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9分)
1. (3分) (2017·包头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雾霾,已成为当今公害问题之一,但治理雾霾绝非易事,不可能一挥而就 , 在不同时期,可能需要针对重点污染物进行治理。
B . 2017年年初,人类在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PK中连连败退,这类机器人无所不为 , 会下棋,会猜脸,还能解答各种难题。
C . 官员作家、官员画家、官员摄影家、官员发明家我见过不少,有的的确水平很高,但最终绝大多数还是原形毕露 , 成为笑谈。
D . 以前各级政府的施政纲领总是玩一 文字游戏,让百姓不知所云 , 有委员提议,应该让更多朴实语言进入政府的施政纲领。
E . 昔日以癫狂话语而名噪一时的网红“凤姐”,正一步步蜕变为专栏作家,她的文章紧扣社会热点,文笔也令人刮目相看。
2. (2分) (2016高二下·大连期中)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56本,远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甚至是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现状堪忧。
B . 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和联合国共同发行以中国残疾人为主题的邮票纪念版张,反映了中国和联合国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意义重大。
C .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市揭晓,来自智利、斯洛伐克、马达加斯加的三个教育机构被荣获该奖。
D . 海绵城市建设要与棚户区、危房改造相结合,努力消除因给排水设施不足而一雨就涝的“顽疾”,加快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和黑臭水体治理。
3. (2分) (2017高三上·清远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第 1 页 共 16 页
A . 同学们请注意,现在广播一个通知:我的同桌不慎把语文书落在了操场,请捡到的同学立即送到高三(1)班。
B . 刘伟向他爸爸的朋友发了一个短信,写道:令尊八十大寿,诚邀您到寒舍出席寿宴。 C . 我的作文一向是多次修改后再上交给老师,这次也是先雅正一下,避免出现错误。 D . 周一上班高峰期,面对潮水般的人群,小刘不断说着“借过”,不断向前挤。
4. (2分) (2016高二上·大庆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② 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③ 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 ④ 所谓传奇,就是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
⑤ 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 A . ①⑤②④③ B . ⑤②④③① C . ③①⑤②④ D . ③⑤②④①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
5. (6分) (2017·大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思想对中国文艺发展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与老子思想合为道教思想,其与儒家思想互补,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思想史。经他完善的道家美学与文论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滋养着中国艺术。
第 2 页 共 16 页
首先,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后世文人。庄子“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摒除欲望,宁可过卑贱贫穷的生活而保有自由,也不愿富贵而为统治者所利用,这对那些追求独立人格与尊严、追求个性解放和张扬的后世文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魏晋名士、李白、苏轼等无一不深受庄子影响。庄子展示的个体精神自由和思维原创力的解放,在文论中则表现为艺术或形象思维的自由超越性。庄子的“逍遥游”创造了一个超越、永恒、宁静的精神家园,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源泉。
其次,庄子崇尚的“大美”审美理想深刻影响了后世文艺的美学境界与高度。庄子以“道”为旨归,崇尚天地之间的“大美”,这种“大美”体现为无限广阔、宏大、雄浑、壮阔的境界和寂寞无为、朴素自然、澹然无极的特征。庄子的这种美学思想对于后代文艺产生的影响是,一方面引发了人们对博大雄奇的壮美境界的追求,如杜甫提出“鲸鱼碧海”、韩愈提出“巨刃磨天”等都是;另一方面“大美”的自然、本真、天放的本性又引导后世文人反对人为斧凿雕琢艺术,追求自然、素朴的风格境界。如刘勰的“自然之道”、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司空图的“妙造自然”等都有庄子“自然”风格论的影子。“自然”的风格要求还影响到了音乐、绘画等其他艺术领域。
第三,庄子“体道”时“虚静”论对后世文艺创作主体审美态度的影响。庄子提出“体道”主体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虚静”思想要求创作主体在艺术构思时不为外物所乱,不为心智所蔽,保持凝神专一、忘怀一切、全身投入的精神状态。这种认识论注重内心的体察领悟,揭示出了审美和文艺创作中主体心灵的超功利特点,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虚静”说的影响。魏晋南北朝,陆机、刘勰率先将虚静心态同艺术想象联系起来:“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陶钧文心,贵在虚静”(刘勰)。唐代皎然还将虚静心态同艺术灵感联系起来:“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苏轼《送参寥师》云:“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还有王国维的“无我之境”等等无不受庄子“虚静”论思想的影响。
第四,庄子的言意观对后世文论的影响。庄子在对“言”的广泛性、复杂性及其表“意”的歧义性、暧昧性作出深刻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等诸多智慧观点,道出了言、意关系的奥秘,把人们引向一种幽远、玄妙的意境,一种主体独特的、内省式的领悟,直接引发了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并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如钟嵘的“滋味”说、皎然的“但见兴趣,不见文字”、司空图的“韵味”说和“四外”说,以及后来的欧阳修、严羽、王士祯、王国维乃至于绘画、书法领域等无不受庄子言意观的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3 页 共 16 页
A . 庄子的思想与老子思想合为道教思想,并与儒家思想互补,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思想史,经他完善的道家美学与文论思想滋养着中国艺术。
B . 庄子“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摒除欲望,轻物质享受重精神自由,强烈吸引着那些追求独立人格与尊严、追求个性解放的后世文人。
C . 庄子展示的艺术或形象思维的自由超越性,使他在“逍遥游”中创造了一个超越、永恒、宁静的精神家园,为后世文人提供精神源泉。
D . 庄子以“道”为旨归,崇尚天地之间具有无限广阔、宏大、雄浑、壮阔的境界和寂寞无为、朴素自然、澹然无极的特征的“大美”。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庄子提出的“虚静”是一种精神状态,要求创作主体在艺术构思时不为外物所乱,不为心智所蔽,保持凝神专一、忘怀一切、全身投入的精神状态。
B . 之所以会形成“意在言外”的现象,是因为“言”表“意”的歧义性、暧昧性远远多于“言”的广泛性、复杂性。
C . 庄子在对“言”与“意”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言不尽意”等观点,道出了言、意关系的奥秘,使人感觉幽远玄妙,其影响延续到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
D . 庄子的言意观直接引发了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以至逐步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绘画、书法等领域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甫提出“鲸鱼碧海”、韩愈提出“巨刃磨天”等,表明了人们对博大雄奇的壮美境界的追求。 B . 李白受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追求自然、素朴的风格境界,他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强调自然,反对雕琢。
C . “收视反听,耽思傍讯”是说创作时对外物不视不听,只专注于审美对象,对其思考探究,这是产生无穷
第 4 页 共 16 页
想象的基础。
D . 虚静心态有助于艺术灵感的诞生,“意静神王,佳句纵横”“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就是很好的例证。
6. (20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按要求回答下面小题。 想北平(节选) 老舍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五月的北平(节选) 张恨水
当承平之时,北平人所谓“好年头儿”。在这个日子,也正是故都人士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在绿荫满街的当儿,卖芍药花的平头车子整车的花蕾推了过去。卖冷食的担子,在幽静的胡同里叮当作响,敲着冰盏儿,这很表示这里一切的安定与闲静。渤海来的海味,如黄花鱼、对虾,放在冰块上卖,已是别有风趣。又如乳油杨梅、蜜饯樱桃、藤萝
第 5 页 共 16 页
饼、玫瑰糕,吃起来还带些诗意。公园里绿叶如盖,什刹海中水碧如油,随处都是令人享受的地方。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现在,这里是邻近炮火边沿,对南方人来说这里是第一线了。北方人吃的面粉,三百多万元一袋;南方人吃的米,卖八万多元一斤。穷人固然是朝不保夕,中产之家虽改吃糙粮度日,也不知道这糙粮允许吃多久。街上的槐树虽然还是碧净如前,但已失去了一切悠闲的点缀。人家院子里,虽是不花钱的庭树,还依然送了绿荫来,这绿荫在人家不是幽丽,乃是凄凄惨惨的象征。谁实为之?孰令致之?我们也就无从问人。《阿房宫赋》前段写得那样富丽,后面接着是一叹:“秦人不暇自哀!”现在的北平人,倒不是不自哀,其如他们哀亦无益何!
好一座富于东方美的大城市呀,他整个儿在战栗!好一座千年文化的结晶呀,他不断的在枯萎!呼吁于上天,上天无言,呼吁于人类,人类摇头。其奈之何!
(1) 概括《想北平》选文中北平城的特点。 (2) 分析《五月的北平》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3) 《想北平》选文在选材和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语句做分析。 (4) 两篇文章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加以分析。
7. (10分) (2019高一下·厦门期末) 阅读曹禺《雷雨》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朴园: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鲁侍萍:(停一停)我,我要点东西。 周朴园:什么?说吧。
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你想见他? 鲁侍萍: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鲁侍萍: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么?我不会那样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也是不愿意认我的。
第 6 页 共 16 页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1) 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请分析画线句的丰富内涵。
(2) 上文选自《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结尾处“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在该书1994年版中是这样表述的:
“鲁侍萍(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你认为哪一种表述更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8. (11分) (2017高一上·应县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②,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③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令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代雁门:地名,代地雁门郡。②收保:把人马物资收拾起来退入堡垒中固守。③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勇士。
第 7 页 共 16 页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让:责备
B . 王许之 许:答应 C . 李牧至,如故约 故:原来的 D . 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数:屡次,多次
(2) 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牧用兵之道的一组是( ) ①习射骑,厚遇战士 ②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③匈奴每入,辄入收保 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⑤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⑥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A . ①④⑥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⑤ D . ②③⑥
(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李牧守边,厚遇士卒,抚慰边民,根据需要任用官吏,利用贸易租税以充军费,使边防得以巩固。 B . 李牧对匈奴采用欲擒故纵的战术,一旦时机成熟,便巧布奇阵,大败敌军,迎来了边境十几年的安宁。 C . 李牧坚持固守营垒的政策,不慕虚荣,不怕撤职 ,积极备战,不愧为一代名将。
D . 李牧的战略战术,麻痹了敌人,但将士们不理解,当权者也不理解,这正衬托出他的风采和品质。 (4) 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②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第 8 页 共 16 页
9.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东京梦华录》序 【宋】孟元老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①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②。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巿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③。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④ , 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然以京师之浩穰 , 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 , 观者幸详焉。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东京梦华录》跋 【明】胡震亨
《东京梦华录》多记崇宁以后所见,时方以逸豫临下,故若彩山灯火,水殿争标,宝津男女诸戏,走马角射,及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虽事隔前载,犹令人想见其盛。至如都人探春,游娱池苑,京瓦奏技,茶酒坊肆,晓贩夜市,交易琐细,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自能详不尽杂,质不坠俚,可谓善记风土者。但大内所载殿阁楼观,仅仅十一,无论诸宫,只如政和新宫,自延福、穆清已下,尚有四十余殿,而艮岳⑤于时最称雄丽,何可略也?
【注】①崇宁癸未:宋徽宗崇宁二年。②教池游苑:指金明池、琼林苑的游赏。③拜郊孟享:孟,首。指到郊外拜祭天帝。④梦游华胥之国:《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后用“梦华”为追忆往事恍如梦境之意。⑤艮(gèn)岳:北宋末年在汴京城内东北景龙山侧耗巨资人工修筑的一座小山,内有大量名花奇石、珍禽异兽。其正门名为阳华门,因而艮岳又名为阳华宫。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9 页 共 16 页
A . 班白之老,不识干戈 识:了解,知道 B .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易:交易,买卖 C . 目之曰《梦华录》 目:用眼睛看 D . 然以京师之浩穰 穰:众多,兴盛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京师“当时之盛”的一组是( ) ①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 ②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③出京南来,避地江左 ④节物风流,人情和美 ⑤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 ⑥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 A . ①②④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⑤ D . ③④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序文前半部分文辞艳丽,全方位地描述了京师胜景,涵盖了当年汴梁城的众多领域,繁声竞响,光影满目,作者十分喜欢这些繁华的景象。
B . 北宋末年,身居京师的百姓眼福不浅,他们有机会看到公主出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甚至在一些重要场合上可以亲睹皇上天颜。
C . 孟元老创作《东京梦华录》的原因只是为了纠正后生们对往事的不以为然,他想还原历史真相,觉得自己的作品能让后世的读者了解到当时的盛况。
第 10 页 共 16 页
D . 胡震亨认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再现了京师当年的盛况,并赞扬孟元老非常擅长记录地理风俗人情,但他对孟元老略过艮岳这一当时的代表性建筑不提表示不理解。
(4)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 ②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③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练习题 筹笔驿①怀古 罗隐②
抛却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盖恨谯周③。 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①筹笔驿:驿站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军师村,因诸葛亮多次在此驻军筹划军事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一生不得志。③谯周,三国时蜀国大臣,在邓艾逼近成都时,力排众议,劝蜀后主刘禅投降。
(1)
前两联概括了诸葛亮生前的那些事迹?对全诗情感的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2)
后两联用什么手法表现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五、 默写 (共1题;共7分)
第 11 页 共 16 页
11. (7分) (2019高三上·海淀月考)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 读到屈原《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我们仿佛看到了楚国将土披坚执锐的雄姿和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激战情景。
(2) 屈原《国殇》中的“________”一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场上敌军之众多,来势之凶猛。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展现了楚军将士争先恐后,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3) 《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4) 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________,________;,深追先帝遗诏。”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高二上·揭阳月考)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据了解,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象征着国际科学界的崇高荣誉。世界科学奖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使人类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这一全新的技术成为现实,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16·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来,多地街头来来往往的许多小孩子、青少年戴着“头上长草”的发卡,这种发卡一经推出即受到某类群体的喜爱,这些卡通发卡有小草、小蘑菇、玫瑰等花花草草造型,到处刮起流行旋风。对此,有人欣然接受,认为此举可以舒缓压力和焦虑;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头上插草有点不吉利,许多人表示“至少我不会戴”。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 12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9分)
1-1、
2-1、
3-1、
4-1、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
5-1、
5-2、
5-3、
6-1、
6-2、
6-3、
6-4、7-1、
第 13 页 共 16 页
7-2、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1、
10-2、
五、 默写 (共1题;共7分)
第 14 页 共 16 页
11-1、
11-2、
11-3、
11-4、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2-1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第 15 页 共 16 页
、
、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