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晏苹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11期
摘要:当前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关注的热点。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不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阐述,希望有助于高校合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45-02 1 前言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身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历程,是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所有职业或职位的总称。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机遇等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从而选择职业发展路径,确定学习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预先设计的系统安排。从时间上划分,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教育内容重点是获得和改进个人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动机、行为等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最终能够结合自身的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从而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发展方向。 2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首先,能够帮助学生避免盲目就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并正确的进行自我认识,明确自己在职业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对自己有更全面更适合的定位,以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得盲目就业的现象出现。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增强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竞争也日益激烈。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占有有利的位置,就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尽可能的避免频繁跳槽,四处胡乱求职,这样既不利于增长知识,同时也耗费了大好的青春。消极的求职状态还能够挫伤个人求职的积极性,消磨了对工作的热情。同时,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具有未雨绸缪的作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起点。再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人才在市场上的合理配置。如果学生盲目就业,就会对人才市场造成极大的混乱场面,造成人才供求局面的混乱。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会盲目就业。只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有助于学生在竞争中占于有利地位,选择适合的职位,同时也为人才市场的供求理顺了秩序。 3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 自我评估不够客观,不能准确审视自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起始环节就是自我评估。能够客观全面的对自己进行评价,是进行合理、科学的职业规划的前提条件。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估上海不够客观,因此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存在的优越点,也就不利于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客观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优缺点,认识自己的职业适应性和就业环境,才能够进一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学生自我评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一些单纯的测试,另一种就是根据朋友、老师或者家人的评价。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过分肯定或者过分否定自己。当学生过分肯定自己时,就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期望过高,从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当学生过分否定自己时,则会导致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望值过低,从而失去信心。因此,不全面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估,就会导致职业定位不准,就业困难。 3.2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尽管各大高校已经陆续开展了职业规划教育,但是其真正的普及面还很不够,受到的重视程度也一般。首先,高校经费本来就很紧张,因此在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不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一般都是辅导员或者教学秘书等,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因此在教学上水平一般,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再次,许多大学生自己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就不到位,认为过早的做出职业规划是没用的,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走入社会之后做的事情。 3.3 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和了解不足
缺乏对社会环境的管制与了解也是导致学生无法做出正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的视野都被局限在校园之中,对外界环境的认识非常有限。社会是一个更大的教育平台,比校园要复杂许多,如果学生只将自己的目光定格在书本知识上,缺乏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和了解,必然不能很快的在毕业之后融入社会生活当中。我国的就业市场非常复杂,并且变化万千,社会需求也是不断发展的,不能关注和了解社会需求,就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计划,无法让自己的素质同社会需求进行匹配,也就不能符合职业市场的需求,造成就业困难的现状。因此,只有将职业规划同社会需求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更加具有职业竞争力。 3.4 缺乏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在我国,许多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还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比较晚,目前有许多高校还只是单纯的复制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经验,欠缺符合国情的理论支撑。首先,我国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数量上有所欠缺。当前,职业生涯规划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高校就业中心工作人员承担,还没有从就业管理向就业指导、服务及研究的方向转变过来。而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知之甚少,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能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老师数量严重不足。其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较差。目前承担只有我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主要是辅导员和政工干部等,而这部分人员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流动性很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就会面临转岗等问题,因此导致职业指导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最后,师资队伍在指导能力上也有所欠缺。当前师资队伍个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时主要围绕就业政策、面试、简历制作等内容,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和自我认知等内容很少顾及,导致了指导能力的欠缺。
3.5 职业测评工具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职业测评有助于学生更科学全面的进行自我认识。目前,我国常用的职业测评工具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不能满足当前需求。首先,我国的许多测评软件是通过对国外测评量表进行修订得来的,不能符合中国学生的现状。其次,测评软件铺天盖地、良莠不齐,学生在选择上无从下手。再次,从事职业咨询行业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人根本不具备理论知识,从而导致测评结果失效。再加上许多高校缺乏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从而降低了职业测评工具的专业化程度。因此,许多学生的测评结果同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也就无法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正确的依据。 4 解决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策略 4.1 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首先,大学生本身就应该树立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意义。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过程,学生应该从刚入学就做好准备,有目的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其次,学习应该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工作。学生只有在学校的正确指导之下才能够顺利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且要求教职工积极为学生进行指导,鼓励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利用班会会其他时间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走出择业误区。最后,社会应该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只有合适的社会氛围作支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才会更加顺利。 4.2 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为了保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顺利进行,高校应该采取措施,建立一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许多西方国家的职业辅导专业化、全程化和制度化的程度都非常高,值得我国高校进行借鉴。在我国,要想建立一支适合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专业化职业指导队伍,首先要先营造职业生涯规划氛围,积极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其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队伍的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方面有经验的专家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职业指导队伍的培训制度建设,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有能力的专业职业规划指导队伍。
4.3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建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职业测评是大学生实现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做好职业规划的前提条件。科学全面的自我认识对建立正确的人生定位,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应该建立专业的职业测评队伍,能够给学生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其次要完善测评手段,从而给学生提供完整、科学的自我认识。高校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职业测评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挑选和引进适合的测评工具,鼓励所有学生参加职业测评服务。 5 结语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大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心理健康研究,20(5):729-731. [2]宋荣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0):57. [3]安俊学等.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8(2):288 -290.
[4]刘咏宝.关于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
作者简介:晏苹(1978-),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