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政府应对措施探究

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政府应对措施探究

来源:世旅网
 生态与旅游 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政府应对措施探究 唐雪梅 白 桦 阴 倩 (铜川市耀州区环境监测站 陕西铜川 727100) 摘 要: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历史、决策方面的失误、市场经济、科学技术产生的副作用等多方面原因。为了解决上述的困境,我国各级政府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资源开发利用中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积极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等多种措施。 关键词:环境问题成因;政府职能部门;对策 随着我国现代工业高速发展,向环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大量增加,环境质量逐步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笔者拟就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的成因作一些探讨,并就政府改善我国环境资源状况如何发挥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1.我国环境问题成因 1.1历史原因 环境恶化首先来自于战争和传统。就战争而言,尤其是进入近代,其成本是相当高的。任何一场战争的发生,都是一次对环境和资源的非正常消耗。更糟糕的是战争对环境的危害还不仅仅在于其对环境的消耗,更在于其强加于环境的后果。硝烟弥漫的年代,环境质量可想而知。 1.2决策的原因 领导者的决策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总是起着方向性的作用,人们遵从领导者的决策往往比遵守法律要自觉得多。领导者的决策固然会产生积极作用,由于领导者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领导者的认识不够全面,环境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作出的决策不利于环境保护,如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还有一些领导者更是一切从政绩出发,不计后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和局部的经济利益。 1.3市场经济的原因 市场经济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既带来了短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长期的环境破坏。中国的木材大量出口到日本,却从日本大量进口一次性筷子。这给中国的森林资源带来的破坏是令人痛心的。还有发菜、干草等的大量采挖,还有洋垃圾的大量进口,哪一样不是牺牲环境换取少数人的利益。在投机者的眼里,市场发出金灿灿的光。只要有人卖,就有人买;只要有人买,就有人卖。这就是市场带给环境的代价。 1.4管理者的原因 管理者疏于管理,执法不严,打击不力,是许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层出不穷的一个很大原因。乱排乱放,乱挖滥采,任意渔猎,乱捕滥杀都是缺乏有效管理的表现。 1.5科学技术起副作用的原因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对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也是相当巨大的。科学虽然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环境危害。 2.政府应对措施 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宪法明确规定了的。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是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这些进展相对于环境质量的恶化还是十分有限的,我们有必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并执行更多更好最主要是切实可行的对策。对改善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的现状、做到可持续发展对政府和各行政主管职能部门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经济效益差、严重污染环境、影响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企业,必须停产治理;对浪费资源和能源、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特别是小造纸、小化工、小印染、小土焦、土硫磺等 24 农家科技 乡镇企业,根据管理权限,必须责令其限期治理或分别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对直接危害城镇饮用水源的企业,必须一律关停;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环境敏感地区及自然保护区新建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 凡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把消除污染、改善环境、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作为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有关部门应将保护环境作为考核企业升级和评选先进文明单位的必备条件之一。具体考核办法由国家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企业治理污染、开展综合利用的资金,有关部门应优先给予保证。 2.2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继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的集中控制,提高治理投资效益和污染防治能力;按照城市性质、环境条件和功能分区,合理调整工业结构和建设布局,对严重污染扰民又缺乏有效治理措施的工厂,视其情况予以关闭或有计划地搬迁;在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的要求,实行配套开发建设;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2.3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和“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方针,认真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跨部门的协作,加强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做好自然保护工作。 2.4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国家环境保护局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对所辖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根据职责权限,采取具体措施完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体系,逐步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环境状况报告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对重点污染治理项目进行检查。省级以上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必须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2.5积极参与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签订有关国际公约时,应做好调查研究和各项准备工作,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态度。 总而言之,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平衡工作,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及能源政策;加强宏观指导,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唐雪梅(1985.11-),女,广西全州县人,本科工学学士,铜川市耀州区环境监测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工程;白桦(1979.10-),女,陕西铜川人, 大学专科,铜川市耀州区环境监察大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工程;阴倩(1983.11-),女,陕西铜川人,大学专科,铜川市耀州区环境监测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工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