关注了学生的“学”而 忽略了“工”,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能在模拟的设备 和环境上进行操作,无法达到企业所需要的“无缝接 轨生产实际”。真正上岗工作时,学生仍然需要企业 花费人力物力来进行从头培训,而且,学生会认为在 以及PLC控制电路;以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为控制对 象,介绍了启停、正反转、降压启动、电气制动灯基 本应用电路;以相应型号的PLC为例,详细介绍了 PLC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简要介绍了其基本指令的应 用,并以常用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为例,介绍了用PLC 作为电气控制装置,尤其是在复杂的多功能机床、超 大规模生产自动线、集散控制系统中更能体现出PLC 无与伦比的优势。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自动化生产机械 的电气传动问题和控制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 程。 学校学不到有用的东西。 1.3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 观念的落后才是真正的落后,观念转变的程度就 是发展的速度。更新观念,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创新 的前提条件,教师观念的陈旧老化,势必造成课堂教 学的因循守旧、默守陈规。我们应当冲破以“教师为中 心”的传统教学的陈旧观念的束缚。机电传动控制课程 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材内容设计 较广泛。但是部分教师是毕业后从“学校”到“学校”, 并没有到工厂和企业生产流水线工作体验过。教师一 1机电传动控制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选用及课程设置不合理 机电传动控制技术课程的教材版本陈旧,知识点 内容安排不合理,利用这种教材进行教学,难以让学 生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甚至让学生产生 厌学感。机电传动控制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低压电 气元件、电气控件系统电路图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典 型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分析、简单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和 贯性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这种传统的 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当代的大学生,不利于学生职业能 力的培养。 PLC,教师在实际课时分配上,往往注重前半部分的 机电传动,忽略后半部分的PLC技术基础。然而PLC 技术基础部分的内容是提高学生职业技术动手能力的 关键。 2机电传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2.1课程设置模块化 机电传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要有与专业相吻合 1.2教学环境和资源单一 由于高职和技工类院校实践场地和设备资源有 限,教学内容往往重理论而轻实操,导致学生失去学 的课程设置,具体变现为: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内 容。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观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第16页 电大理工 第3期 和教学模式的载体。根据课程的内容,其模块化的课 程设置分为: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系统,包括低压电器、 控制电路基本环节和典型系统的分析及基本设计方 法;PLC的原理、系统及编程,其中包括正次品分拣 机PLC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PLC控制和磨床工作 台自动循环往复PLC控制等几个模块,每一个阶段完 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现场教学在校 内外实训基地进行。 2.4教学评价一体化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理工和高职类院校的机 电传动控制技术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只能 停留在学生是否能够达到掌握技能的要求,往往是通 过试卷测试和书面测试对理论知识进行评价,理论知 识学的再好,考试成绩考的再高,并不代表学生毕业 后进入工作环境就完全合适。传统的教学体系很难培 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而机电传动是一门技 成一个教学模块,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 以同时进行。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促进学生更好 的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结合,提升专业运用能力、专业 判断能力和运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学环境真实化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和工厂培养技术型 人才。那么,机电传动控制技术课程的一教学环境也 要求相应的需要有所改革。一方面要加强任课教师教 学质量的培养和提高,鼓励教师到生产线上去实际操 作,了解更多的实践技能,从而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 另一方面,除了“走出去”,也需要“引进来”学校 可以聘请在企业中工作时间较长的技工来学校做实践 课教师,基于其经验优势来向学生传授实际操作技术。 实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应拍摄与机电传动 控制技术课程专业内容相关照片或者录制现场视频, 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熟悉工作环境,尽可能引进当前生 产实际使用的机电传动设备等。如果学校教学条件允 许,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相关企业和工厂进行 短期参观和实习。 2.3教学方法多样化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用于现代职业院校学 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尤其是机电传动控制技术专业性 较强的课程。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灵活 机动的来使用教学方法,可以借鉴的有:任务驱动教 学法、参观教学法和现场演示法。现表述如下: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立教 学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 程中加深对于相关知识技能的了解,这样就让学生的 学习更具有目的性,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自我满足感; 参观教学法是组织或指导学习到实训工厂进行实 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 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 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 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参 观教学法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 前延知识; 现场教学法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 术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适 用于当代的学生。一体化教学评价是彻底打破传统学 科课程教学,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在 “工作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工作。其目的是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学生 评价体系也应打破传统学科式以期末考试论英雄的评 价方式,应建立以考核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的新的 体化教学学生评价方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可借鉴 各项技能比赛中的各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对 学生进行考核。比如,在高职类院校中机电一体化技 能竞赛中把PLC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触摸屏技 术、变频器控制技术、工业机械人等集成在一条自动 化生产线之中。 3结语 通过对机电传动控制技术日前存在的教材选用及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环境和资源单一、教学观念和 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的分析后,创建了课程设置模块 化、教学环境真实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一 体化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改变了过去对学生学 科成绩只计算课堂教学考试成绩的片面性做法;加强 了学生实验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突出了理论联 系实际,学用结合的教学效果;突出了对学生综合素 质、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高职 类院校的培养出一流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人才,具 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可以很快的适应企业和T厂 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天兵,张新.“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科 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9):208.208 [2】时斌.“现代机电传动控制技术”课掌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改 革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6):54—56 f责任编辑:兴安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